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JLM 《今日民航》2012,(3):60-61
低空领域的开放,最先受益的将是直升机产业。"直升机因其方便、灵活、受起降场地限制小的特点,会直接满足人们在此方面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在复杂舰面流场中的悬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舰面流场非线性、非均匀的特性,把旋翼桨盘离散成空间有限单元,将当地流场风速叠加到叶素剖面相对气流中,改进了叶素气动力计算模型,提高了旋翼载荷的计算精度;采用CFD方法计算了某型母舰甲板上方的气流场,其下冲气流是影响直升机安全的主要因素;计算了UH-60A直升机在该舰甲板4个直升机起降位上方流场中的悬停配平,通过与陆基环境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舰面流场环境对直升机舰面悬停性能的影响;同时,计算了直升机在舰面流场中的响应,通过对MIL流场模型响应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3.
PIV测量舰船空气尾流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获得了舰船空气尾流场特性,介绍了试验模型及PIV设备的安装方法和试验方案.试验表明:舰船机库及上层建筑物对飞行甲板上方区域的流场影响较大,使尾流场形成了死水区、U形脱体涡及下冲气流等,对直升机舰上起降以及临近舰船作业时的操稳性能有很大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直升机的进场方向及舰船航向或打开机库大门有利于直升机舰上起降安全.  相似文献   

4.
民用飞机运行环境是指民机运行所处的外部条件。不同机型的运行环境适应能力有所差别。本文根据飞行的不同阶段将民机运行环境划分为起降运行环境(或机场运行环境)和航线运行环境。通过对飞机起降运行环境和航线运行环境的分析,分别研究了能见度、云高、风、跑道长度、温度、机场标高、航程、飘降限制、供氧限制、燃油经济性限制等因素对飞机放行和最大起飞重量造成的影响,并结合飞机的飞行手册等数据,分析比较了波音737-800、767-200、787-8的运行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旋翼结冰后直升机飞行品质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结冰参数,计算结冰后桨叶翼型升阻力系教增量,建立旋翼结冰模型.并以系数增量形式计入结冰对旋翼力、力矩和旋翼挥舞模型的影响,建立结冰后飞行动力学模型.基于线性小扰动理论,进一步建立结冰后直升机飞行品质分析模型.根据军用旋翼飞行器驾驶品质要求(ADS-33E-PRF),研究了旋翼结冰对直升机开环状态下飞行品质的影响.按照品质规范要求,主要分析了结冰时间、环境温度、液态水含量和平均水滴直径的变化对直升机姿态敏捷性、轴间耦合特性、垂直轴操纵功效和横向突风扰动的影响.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直升机旋翼结冰后的飞行品质模型合理,可以用来进行工程应用上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舰面流场对直升机着舰时悬停操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N-S方程对某型军舰舰面流场流态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采用实验数据修正计算结果,并将计算得到的流场叠加到某无人直升机旋翼流场中,初步研究了由于机库等钝体存在而引起的“陡壁”效应对直升机舰面起降时操纵量的影响。最后的计算结果表明,飞行甲板上方由于机库存在引起的垂向气流及其分布对舰载直升机悬停操纵特性影响较大,而侧向分量影响较小。文中着重建立适于工程应用的甲板流场计算简化方法,以用来方便地确定甲板流场和无人直升机着舰时的操纵需求,也可用于舰载直升机起降包络线计算来指导舰载直升机飞行训练  相似文献   

7.
应用Matlab/Simulink对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在舰船尾流场中悬停时的平衡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首先采用CFD软件计算SFS2舰在不同风速和风向下尾部甲板上方的流场.然后将其与旋翼流场相耦合,在Simulink软件中建立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模型,应用Simulink线性分析工具箱,对某型无人直升...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研究直升机机动飞行新的分析方法.不同于以往研究直升机机动飞行的逆解方法,该方法用若干导航参数来描述机动科目,简化了机动科目的数学描述,通过综合运用导航、控制和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方法来确定完成飞行品质规范规定的直升机机动飞行科目所需的操纵量,提高了研究机动飞行的分析计算效率.以UH60直升机为例,分别针对ADS-33E-PRF所规定的障碍滑雪机动科目和向心回转机动科目,得到完成机动科目所需的操纵,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飞的直升机悬停状态地面效应研究方法,该方法在建立无量纲形式的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飞行试验实测直升机在不同重量和不同离地高度悬停时的发动机扭矩、大气条件等参数,利用参数辨识的方法确定无量纲形式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模型中的相关空气动力参数及地面效应模型.采用本文所述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直升机有、无地效时的悬停性能拓展.  相似文献   

10.
小型无人直升机模糊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小型无人直升机的自主飞行,本文研究了它的飞行控制系统。基于模糊控制技术,根据某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设计了模糊控制规则,并研究了模糊规则的表格查询学习算法;通过无人直升机操作手的经验,对模糊规则进行评价,并通过试验进行校正和更改,在此基础上,引入积分环节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直升机旋翼的预锥角,预掠角,桨叶根部的约束刚度和阻尼对直升机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旋翼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有挥舞铰和摆振铰外伸量,桨叶根部在挥舞和摆振两个方向上都带有不弹性约束的形式;旋翼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分布采用自前向后直线增大的形式。分析结果表明:旋翼的预锥角和预掠角对直升机全朵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可以略去不计,而桨叶银部挥舞方向上的弹性约束刚度对直升机全机的操纵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摆振方向上  相似文献   

12.
由于无人直升机具有垂直起降、机动性好的特点,使其可用于移动平台之间的货物运输,因此,提出了无人 直升机跟踪移动平台的货物运输方法。设计了一套用于无人直升机追踪实验的动平台,动平台上可放置物品,无人直升机在追踪动平台过程中同时完成物品的拾起和码放。动平台系统由移动小车平台、运动控制器、引导装置以及地面监视软件等组成,采用MEMS-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作为引导装置的核心部件,完成对移动小车平台的位置和速度估计。提出了由单点GPS测量点提供多个目标点位置的方法,可使无人直升机方便快捷地知道需要拾起和码放物品的目标点。设计开发了一套操作简便、显示友好的地面监控软件,辅助移动平台正常运行,能有效监控引导装置与无人直升机的通信。  相似文献   

13.
海豚型直升机转弯机动飞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能量法研究直升机转弯机动飞行特性,这是评价一架直升机机动性能的基本要素之一。文中以海豚型直升机(直九)为算例,给出能量图和机动图,并利用能量法原理分析了直九机的自动转弯、下降转弯、减速转弯机动飞行特性,计算了各参数对这些转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着舰引导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海战向立体化、多层化发展,舰载直升机以其垂直起降、定点悬停等优势成为未来海战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着舰引导与控制是舰载直升机的关键技术。本文对直升机着舰引导技术与着舰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着重概述和分析了着舰引导技术中的雷达、卫星、视觉、光电引导技术。其次对舰载直升机着舰的环境影响因素、综合流程以及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最后对舰载直升机着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人直升机飞行仿真,建立了能够满足实时仿真要求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以某型无人直升机为样例,开展飞行控制律设计,完成了悬停机动飞行和小速度飞行的半物理仿真,并与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飞行过程中,直升机姿态能够较好跟踪其设定值,验证了飞行控制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外有关参考资料,对直升机丧失尾桨推力导致意想不到的右偏进行了讨论分析,介绍了直升机低速飞行时的四种飞行特性(风标稳定性、尾浆涡环状态、主旋翼桨盘旋涡影响、丧失前飞升力)在意外右偏中的作用、特点及改出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直升机概念设计阶段飞行性能计算的准确度,提出一种适用于直升机概念设计阶段的飞行力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在直升机配平计算开始之前,预先设定不同飞行状态下机身姿态角的数值,在配平计算过程中把平尾纵向位置和尾桨垂向位置当作未知量,通过调节平尾纵向位置及尾桨垂向位置,使机身姿态与该给定的机身姿态角相等。采用这种方法,当改变总体参数时,可忽略机身姿态改变对飞行性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可以分析直升机总体设计参数对飞行性能的影响,并对总体参数进行优化以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无人直升机飞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将Voyage模型直升机改造成全自主无人直升机的工作。首先,改造了直升机结构,设计了飞控电子设备和基于客户/服务模式的飞控软件和地面站软件;其次,利用扫频数据进行频域辨识,建立了直升机姿态通道的动力学模型;最后,设计了飞行控制律,实现了在悬停和低速下的全自主飞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直升机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直升机强耦合特性导致飞行控制律设计难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设计方法。针对直升机的线化状态空间模型,基于LQR设计方法建立了直升机飞行控制律全状态反馈矩阵的基本求解算法;以系统稳定性为约束,以最大化主状态反馈系数影响因子为目标,设计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指标函数,实现了加权矩阵Q的多参数同步优化设计,并以优化后的主状态反馈系数作为直升机控制律设计结果。采用本文方法对UH-60A直升机悬停状态的飞行控制律进行了设计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得到的控制律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直升机的飞行品质。同时本文的优化方法系统地解决了LQR设计过程中加权矩阵确定的困难,提高了控制律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在风切变作用下,带有增稳系统的直升机数学模型的建立;并按国家军标军用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的要求,采用了线性风切变的模型;研究了在正常和恶劣风切变环境下,在海平面悬停状态、前飞状态μ=0.1,0.25及前、后重心的情况下,计算自然直升机和带增稳系统直升机的特征根,并进行了等级评定。计算、分析、评定的结果表明,在低空风切变的作用下,带有增稳系统的直升机,除个别长周期模态外,均满足军用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在正常和恶劣两种环境下的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