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石光 《机场建设》2006,(3):23-24
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工程本期扩建新航站楼14.9万平方米,其中含地下停车场3.9万平方米,本期扩建的航站楼服务对象为国内航线旅客。航站楼的平面布局采用指廊式,建筑格局主要划分为三部分,作为主体建筑的主楼居中布置,指廊在主楼的两端对称布置,垂直于主楼向空侧站坪方向延伸,指廊与主楼之间由短联廊连接,桩基工程主要用于指廊和联廊部分。  相似文献   

2.
指廊型航站楼是4E类以上机场中常见的航站楼构形,以旅客步行距离为标准,阐述了NLA(new large aircraft,新式大型飞机)引入后的单NLA机位位置确定,以供机场方面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基于中转旅客步行距离的新颖分析方法,来确定枢纽机场旅客航站楼面向旅客的最优构型、该方法考虑了被以往研究忽略的两个重要事实,通过使用简便的电子数据表工具,分析在各种组合和型式的流量下,相关旅客航站楼构型的运行表现。  相似文献   

4.
航站楼旅客流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仿真能够准确、形象地预知系统未来发生的情况,尤其在航站楼旅客流程这类环节多、不易更改的系统中,可以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以及给旅客带来的不便。文章提出了使用仿真优化航站楼旅客流程的方案,并使用实例说明。首先给出了ProModel仿真模型在航站楼旅客流程研究中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针对旅客流程耗时长的问题,使用SimRunner优化工具,通过两次优化,得出航站楼旅客流程的最佳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机场大风天气下的防风工作是机场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复杂的大跨度航站楼构型在大风下,楼体附近不同区域的风场差异较大,局部风速加大和涡旋结构复杂是导致停场航空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定性分析了航站楼构型特点及其对流场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对首都机场T3和大兴机场的航站楼建模,进行CFD数值仿真,得到两个航站楼的风场分布;最后,通过对风速场和涡量场分布规律分析,可知在航站楼指廊端气流分离剧烈导致风速增大并在后方形成加速带,同时迎风面边缘处涡量值较大,速度脉动剧烈,涡旋情况复杂。通过对航站楼风场的数值仿真,可以得到不同风速、风向角下,机场内风场分布规律,最终为机场的防风管理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提高机场运行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民用航空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民用机场建设也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新建、改建、扩建了一大批新机场,而扩建和改造航站楼等设施是机场建设的一个重点。大型枢纽机场的扩建,往往是通过建设相连的狭长的新指廊,或者建设与原侯机楼有一定距离的新航站楼,如图一及图二。为保证交运行李特别是大量的连程中转旅客的行李及时输送,可以考虑使用高速行李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由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承担的张家界机场第二航站楼建筑方案设计在投标竞赛中一举中标。本期新建航站楼总面积约5万平米,由主楼通过连廊连结两条指廊,为两层半式航站楼。  相似文献   

8.
新白云机场航站楼点支式玻璃幕墙玻璃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白云机场航站楼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m^2,分为7个部分:主楼、东连接楼、西连接楼、东一指廊、东二指廊、西一指廊、西二指廊;其中幕墙面积近15万m^2。整个幕墙体系由自平衡索结构点支式玻璃幕墙(下称点玻)、框式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和铝合金门窗组成,其中面积最大、难度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当属点玻幕墙。航站楼点玻面积近10万m^2,堪称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点玻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ontheTerminalBuildingEngineeringofPudongInternationalAirport航站楼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浦东机场的心脏;旅客通过航站楼的流程分配,搭乘各自的航班抵达各自的目的地或从四面八万到达机场,进出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上海。航站楼工程主要由王楼、登机廊及连接廊组成,本工程采用大空间结构,用四个不同大小、高低的弧形金属结构屋面覆盖四个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错落有致,形成了海鸥展翅欲飞的视觉效果。主楼长4O2米,宽128米,主要分三个层次,12.SO米标高的出发层,分为国际和国内两部…  相似文献   

10.
航站楼行李提取大厅是机场旅客最集中的重要区域之一,大厅的面积直接关系到航站楼空间资源配置、整体运行成本以及旅客服务水平,因此做好该区域面积规划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航站楼功能区面积确定方法过于粗糙和保守,并且忽略了旅客到达分布特性和服务设施利用的时间性。本方法借助旅客流和行李流累计到达概率分布曲线,通过引入停留时间的概念,将时间融入到空间需求中,实现了行李提取区面积优化。  相似文献   

11.
扇区划分是终端区空域规划的研究内容之一,划分后能覆盖不均匀的交通分布,缓解需求与容量的不平衡,从而提高空域系统的运行效率。将终端区扇区划分作为一个整数规划问题,在约束条件中考虑了间隔规则、飞行路径需求和机场跑道结构的几何约束等,根据最优解来生成终端区扇区。以某终端区算例,验证了整数规划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彭坤  彭睿  黄震  张柏楠 《航空学报》2019,40(7):322641-322641
基于间接法思想推导出一种隐式打靶法对月球软着陆轨道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月球软着陆轨道归一化系统模型,利用庞特亚金极大值原理将月球软着陆轨道优化问题转化为满足最优必要条件的两点边值问题(TPBVP),采用一种新的时间变量使两点边值问题的终端时刻固定,同时将终端时刻看作状态变量并引入终端时刻的哈密尔顿函数值作为隐式终端条件,提出一种隐式打靶法对含有隐式终端条件的两点边值问题进行迭代求解,从而得出燃料消耗最优的月球软着陆轨道。仿真结果表明,与直接法和混合法相比,隐式打靶法优化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实现了月球软着陆过程燃料消耗最优。同时应用隐式打靶法求解不同发动机推力值的最优月球软着陆问题,得到燃料消耗最小的最优推重比,可为月面着陆器下降级发动机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陀螺是航天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姿态敏感器,其主要采取冗余措施进行配置。针对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中如何进行陀螺冗余配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确定最优冗余陀螺配置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系统的可靠性、精度、成本代价等综合指标。首先,以工程中普遍采用的陀螺斜置式为对象,系统性给出了陀螺斜置式的安装结构,并以测量误差最小为目标确定出确定安装数目下的最优陀螺冗余安装结构。其次,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陀螺冗余配置的综合性能指标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然后,利用优化评价方法以综合指标为基础对不同安装数目下的陀螺冗余安装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陀螺冗余配置的最优安装数目,即最优冗余陀螺配置。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实际工程中的斜置式陀螺冗余配置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当陀螺的安装数目为7时为最优冗余配置,该结论对实际工程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反舰导弹末端螺旋机动策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反舰导弹在与水面舰艇攻防对抗过程中获得较好的突防效果,文章首先对水面舰艇的反导防御体系进行建模,研究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攻防对抗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反舰导弹的螺旋机动突防方法,最后以拦截弹平均脱靶量最小为评价指标选择最优的末端螺旋机动突防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黄海风  梁甸农 《航空学报》2007,28(5):1168-1174
 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编队构形设计是系统总体设计的关键问题。从系统测高性能优化角度出发,提出分布式InSAR编队优化设计一般方法,将其概括为求解一个优化问题,以主星带辅星群体制分布式InSAR为例建立目标函数,针对其星载双站、斜视、空间基线等特点建立测高精度与辅星轨道根数的关系,基于近似的相对运动数学模型对该优化问题进行简化,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在此基础上,对多颗卫星组成编队以提高系统测高性能提出了一种多星编队设计方法。仿真分析表明,经优化得到的编队测高性能要优于干涉车轮和钟摆编队,该结果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战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拦截机动目标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制导律在拦截机动目标时存在制导精度差、末端过载突变的问题,故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最优导引律。首先,介绍了分数阶微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其数字实现方法;然后,分析了弹目相对运动关系,通过分数阶变阶次建模和最优控制理论推导出了分数阶导引律;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比例导引法相比,所设计的分数阶最优导引律能够保持比例导引法良好的追踪性能且拦截时间能够缩短2s,末端过载值趋近于0。该方法解决了传统比例导引法在末端由视线角速率发散而导致的末端过载突变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最优制导律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速再入飞行器通常具有末制导系统,为保证末制导系统的正常工作,制导律的设计不但要保证末端制导精度,还要使飞行器以一定的速度到目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制导律设计方法,得到了可以保证末端速度方向的制导律,速度大小控制通常靠理想速度曲线来保证,按一定的规则将最优制导律与理想速度曲线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满足全部要求的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的最优制导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轴流透平级的最佳流型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把近代最优控制论方法引入轴流透平叶片的设计,在优化的轴流透平子午通道内,建立包括透平级内所有性能参量的最优流型命题的完整的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并归化为一个在给定初始状态、自变量终端固定、部分状态变量终端受有约束的条件下,使级的某一性能指标(如级的功率)达到最优的最优控制问题,应用“代价函数法”及“共轭梯度法”编制计算程序,计算得到符合给定约束条件、并使目标函数取极值的最优环量分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乘波飞行器一体化构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的水平,提出一种结合优化设计和灵敏度分析的新设计策略,并将其应用于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的二维一体化构型的设计.结合实验设计方法、响应面技术和遗传算法构建了一套改进的优化方法,结合设计参数取值域、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发展了一种灵敏度分析方法.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通过参数化建模、网格自动生成和CFD求解,应用改进的优化方法对飞行器进行了多点多目标设计,得到了Pareto最优前沿面和优化推荐构型.针对推荐构型,应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了非设计状态的性能分析,并基于灵敏度分析结果对推荐构型进行了修形设计.  相似文献   

20.
李正洲  贺元元  高昌  张小庆  王琪 《航空学报》2020,41(5):623356-623356
气动外形设计是有翼再入飞行器(RV-W)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气动参数对再入飞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有翼再入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的规律和准则。基于上述设计准则,以类X-37B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集成几何参数化建模、气动力、气动热、热防护等学科快速分析方法,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以最优气动特性为目标对飞行器气动外形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气动外形后,对飞行器热防护系统(TPS)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外形的气动特性相比初始外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设计优化得到的热防护系统重量占比(8.7%)优于同类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重量占比统计数据,说明了本文有翼再入飞行器气动外形集成设计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同类飞行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