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80年代初,国际民航组织(ICAO)认识到:由于现有系统传播距离的限制及其他系统的多变性在精度和可靠性上的影响,现在的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很难在全世界范围内以统一的方式运行。另外,现行航行系统在空中和地面都存在着话音通信的限制,并缺少空一地数字数据交换系统。为此,ICAO 在1983年成立了与未来航行系统(FANS)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到1988年,提出了一个主要基于  相似文献   

2.
新航行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民航组织(ICAO)于1988年公布了计划在25年内实施的新一代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即“未来航行系统”(FANS)的方案。此方案已于1991年9月由ICAO第10次航行会议采纳,并于1992年10月得到ICAO第29届大会批准。目前由于FANS方案已进入实施阶段,因此被改称为“国际民航组织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CNS/ATM)”,或简称为新航行系统。  相似文献   

3.
1988年5月,国际民航组织(ICAO)为适应未来航空运输发展需要,针对现行系统的缺点和局限性,提出了新一代航行系统(FANS)的概念。新航行系统是以卫星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系统的简称。作为新航行系统三大技术之一的导航技术,其发展水平严重制约着飞行、管制的安全和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全球未来空管系统的发展,国际民航组织先后制定了《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全球空中航行计划》、《全球空管系统需求手册》和《全球航行系统绩效手册》等纲领性文件,确定了未来全球空管系统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细化未来全球空管系统在飞行和流量信息方面的运行和数据需求,国际民航组织航行委员会下辖的空中交通管理需求和绩效专家组(ATM RPP)经过数年的酝酿,提出了一个可替代现有国际民航组织飞行计划的机制——协作环境下飞行和流量信息(FF-ICE)概念。该概念对包括军民航在内的空中交通管理单位的需求作了通盘考虑,重点放在了飞行和流量信息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完整性和数据保密等  相似文献   

5.
新航行系统技术在空中交通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七十年代开始,国际民航组织未来航行系统(FANS)委员会就提出了基于星基技术的未来航行系统概念,并于1991年通过了未来航行系统方案。目前,许多国家与组织正在进行着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部分技术已经投入到实际运行当中。中国民航总局也于1995年发布了《中国民航新航行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实施技术政策》等一些相关政策,提出在20-30年内建成既满足我国民航需要、又符合国际标准的新一代航行系统,促进新航行系统的应用,使中国民航的飞行保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球CNS/ATM系统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民航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地对航行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国际民航组织成立的未来航行系统专门委员会(简称 FANS)在1988年5月就提出:以卫星为基础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简称 CNS)将是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改进空中交通状况的关键,开发卫星技术是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亚太地区对未来航行系统的规划和实施,亚洲/太平洋地区航行规划与实施区域组织(APANPIRG)于1992年4月在泰国曼谷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专家组,以便在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方面协助APANPIRG 开展工作。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专家组(CNS/ATM/SG)于1992年8月17日至21日在曼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在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孟加拉国、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民航学院承担的“民航新航行系统投资预测”和“民航新航行系统成本/效益分析”两个课题,于1992年2月25日在北京的中国民航未来航行系统研究组第5次会议上通过了专家评审和鉴定。与会成员有民航局未来空中航行系统研究组人员、民航局航行司、科教司各级领导、民航华北局航务中心、国际航空公司、民航第一科研所的领导和专家等。  相似文献   

9.
简讯     
○ICAO 庆祝成立50周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成立50周年纪念恰好是世界空中导航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 ICAO 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CNS)/空中交通管系统(ATM)开始取代过去50年的传统导航系统。未来航行系统(FANS)和 CNS/ATM 系统已经成为ICAO 理事会主席阿萨德·科泰特的同义词。在过去10年中他领导的 ICAO 对推广 FANS 作出了巨大贡献。已在ICAO 工作38年的科泰特由理事提升为秘书长和理事会主席。  相似文献   

10.
未来航行系统(FANS)的基本思想是将卫星技术应用于民用航空的通信、导航和飞行监视(CNS)。这种新型系统将在克服现有航行系统的不足方面起主要作用,它不但能满足21世纪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需要,而且还会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为了推进 FANS 的训练工作,新加坡民航局于1992年8月举办了第一次 FANS 短训班,来自19个国家,6个航空公司的有关人员参加了这次短训班。由于各界对新加坡举办的第一次 FANS 短训班反映很好,于是新加坡民航局决定举办第二次 FANS 短训班。陔短训班已于1993年2月7日至12日在新落成的新加坡民航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国际民航组织下属的未来航行系统(FANS)委员会选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作为未来民用航空导航系统。它可以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确定飞机的实时位置、到目的地的航线距离以及与预定航线的偏差。此后,FNS委员会成立专门小组进行研究,并于1992年4月提出GNSS实质性模式及分阶段实施的意见,尔后,还多次召开会议予以完善、充实。GNSS的定义是:这是一个全球性的位置和时间的测定系统,包括一个或几个卫星星座、机载接收机和系统性完好监控。初步打算是以美、俄军方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全球空运量的迅速增长,使得现行的陆基航行系统越来越不适应航空业的发展,为此,ICAO经过十年经济和技术论证提出了未来航行系统(FANS)的概念,用星基航行系统来代替现行的陆基航行系统,这一方案在各国、各地区先后得到了认可并加以实施。为了和国际接轨,在下世纪平稳过渡到全球协调发展的新航行系统,我国在“九五”计划中也开始加大对新航行系统的研究和投资。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的国家,星基航行系统方面的开发、试用和试验已积累相当多的经验和数据,并且已有相当成熟的产品。在我国,虽然在星基航行系统方面也作了…  相似文献   

13.
一、FANSⅡ/4会议成果未来航行系统(FANS)委员会第二阶段第四次会议(1993年9~10月)是一次总结性会议,前期工作做得充分,自从1992年的第三次会议以后,先后于1992年12月和1993年5月在堪培拉和伦敦召开了两次工作组会议。许多问题已在前两次会议上讨论和制定文件,本次会议上复审和精化。  相似文献   

14.
概述国际民航组织根据国际民航公约第44条“发展国际航行的原则和技术,促进国际航空运输的规划和发展,以保证全世界国际民用航空安全地和有秩序地增长”的职责,在未来航行系统(FANS)专门委员会中,经过从概念到技术方案的设计阶段(FANSI),从方案论证到发展全球过渡计划的定义规划阶段(FANS Ⅱ),认识到现行陆基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以应用卫星技术为特征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CNS/ATM)的全球系统方案,到目前已经进入CNS/ATM系  相似文献   

15.
一、综述随着国际民用航空空中交通流量的急剧增长和新的电信技术、卫星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加之民用航空现用的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固有的能力方面的不足,国际民用航空界在8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究如何改善现用系统以满足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于1983年成立了一个未来航行系统特别委员会来研究制订面向对世纪的国际民航新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发展方案。1990年在国际民航组织第10次航行大会上,通过了由未来航行系统特别委员会制定的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应用卫星技术和其他的新技术来改善和提…  相似文献   

16.
国际民航组织正在积极推动其通信、导航、监视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即新航行系统)的实施。新航行系统是星基系统,是空间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将取代大部分地基系统。新航行系统的实施,可望提高经济效益、效率和航行安全水平。新航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NSS属于无线电导航系统,可以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确定飞机的实时位置、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2003年9月22日-10月3日,ICAO召开的第十一届航行会议的主题之一是审议和评估《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并就未来的工作提出建议。由于历届航行会议决议在制作和修订国际民航公约附件、国际航行服务程序和各种技术手册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各缔约国对《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及其实施问题都表现出异常的关注。一、制定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的目的和要求使用当代新技术改进航空运行环境是ICAO缔约国的长期共识和共同行动准则。1983年,ICAO成立了新航行系统委员会(FANS委员会),并制定出一套基于数字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8.
系统概要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CNS/ATM)一体化的新航行系统,是建立在通信链路,卫星导航和自动相关监视(ADS)技术基础上的未来空中交通管理方案。1995年,国际民航组织通信专业大会提出,要求研究解决飞机航路导航,终端进近着陆和监视使用的数据链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新航行系统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力求在全球范围内以最优的方案实现卫星、飞机、地面系统等方面技术的结台,并使得新航行系统的技术开发者和用户都能从该新航行系统中获益最大。这便要求新航行系统技术的成果(如:机载/地面系…  相似文献   

19.
面向数据链的航行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开放系统互连规程X.200,详细分析了民航系统现行使用的CNS/ATM系统以及ICAO的新航行系统的多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归纳、整理和系统化,提出了面向数据链的基于OSI的民航现行航行系统与新航行系统成分之间物理联系与理论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未来航行系统的基础设施依赖于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尤其是数据链建设,使未来的通信、导航、监视的覆盖遍及全球,形成无隙的全球空中交通环境.利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在海洋航路上实现自动相关监视(ADS)可以首见效益.这就是波音747-400飞机上采用FANS-1软件在南太平洋试飞所探索的关键一步.所需导航性能所需导航性能(RNP)是在一个定义空域中运行所需的导航性能(主要是导航精度,但也需从完整性和可用性观点上衡量)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