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峥华  李超 《飞行力学》2015,33(1):78-82
为了提高着陆进场最小操纵速度(VMCL)的分析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通过人机闭环数学仿真来计算多发飞机着陆进场VMCL的方法。考虑临界发动机突然停车后拉力的衰减过程、驾驶员意识到发动机失效后采取操纵的时间延迟,以及符合VMCL验证试飞操纵特点的驾驶员模型,建立了能够真实模拟VMCL验证试飞过程及驾驶员操纵策略的某型四发螺旋桨飞机人机闭环仿真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模拟VMCL验证试飞时发动机衰减特性、舵机动态特性、驾驶员反应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以及飞机各运动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某四发涡轮螺桨飞机的动力不对称时的横侧向飞行品质,通过人-机组合地面飞行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助力操纵和自动驾驶仪工作时出现发动机故障两种情况,本文介绍该地面模拟实验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最后与同类型飞机飞行品质作了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其动态过程与AH-12飞机相似,但倾侧角变化略超出O.T.T.规范要求;驾驶员反映操纵力偏大,如果驾驶员准确地判断发动机故障,及时地操纵飞机,完全能保证飞机安全飞行。  相似文献   

3.
飞机操纵系统动态特性在对称机动飞行载荷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飞机操纵系统动态特性用于对称机动飞行载荷计算,直接由飞机座舱操纵规律出发,求解飞机及操纵系统运动方程,并满足操纵系统的约束条件,得到计及操纵系统影响的飞机机动载荷,使飞行载荷更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Kleinman等人采用现代控制论的最优化技术所提出的驾驶员最优控制模型,从研究飞机纵向飞行品质规范的角度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证和探讨。该模型分析了B-1飞机的弹性模态干扰对刚体动力学特性及飞机操纵品质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大气紊流对J-7飞机操纵品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可在飞机初始设计阶段用于分析飞机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5.
结冰对飞机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冰条件下运输类飞机的适航审定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了飞机本体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不同状态的结冰模型,计算了结冰前后飞机对驾驶员控制输入指令的响应特性,并探讨了结冰对飞机爬升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结冰会导致舵面操纵效率下降,从而引起动态响应特性的恶化,而且飞机出现不对称结冰时将严重偏离正常状态、危及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飞机含人操纵系统中驾驶员控制模型的发展,及驾驶员传递函数模型及最优控制模型的应用研究,基于最优控制模型的分析方法,考虑人的预测性,自适应性,并应用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和预测控制方法提出了新型的驾驶员决策控制模型。进行人机闭环系统性能分析,用以提高人机控制的精确性和驾驶员的操纵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飞机含人操纵系统中驾驶员控制模型的发展、及驾驶员传递函数模型及最优控制模型的应用研究。基于最优控制模型的分析方法,考虑人的预测性、自适应性,并应用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和预测控制方法提出了新型的驾驶员决策控制模型,进行人机闭环系统性能分析,用以提高人机控制的精确性和驾驶员的操纵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8.
飞机着陆下滑状态人-机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策  方振平 《航空学报》2000,21(6):500-503
采用最优控制驾驶员模型在频率域内分析是理论评价电传操纵飞机着陆下滑状态飞行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人 -机系统响应特性可揭示出驾驶员工作负荷和系统动态特性之间相互影响。驾驶员相位补偿作为驾驶员工作负荷的度量 ;取人 -机系统闭环带宽、开环高频峰值和飞行轨迹倾角误差均方值等指标来评价系统动态特性。这些评价准则与驾驶员主观评分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应用该方法对某电传操纵飞机进行分析 ,其结果与飞行模拟评价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
“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芬  刘昶 《飞行力学》1996,14(3):39-43
应用时间历程法讨论了“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开环特性,分析了气动力矩特性和升降舵操纵规律对深失速改出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深失速闭环特性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驾驶员数学模型参数变化对深失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力矩特性,升降舵操纵规律和驾驶员模型参数的变化对“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改出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包括非线性环节在内的横航向驾驶员—操纵系统—飞机本体组合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闭环控制原理,对JJ-7飞机横航向驾驶员诱发振荡PIO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地讨论了驾驶员参数及其各种操纵动作、操纵系统和飞机本体气动参数对横航向PIO的影响,探讨了横航向PIO产生的机理。文中以JJ-7飞机为例,采用时域法在整个飞行包线各点进行了检查,并用固基飞行模拟器进行模拟验证。其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有风切变时飞机近地平飞控制参数的优化设计问题。列出了有风切变时飞机的纵向运动方程及其线化形式,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基于无限时域二次型佳能指标的最优控制问题及其逆问题.分别采用给定增益矩阵P求权矩阵Q和给定Q阵求P阵的两种方法来求解Riccati矩阵代数方程。以Y-8飞机作为算例进行了计算,从而得出最优控制规律。并且对两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即将开展的大飞机开发与研制,对飞机驾驶舱内操纵装置优化布局开展了研究探讨。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为具备中国运输机飞行员关键尺寸特点的人体模型,并采用《中国男性飞行员人体尺寸GJB4856-2003》作为该人体模型尺寸数据依据。从工效角度评测人体可操纵部件的布置最大可达范围及手的舒适操纵范围;依据上述操纵范围原则,采用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和人机工效软件JACK对驾驶舱布局中操纵装置布局进行相关性配置及工效分析验证,分别从不同百分位驾驶员的手的操纵可达域和第50百分位驾驶员当操纵部件处于中立位置时的腰椎受力分析探讨了操纵装置布局的合理性;利用人体简易力学模型对驾驶员处于操纵中立位置时的腰椎受力进行了计算,得到操纵布置布局仍具备合理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黄彭年 《航空学报》1996,17(4):399-403
空中加油过程中 ,在供油机的旋涡系统流场作用下 ,受油机的侧向扰动运动具有不稳定的振荡模态。采用驾驶员传递函数 ,对驾驶员 -受油机闭环系统的稳定特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按滚转角对飞机进行反馈控制时 ,不能使该不稳定模态变为稳定模态。按侧向位移对飞机进行反馈控制时 ,可以使不稳定模态转变为稳定模态 ,但驾驶员传递函数中的放大系数必须严格控制在某一适当范围内 ,说明驾驶员必须十分精确地操纵飞机 ,才能使受油机获得闭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飞机机动飞行的非线性解耦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新  胡兆丰 《航空学报》1992,13(10):487-494
本文针对12维非线性飞机动力学模型,利用非线性逆动力学理论和现代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组含有指令静差积分环节的非线性解耦控制规律。这组控制规律使得对状态变量、控制变量以及它们变化率进行加权约束的性能指标极小,并能用平缓的操纵反应和较小的控制能量使飞机达到完全解耦的指定状态。由于这组控制规律计及了飞机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线性因素,能够弥补飞机机动飞行时非线性特性的恶化影响,在整个飞行包线内都能为飞机提供优良的操纵品质和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对结冰情形下增强驾驶员情景感知的研究比较有限,现有的手段一般为通过评估部分飞行安全关键参数是否超出其极限值来对风险事件是否发生进行预测。建立了驾驶员操纵-飞机本体-积冰影响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单个飞行情形预测时间段内飞行参数风险度的叠加得到该情形下的飞行安全谱,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该情形下的风险值。基于建立的并行飞行仿真平台,获取飞机在整个操纵范围内的风险拓扑图,即安全窗。分析了飞机在对称结冰情形和非对称结冰情形下飞行安全窗的变化,并对结冰的致灾机理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结冰导致安全飞行范围缩减,对于非对称结冰还会出现安全窗不对称的现象。安全谱的提出可以为事故的演化分析提供一种全面直观的分析方法,安全窗的构建可为飞机遭遇各种不利情形下的驾驶员操纵提供指示,也可为飞机设计人员优化飞机性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对称推力飞行的最小操纵速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叙述了发生不对称推力飞行的条件,在不对称推力飞行条件下的操纵方法,以及和最小操纵速度的关系。然后,从横航向运动方程入手,推导出了地面和空中最小操纵速度的计算公式,并以H6飞机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地面和空中最小操纵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工作发动机推力形成的偏转力矩。最后,分析了影响最小操纵速度的因素,指出了考虑最小操纵速度时不对称推力飞行的特点,可供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民用客机的飞行过程中,驾驶员通过驾驶杆对飞机实施操纵,并希望飞机按照所期望的方式飞行。杆力特性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驾驶员操纵力与控制律指令信号的相互关系,使增稳飞机操纵特性满足有关飞行品质规范的要求,这对于预测和抑制PIO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杆力特性对PIO的影响规律,通过采用过载指令构型,设计4组不同的杆力梯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民用电传飞机的杆力梯度时,建议严格按照俯仰机动力梯度等级中的的1级杆力梯度要求选取,驾驶员就能够较为轻松、准确地完成俯仰截获任务。  相似文献   

18.
倾转旋翼机动态倾转过渡过程的操纵策略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倾转旋翼机的最优动态倾转过渡过程,并得到最优操纵策略,使得由时间、姿态角变化以及驾驶员工作负荷等组成的性能指标达到最小。首先,在基本纵向刚体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混合操纵方程,并使用杆量位移的一阶导数作为控制量,形成适用于计算倾转旋翼机动态倾转过渡过程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从而能在动态倾转操纵策略优化过程中考虑到操纵系统特性对操纵量变化速度的限制,以及避免操纵量在优化过程中出现跳跃不连续。然后,将倾转旋翼机的最优动态倾转过渡过程转化为非线性动态最优控制问题,建立合理的性能指标,并采用直接转换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XV-15倾转旋翼机为样机,分别计算正向和逆向最优动态倾转过渡过程,并与驾驶员飞行仿真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飞行状态量的时间历程与文献吻合地较好,且俯仰姿态角和杆量位移变化更加柔和。最优控制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倾转旋翼机的最优动态倾转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现代飞行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考虑驾驶员的操纵行为和生理限制,才能进行人-机组合优化设计,建立了驾驶员最优控制模型,提出飞行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对某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和人-机闭环系统的动态仿真研究,证明了所提出了的设计方法理论上是正确的,工程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实用的驾驶员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人-机械操纵系统(含杆系动态特性、非线性因素)-飞机以及人-控制增稳操纵系统-飞机组合系统的驾驶员诱发振荡问题,驾驶员模型中参数变化茄机械操纵系统中非线性因素对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对研究人-电传操纵系统-飞机组合系统的驾驶员诱发振荡问题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