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重点论述了几种无氧化、微变形热处理的特点、应用及发展,指出了它们在航空机载设备精密零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适于精密零件无氧化、微变形的可控气氛渗碳、碳氮共渗和低温渗氮等化学热处理的现状及发展,介绍了适于这些化学热处理的二项新工艺—微机可控气氛渗碳和低真空脉冲氮化.并简述了稀土元素在化学热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盐浴炉是工厂热处理不可缺少的电加热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加热工件快,氧化脱碳少,变形小等优点。它的缺点是启动时间长。因此盐炉一般不停炉,节假日休息时,盐炉也只能给电保温,浪费了大量的电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精密车削精密导电滑环导电环的方法,保证了精密导电滑环绝缘环与导电环的同轴度、环间距,使绝缘微槽变形量低于0.10 mm。建立了精密导电滑环的切槽模型,利用仿真分析讨论了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前角和切削深度对微槽变形量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滑环微槽侧面变形量随主轴转速的增大而变大,当转速达到700 r/min时,变形量达到了0.10 mm,超出了滑环的精度要求;滑环微槽变形量随机床进给速率的增大而变大,当进给速率达到1.5 mm/min时,变形量超出了滑环的精度要求;滑环微槽变形量随着前角的增大而减小;滑环微槽变形量随切削深度的增大而变大,切削深度低于0.2 mm时,滑环变形量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5.
采用形状函数法描述变形镜校正时的曲面,从适配误差、Strehl比、加工工艺性三个方面比较了4种不同单元排列方式的微变形镜。结果表明方形排列的微变形镜设计简单,需驱动电压较低,但波前校正性能较差;圆形微变形镜性能最优,但设计复杂,需驱动电压最高。  相似文献   

6.
从光学性能仿真和结构版图设计两方面对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分立式微变形镜进行了研究。以符合柯尔莫哥洛夫湍流统计理论的大气随机波前作为被校正对象,对方形排列、砖形排列和蜂窝形排列的三种分立式微变形镜进行了面形函数构建与波前校正仿真;从单元数量、控制电极、释放孔、弹性支撑梁和寻址线等方面给出了分立式微变形镜的结构、版图设计准则;最终采用两层多晶硅表面牺牲层工艺完成了一种方形排列37单元分立式微变形镜的制备,并对其镜面光学质量和电压-位移曲线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7.
本成果是以硼硅酸盐玻璃为固体基料 ,以改性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为粘结剂 ,以水为溶剂配制而成的水悬浮液 ,用于高温合金、钛合金及不锈钢热变形锻件毛坯上 ,可起防护、润滑和绝热作用 ,也可做金属材料热处理保护涂料用。作为金属材料热变形防护润滑剂其起始软化温度应当比金属表面发生剧烈氧化的温度低 ;流动点则应与金属材料热变形温度相当 (或高于 5 0℃~ 10 0℃ ) ;高温时的浸润角 <30° ,摩擦系数对于钢件及钛合金小于0 .1,对于高温合金及其它难变形合金为 0 .2~ 0 .3。该产品综合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环境污染少 ,工艺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采用铁碳微电解联用Fenton氧化法分别处理模拟煤化工废水和实际废水。处理模拟废水,铁碳微电解法COD去除率达到52%,Fenton氧化法的COD的去除率为62%。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实际煤化工废水,最佳的反应条件为pH值等于3,反应时间为3小时,铁碳质量比为1∶2,铁粉投加量为50g/L,出水COD去除率为25%。出水进行Fenton反应,COD去除率增加到30%。铁碳微电解联用Fenton氧化法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比这两种方法单独处理的效果好,并且在铁碳微电解方法之后,Fenton氧化法的处理效果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速变形的黄铜进行细观分析,探讨了动载下黄铜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一步阐述载下材料变形及断裂过程是由其内部的微孔洞和微裂纹的演化而造成的,这一过程分为形核,长大及微孔洞聚合。  相似文献   

10.
李义春  安希 《航空学报》1994,15(5):632-635
 通过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微蠕变性能的测试及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SiCp/Al复合材料微蠕变变形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SiCp/Al复合材料微蠕变变形行为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可动位错的耗尽阶段;第二阶段位错全面开动、增殖是引起材料微蠕变的主要原因。材料内的增强体颗粒、析出相可有效的提高材料的微蠕变抗力。  相似文献   

11.
为预测出口毛刺的形成高度,本文根据微铣削加工中未变形切屑厚度理论,构建出口毛刺几何模型。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微铣削加工无氧铜时尺寸效应对出口毛刺尺寸的影响,发现当未变形切屑厚度与刀尖钝圆半径比值为1时毛刺尺寸达到最小值。分析工艺条件对切削力的影响,发现未变形切屑厚度的改变对切向力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切削速度的改变对切削力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EB-PVD非连续沉积工艺制备了微叠层结构热障涂层,对涂层结构和晶体形貌进行了SEM观察和分析,采用激光脉冲法测定了涂层的热扩散系数,并采用增重法研究了涂层的氧化动力学特征,分析了氧化后的元素扩散情况.结果表明,非连续EB-PVD沉积工艺制备的涂层具有明显的层状特征,常规EB-PVD热障涂层的柱状晶结构被周期性地打破;但在每一层中,柱状晶结构得以保留,且晶粒更加细化.微叠层热障涂层的热扩散系数比常规热障涂层降低20%~30%,涂层热扩散系数的降低主要与层间界面和晶粒的细化减小了声子的平均自由程有关.微叠层结构热障涂层的氧化增重速率明显低于常规试样,遵循典型的抛物线规律,垂直于元素扩散方向的层间界面和细晶更有效地降低或阻止了O、Al、Ni、Cr等元素的扩散,可能是氧化增重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金属橡胶用Cr-Ni-Mn系不锈钢丝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相定量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制备金属橡胶构件用冷变形量分别为36%,64%,84%和91%所得的直径0.4mm,0.3mm,0.2和0.15mm的Cr-Ni-Mn系不锈钢丝的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拔钢丝中出现了形变马氏体,冷变形量为36%时的马氏体含量已达81.2%,即用于制作金属橡胶构件时奥氏体不锈钢已实际处于以马氏体为主的高强度状态,而非奥氏体状态,且马氏体数量随冷拔变形量有增大趋势;钢丝内部出现平行于拉拔方向的拉长孔洞,其体积分数随冷拔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加.同时,在所用冷拔变形量条件下,不锈钢微丝的抗拉强度高达1406~2244MPa,延伸率则在13.0%~8.9%范围内变化.从而可以判断,采用上述微丝制作的金属橡胶将是以马氏体相之为主且具有微观和宏观尺度双重尺寸孔洞(孔隙)的多孔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14.
Ti40阻燃钛合金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燃钛合金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Ti40合金是我国研制的新型阻燃钛合金.重点综述Ti40合金的基础理论研究结果,如变形机理、氧化机理、阻燃机理等.  相似文献   

15.
盐雾腐蚀对热障涂层高温循环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民  骆军华  张琦 《航空学报》2006,27(1):138-141
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在Ni基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ZrO2+MCrAlY)双层结构热障涂层。研究了常温盐雾腐蚀对其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涂层经过常温盐雾腐蚀后,陶瓷层的裂纹发生扩展,氧化锆晶体挤压、变形,同时由于常温盐雾环境的作用导致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粘结层氧化严重,生成的热生长氧化层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应力集中,降低了涂层的高温循环氧化性能,缩短了涂层的寿命。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氧化技术因其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控制、污染少等特点倍受研究者的重视。采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酸性红4B染料废水,考查溶液pH值、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和外加电解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废水脱色率完全符合有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根据压电元件快速变形所引起的惯性力和摩擦力实现纳米级驱动装置的原理。针对微位移器的静、动态特性,研制了新型微位移器驱动源。试验结果证明,该驱动源大大改善了微位移器的过渡过程和动态特性,满足微步距驱动装置控制和驱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变形铝合金表面得到硬质氧化膜层,国内广泛采用的是低温硬质氧化法,这种方法工艺规范狭小,不容易操作,难于保证质量,尤其含铜量在3.8~4.9%的铝合金,膜层的硬度达不到设计要求(HV300),  相似文献   

19.
陀螺、加速度计等惯性器件是高精度传感器,对零件的微小变形有着极其敏感的反应。因此,惯性器件材料的尺寸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提高精度的关键。作者长期研究发现,惯性仪表精度及其稳定性在结构设计确定的情况下与加工、装配有关,但是本质性的因素是材料在长期温度扰动下的“变形”“变性”“变质”问题。我国关于惯性器件材料尺寸稳定性的研究十分薄弱,材料与工艺技术已经成为制约仪表精度的“卡脖子”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材料“变形”即在温度扰动下微纳变形的研究结果。首先分析了惯性器件的服役环境以及该服役环境下的材料响应,从而提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材料设计,为解决低频谐振、复杂结构热应力变形、动载荷弹性变形、长期静载荷微纳米级变形、长期储存下材料时效自发变形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材料设计方案。设计制备的仪表级SiC/Al复合材料在核心关键指标上优于铍材,在“高新工程”、“北斗工程”等重大工程中显示出优异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挤压成型对LC4CS铝合金棒材阳极氧化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挤压成型对LC4CS铝合金棒材表面阳极氧化膜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OM)技术、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分析了铝合金基体中合金相的种类和分布、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研究发现,试样表面阳极氧化膜的结构特征与基体组织特征具有一致性。基体中的阳极相和阴极相颗粒分别导致了氧化膜中孔洞和夹杂缺陷的产生,在挤压变形中形成的析出相带以及不完全再结晶组织是造成氧化膜中凹坑结构和复杂网纹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