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DMIS的坐标测量机编程软件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基于尺寸测量接口标准 (DMIS)的面向对象坐标测量软件的设计方案。该软件采用DMIS中性语言 ,为三坐标测量机提供测量程序 ,以适应检测规程的互操作性、柔性 ,为便携式、大量程坐标测量机 (CMM)系统的实现创造条件 ;按尺寸和公差原理的数学定义 (MDDTP)计算尺寸和形位误差 ,以减少由于对公差标准理解的不统一而带来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提供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 (CORBA)模块接口 ,以实现在不同操作平台和语言环境中 ,按DMIS标准进行信息通讯 ,为信息系统的集成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传输反射法理论改进,组建了室温(R.T.)~600℃,400MHz~18GHz介电常数测量系统。分别从系统组成和测试方法两个方面入手,详细介绍高温传输反射测试系统对器件的材质、工艺、性能指标等特殊要求,重点介绍了高温测试用到的校准技术、高温修正算法、时域门技术、尺寸误差修正、自动控制等理论和技术难题。并佐以实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与标称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测试领域的广泛应用,早期采用的人工作业对电缆网性能测定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电缆网阻值测试仪。从电缆网阻值测试仪的功能与设计要求出发,阐述了总体设计方案,说明了该套设备的工作原理,描述了系统的硬件实施和软件设计,并对整套设备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设备满足了用户要求,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4.
CMOS电路瞬态电流(IDDT)测试技术,在超高速高可靠芯片故障诊断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芯片的集成度和工作速度越来越高,IDDT迅速增长,降低了其性能和可靠性,研究IDDT快速准确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需求。介绍了CMOS电路IDDT测试技术的发展及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深人分析了CMOS电路电流成份和特性,利用PSPICE及MOSFET仿真模型,建立了具有较高精度的瞬态电流解析模型。提出撬杠电流(“crow—bar”)相对于电容充电电流,在高速下不仅不小,甚至可能更大,在电流分析时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辐射发射参考源是在对EMC测试系统进行比对测试和定期场地校验时必不可少的设备,介绍了辐射发射参考源的原理和特点、各种实现方式、国内外应用概况及其稳定性考核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交流电子负载的校准方法、校准设备和校准原理等。交流电子负载是对是各种交流电源、UPS电源测试和老化试验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各项参数指标的优劣对被测设备的检测及故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交流负载的恒定电压、恒定电流、恒定电阻和恒定功率等功能的校准方法和指标,并通过实际测试、校准进行了验证,对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校准结果表明本文的校准方法能够满足仪器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当前企业专用计量测试设备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专用计量测试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指出实行专用计量测试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解决现存问题,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并提出一种以微软的应用技术开发平台(ASP.NET)框架下的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的信息系统用于实现专用计量测试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8.
复杂射频电磁环境下,无线接收机作为主要的敏感设备,其电磁兼容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武器装备的电磁兼容特性. 本文针对GJB 151B中对于接收机非线性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引入了一种利用自动双频测试系统对接收机干扰响应的快速测试方法;并搭建了实验室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检测了某接收机在( 4-6 ) GHz组合频率干扰下的所有非线性的干扰响应通道. 测试结果对于评估接收机及其所在系统的外部电磁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目前国内使用的杠杆式力标准机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以PC机为核心的新一代全自动控制系统,说明了用PC机实现计量设备校准(测试)自动化的方法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计量、测试、测试的意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着重描述电磁计量测试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器具,以及电磁计量标准的建立、计量测试方法的研究、测量仪器设备的改进和处于困境中的实验室电学标准的工作等方面的国内外电磁计量测试技术的目前状态,最后展望未来电磁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大型航天器装配检测对航天器研制的意义,如舱段结构尺寸精度测量、设备安装位姿测量、机构位姿动态监测、结构变形监测等。分析了美国NASA、欧洲ESA 以及中国等世界主要宇航机构大型航天器装配检测技术现状,列出了当前常用的装配检测方法和技术指标,剖析了测量原理。结合未来大型航天器尺寸越来越大、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复杂等特点和装配检测需求,讨论了未来大型航天器装配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多系统集成测量技术的发展、定制化的测量传感器研制以及自动化测量设备开发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HPIV及其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息粒子图像测速技术(HPIV)为一种对流体容积(三维空间)进行瞬时三维 (u,v,w) 速度场测量的技术.本项研究采用了双YAG脉冲激光器二次曝光、漫射照明、参考光对称布置全息术记录三维空间的粒子三维位移场,再现粒子空间场又采用了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分别截取各切面上的粒子三维位移场,其中由于采用了不同方向的参考光分别再现不同曝光时刻的粒子图像,可以用互相关技术,实行位移方向的自动判别.本项技术用 于立方体对角水流中的三维旋涡流动的瞬态三维速度场的初步测量.本文给出了瞬时复杂的三维旋涡部分空间结构和速度场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普通的时间实验室的时频测量,实现自动测量和数据收集的基本系统方案,并以上海天文台原子时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实际可行的自动测量和数据收集系统,这个系统高性能、低价格,可应用于国内几乎所有的时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超长可伸展桁架结构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对其变形测量有着重要意义,比较国内外现有的几种常见的超长可伸展桁架结构变形测量方法,指出现有方法的缺点和局限性。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激光准直的无导轨超长桁架结构变形测量方法,以激光准直光束为测量基准,利用递进分光的方式,实现桁架结构的多点实时测量。分析方法原理后设计实验系统,完成初步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测量系统能测量桁架结构二维变形,且稳定性好,重复性误差小于1.1%,非线性误差小于0.6%。该方法无需采用移动的方式或利用导轨即可完成多点实时测量,环境适用性大大提高,还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距离远、可拓展性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空间位置测量的自动化程度,采用单目视觉原理建立空间成像方程,将三维的空间坐标转换为两维的图像坐标,由此实现单目视觉的空间位置测量。本文推导了单目视觉定位的基本成像方程,对建立的定位装置,进行了实际定位实验,实现了预期的测量结果。基于视觉原理的空间位置测量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空间位置测量的自动化程度,采用单目视觉原理建立空间成像方程,将三维的空间坐标转换为两维的图像坐标,由此实现单目视觉的空间位置测量。本文推导了单目视觉定位的基本成像方程,对建立的定位装置,进行了实际定位实验,实现了预期的测量结果。基于视觉原理的空间位置测量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维表面温度分布的非接触测量仪器——扫描光电高温计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以及实用情况。扫描光电高温计的研制成功,使烧蚀模型表面温度测量从点温度测量拓展到一维温度分布测量,解决了突缩管壁面热分布的研究问题,测量了各种材料烧蚀模型驻点区温度分布曲线和不同材料平板模型在烧蚀试验中沿射流流向和径向的温度分布,并利用弓型导管装置对不同开槽型的石墨平板模型和喷有氧化锆隔热涂层的平板试件进行了温度场的测量。同时,还介绍了偏转装置与扫描光电高温计配合使用,一次开车试验可以测量不同位置上一维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用非接触3D光学位移测试系统进行结构动位移形变测试时,测试参考点会发生抖动而影响测试结果的现实难题,提出在用光学位移测试系统测试结构动位移的同时,利用3D加速度传感器同步测试参考点的振动加速度进而获得参考点的3D振动位移,然后用参考点的3D振动位移去修正光学位移测试系统的测量结果,从而提高测量精度的测试和处理方法。论文重点对如何通过振动加速度获得准确的参考点3D振动位移和如何通过参考点的3D振动位移来修正3D光学位移测试系统测量输出的方法和算法进行了研究、仿真和实际测试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测试方法和算法可以有效补偿动位移直接测量中因参考点抖动而引入的测量误差,显著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磁流体动力学(MHD)全球模拟结果,根据弓激波的跃变特性确定出弓激波位置,建立了一个新的综合考虑了快磁声马赫数、太阳风动压、行星际磁场强度以及磁层顶曲率半径的弓激波三维位型模型.将新模型与以往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新的弓激波全球模型结果可靠,解决了部分现有模型不能描述弓激波三维位型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行星际磁场北向时,随着快磁声马赫数的增大,弓激波日下点距离减小,但是在行星际磁场南向时,快磁声马赫数的变化对弓激波日下点距离影响不大;弓激波位型在赤道面与子午面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而且随着行星际磁场的转向,这种非对称性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行星际磁场南向,Bz值较小时,子午面内弓激波位型已经不是简单的抛物线,出现了明显的类似于极尖区磁层顶的凹陷变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