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战斗机动力装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推力级,一个是69~88千牛(7~9吨力)推力级,另一个是118千牛(12吨力)以上推力级。前者适于装中型双发战斗机或单发轻型战斗机,后者则适于装大型双发战斗机及相对轻型的单发战斗机/轰炸机。从发动机循环参数来看,当代战斗机动力装置大多是双转子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样的结构带来的好处是:飞机在亚音速巡航状态,发动机不开加力的单位耗油率(sfc)很低;作跨音速飞行时,发动机不开加力也能提供大推力,可提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第四代战斗机及其动力装置的战术技术要求,分析了国外推重比10-级发动机的设计技术,并通过对飞机推重比和发动机推重比的关系、飞机推力与飞行器阻力之间的夫系,对我国推重比10-级发动机提出了技术要求、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借鉴和参考美国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经验,综述了美国国防部对美国空军和海军、美国空军和海军对第6代战 斗机及第6代战斗机对发动机的需求,梳理和绘制了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的发展路径,总结和归纳了其发展 特点,对其未来趋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美国战斗机发动机在世界上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需求经过几番迭代 论证,已经明确为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经过长期持续的开发与验证,已经基本成熟,并且技术特征基本确 定为以自适应结构为主的1+N模式;竞争发展已经进入X验证机竞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现状和发展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的设计特点和研制规律;综述了F119和F135等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现状,总结了其性能和结构特点;归纳了战斗机发动机性能、结构和材料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军用空优战斗机的超声速巡航和亚声速巡航需求,提出了一种涡轮级间混合的变循环发动机架构,该架构包含两种工作模式和八种变循环特征。首先阐述了本架构设计理念与任务目标;然后建立了部件级实时动态变循环发动机模型;最后,在经过特有的粒子群寻优算法对变循环发动机亚声速巡航油耗寻优,对比第四代涡扇发动机油耗产生了12.75%亚声速巡航收益。此外,即使在超声速巡航点本架构也实现了一定的油耗收益和推力提升。在超声速巡航和亚声速巡航之间,可实现0.29~0.82的涵道比大范围变化。结果表明,该架构有望成为一种适用于下一代空优战斗机的变循环发动机架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讲述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与第四代战斗机性能之间的紧密联系,说明了航空发动机在战斗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提高航空发动机性能对战斗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新一代战斗机动力装置的战技要求和性能,特点,分析了其关关键技术,提出了发展我国推重比10一级发动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第四代战斗机的动力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国外第四代战斗机对动力装置的要求,归纳了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的主要新技术,分析了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在超声速巡航、可探测性、全寿命费用和发展潜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最后总结了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特点,并对发动机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F119EngineforF-22F119是美国普惠公司为F-22研制的推重比10一级的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它采用了普惠公司多年的经验和新研究的技术,在结构和。险能上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战斗机发动机的水平去年底,普惠公司为F-22试飞交付了第一台生产型F119发动机,这标志着F119的工程研制工作即将完成。最近,普惠公司开始进行生产型F119的耐久性试验的最后阶段。该发动机在结构和性能上较前一代战斗机发动机FI00有很大提高,而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也较前一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研制概况1982年,美国空军提出“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计划,…  相似文献   

10.
浅析现代战斗机发动机安装连接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详细分析了现代战斗机发动机与机身的连接形式以及各种形式的优缺点,选择这些形式时的注意事项,并对现代战斗机发动机连接形式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促进舰载战斗机发动机研发,参考国外舰载战斗机发动机研制经验,结合作战使用需求,系统梳理了舰载战斗机发动机适配性体系组成,重点围绕海洋作战适配性、海洋环境适配性、舰载使用适配性阐述了相关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机试验、陆基飞-发适配性试验和舰基舰-机-发适配性试验逐层递进的舰载战斗机发动机适配性体系验证考核方式。分析认为未来舰载战斗机发动机适配性工作应加强体系融合联合攻关,注重远海长航舰面维修保障能力设计,加快推进发动机舰载适配性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多用途战斗机/涡扇发动机一体化循环参数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多用途战斗机的特点,发展了基于飞/发一体化的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优化设计模型和相应的计算程序,优化设计模型中包括双变量控制涡扇发动机特性计算模型、进排气系统安装特性计算模型、飞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重量组成分析模型、任务剖面分析模型、约束分析与任务分析模型和优化计算模型等。重点研究了多用途战斗机约束边界的获得方法,利用多岛遗传算法和自适应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分别对现役多用途战斗机、不加力超声速巡航多用途战斗机以及下一代先进多用途战斗机用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对多用途战斗机用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选择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F119是美国普惠公司正为F-22战斗机研制的加力式涡扇发动机,推力为156千牛,它大量采用了美国近年来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将继续采用美国国防部正在实施的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的成果.F119与装F-15和F-16的F100发动机相比,它的部件数少40%,如F119和F100都采用3级风扇,但F119的风扇为整体式叶盘结构;F119的高压压气机为6级,而F100的为10级,F119的高低压涡轮各为1  相似文献   

14.
军用航空发动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变循环发动机的相关概念,总结了第三、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的结构/性能特点和技术特征,重点分析了第五代战斗机推重比12~15发动机的技术特征。结合自适应发动机技术发展(AETD)项目,预估了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得出了第五代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优势。根据归纳出的军用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发展趋势,对未来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未来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未来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首先粗略地分析现役战斗机的主要特点.未来战斗机的发展方向。然后分析现役战斗机用发动机的性能情况,根据性能参数的定量数据的变化趋势,研究未来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本文可供我国高推质比发动机方案论证和预研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部2005年发布的发动机采办计划,回溯了美国国防部在战斗机发动机研制所采取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美国为加强战斗机发动机研制的方针策略,从而对我国发动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推重比15一级发动机有关总体性能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从发动机总体性能方面分析了推重比15一级发动机设计研制的关键技术及难点。文章首先根据典型飞行任务,对推重比15一级加力涡扇发动机的最有利循环参数进行了一体化分析。矢量喷管是先进战斗机的特征,本文讨论了实现推力矢量存在的技术难点。降低发动机研制成本和缩短研制周期是发展先进发动机的重要要求。发动机数值仿真技术是解决这些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应给予足够重视。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技术可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并降低直接使用费,本文对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关键技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发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较好的环境适应性,生存力强,推进系统尤其带升力风扇的发动机是其关键技术之一。综合分析了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升力风扇+常规发动机型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发动机的4项主要关键技术:发动机总体设计技术、升力风扇设计技术、3轴承偏转喷管设计技术和升力风扇机械系统设计技术。经分析认为,通过一定技术途径突破上述4项关键技术是掌握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发动机发展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较好的环境适应性,生存力强,推进系统尤其带升力风扇的发动机是其关键技术之一.综合分析了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升力风扇+常规发动机型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发动机的4项主要关键技术:发动机总体设计技术、升力风扇设计技术、3轴承偏转喷管设计技术和升力风扇机械系统设计技术.经分析认为,通过一定技术途径突破上述4项关键技术是掌握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为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提供参考与借鉴,全面综述了美国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的发展历程和典型成果,并归纳和总结了其发展特点与趋势:技术研究是产品研制的坚实基础,而核心机和发动机验证机只是用于开发与验证技术,特别是正在验证的自适应循环技术还需要深入验证;型号研制受国防武器需求牵引,是众多先进技术的有机集成;提高技术指标始终是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高可靠性和耐久性是型号使用的必然要求,并逐步成为发展趋势;提高经济可承受性是航空发动机最终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