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ICAO 未来空中导航系统(FANS)是依据先进的通信、导航和监视(CNS)技术来利用空域(含机坪)的一个系统,目的是使空中活动更有效,容量更大,而且安全。FANS 还将从目前的空中交通管制过渡到未来的空中交通管理(ATM)。然而,进入CNS/ATM 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它是一个由24颗高高度卫星组成的星座(及地面控制系统),通过向相关的接收机发射低功率信号,获取非常精确的位置和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空中交通日益增长的需求,汤姆逊-CSF公司及赛克斯坦航空电子公司集中通信、机载系统、ATM设备以及卫星任务控制等方面技能建立了称为Thomfans的一个专门机构,。其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符合I-CAO标准的CNS/ATM系统,以满足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的需要。CNS/ATM可为航空公司提供优化航线,增大载运能力,减轻空中交通拥挤,为空中交通提供更安全、更灵活、更有效的空域管理。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17~19日,以罗克韦尔公司为首的跨国、跨公司新航行系统研制组,在中国民航西北管理局的协助下,在西安/咸阳机场进行了通信、导航、监视(CNS)/空中交通管理(ATM)的演示。我国的电子部20所及中飞通用航空公司参与了此项活动。这次CNS/ATM演示活动是一次完整的新航行系统原理演示,它利用空间的GPS和GLONASS以及INMARSAT通信卫星、两架装有全球导航卫星(GNSS)接收机的“奖状”Ⅱ飞机、地面差分GPS(DGPS)站和ATM工作站以及各种通信数据链系统,完成了GNSS航路导航、自动相关监视(ADS)航  相似文献   

4.
简讯     
○ICAO 庆祝成立50周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成立50周年纪念恰好是世界空中导航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 ICAO 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CNS)/空中交通管系统(ATM)开始取代过去50年的传统导航系统。未来航行系统(FANS)和 CNS/ATM 系统已经成为ICAO 理事会主席阿萨德·科泰特的同义词。在过去10年中他领导的 ICAO 对推广 FANS 作出了巨大贡献。已在ICAO 工作38年的科泰特由理事提升为秘书长和理事会主席。  相似文献   

5.
亚洲/太平洋地区未来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专家组(CNS/ATM/SG)正式成立于1992年8月,它是亚太地区航行规划与实施区域组织(APANPIRG)下属的几个专家组之一,主要负责制订亚太地区新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系统实施规划,并提交 APANPIRG 会议审议。CNS/ATM/SG 第一次会议于1992年8月在泰国曼谷召开,会议制订了“亚洲/太平洋地区新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实施规划”,该规划已提交 APANPIRG  相似文献   

6.
国际民航组织(ICAO)期望空中交通管理(ATM)成为以应用卫星技术为特征的通信、导航和监视(CNS)系统发展的主要受益者,这种受益源自空域运行体系大环境的综合改善而非ATM的直接改进,但通过对CNS/ATM系统进行效益评估的分析可以预测:空中交通管制(ATC)的现状将在更深远的层次上发生变化.战术管制——建立用户介入的空地协商程序未来通信系统三类数据链模式通过航空电信网(ANT)提供的数字化分组数据交换,将保证在世界任何地区建立机载飞行管理系统(FMS)与陆基ATC计算机系统的双向数据传输以及管制员与飞行  相似文献   

7.
国际民航组织于1983年成立了未来航行系统(FANS)特别委员会,对现行使用的陆基系统的局限性与未来星基系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证,并于1988年提出了以卫星技术为特征的通信、导航和监视(CNS)及空中交通管理(ATM)的新航行系统概念.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亚太地区对未来航行系统的规划和实施,亚洲/太平洋地区航行规划与实施区域组织(APANPIRG)于1992年4月在泰国曼谷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专家组,以便在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方面协助APANPIRG 开展工作。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专家组(CNS/ATM/SG)于1992年8月17日至21日在曼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在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孟加拉国、  相似文献   

9.
CNS/ATM工作站系统即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新航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电信网(ATN)的地面终端系统。CNS/ATM工作站培训系统是为我国逐步实施新航行系统而设计的,主要用来培训适应新一代航管系统的管制员。本文介绍了CNS/ATM工作站培训系统的总体构成、工作原理和各模块的功能,分析了某些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给现有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民航组织(简称ICAO)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提出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简称CNS/ATM)新航  相似文献   

11.
1988年5月,国际民航组织(ICAO)为适应未来航空运输发展需要,针对现行系统的缺点和局限性,提出了新一代航行系统(FANS)的概念。新航行系统是以卫星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系统的简称。作为新航行系统三大技术之一的导航技术,其发展水平严重制约着飞行、管制的安全和效  相似文献   

12.
对空中交通容量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世界各国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利用高新技术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改进的动力。新的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为实现国际民航组织 CNS/ATM 计划创造了条件。电子数据系统(EDS)在空中交通管理方面的运用代表了使用高新技术来提高系统容量和性能、改善工作环境的趋势。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建设新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新加坡的远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2月5 日,中国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陈绪华局长和周阿荣副局长分别与波音公司中国集团项目负责人坦普尔曼先生签署了《中国民航新航行系统(CNS/ATM)运行方案文件》和《新航行系统前期试验工程计划》。运行方案描述了我国广州到哈尔滨航路的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能力,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4.
民用航空电子设备已进入了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的新时代。新航行系统(FANS)和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系统已成为民航界的热门话题,两者其实是一回事,不过后面的说法更为准确。这种系统依靠卫星通信和导航等新技术,使许多控制飞机的功能由地面移到机载设备中,从而优化飞机的运行,降低运行成本。数据链通信1995年底以前,在南太平洋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90年代初,国际民航组织推出了新航行系统过渡和实施方案,即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过渡和实施方案。如何评估现行 ATM 系统,并且对新 ATM 的发展和实施进行分析和论证,已经成为民用航空当局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分析 ATM 系统的特征,引入航行调度理论,排队网络理论和  相似文献   

16.
引用所需导航性能(RNP)概念,利用导航性能精度划分空域类型,以及实行区域导航(RNAV)和优化的航路结构,将是适应未来空中交通需求、提高空域容量和飞行效率的积极方法。针对未来 CNS/ATM 系统的实施,有必要建立这种国际标准的分级  相似文献   

17.
概述国际民航组织根据国际民航公约第44条“发展国际航行的原则和技术,促进国际航空运输的规划和发展,以保证全世界国际民用航空安全地和有秩序地增长”的职责,在未来航行系统(FANS)专门委员会中,经过从概念到技术方案的设计阶段(FANSI),从方案论证到发展全球过渡计划的定义规划阶段(FANS Ⅱ),认识到现行陆基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以应用卫星技术为特征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CNS/ATM)的全球系统方案,到目前已经进入CNS/ATM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组合导航系统的研究,介绍了GPS、IN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形匹配辅助等精确导航系统原理。同时,通过GPS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导方法的比较,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按照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的发展规划,基于性能导航(PBN)运行是减少航路间隔、提高空域容量所需的基本能力,与连续爬升/下降程序结合及与卫星着陆等进近程序无缝衔接,还可降低燃油消耗,提高机场到达率。PBN也是通过全球信息互享实施基于航迹运行(TBO)提升空域总体运行效率的基石。飞行管理系统(FMS)是支持PBN的机载RNP RNAV设备,分析了全球空中航行计划(GANP)的航空系统组块升级(ASBU)实施路线对飞行管理系统的PBN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新航行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民航组织(ICAO)于1988年公布了计划在25年内实施的新一代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即“未来航行系统”(FANS)的方案。此方案已于1991年9月由ICAO第10次航行会议采纳,并于1992年10月得到ICAO第29届大会批准。目前由于FANS方案已进入实施阶段,因此被改称为“国际民航组织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CNS/ATM)”,或简称为新航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