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4篇
  免费   144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航空   2385篇
航天技术   406篇
综合类   212篇
航天   20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课"作为一项新提出不久的概念,许多重点院校和地方特色院校已经着手打造了一部分精品课程,主要是一些开放性课程和文法类课程,原因是这一类课程思维发散,教学手段多样,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但是教育部推出的"金课"建设不单单只是针对于这些类课程,对于工科专业的课程建设,也需要打造"金课",尤其是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理念打造地方特色院校"金课",是我们这些地方特色工科院校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体现工科"金课"的"四性"。  相似文献   
2.
曹亚文  李斌  王飞  林榕  韩先伟  谭畅 《推进技术》2021,42(7):1570-1580
航天应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及燃烧型加热器燃烧室室压高、燃料流量大、温度低、有重复启动需求,实现安全可靠点火的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需求,研究了一种采用高背压设计的电弧等离子体点火器。实验研究了Ar,N2气体工质在高进气压力下的伏安特性,发现N2在宽压力范围内适用于点火。发射光谱分析表明,在高达数MPa的进气压力下,Ar,N2等离子体射流电子密度符合局部热力学平衡判据(LTE判据),点火能量集中。N2等离子体整体温度低于Ar,但阳极喷口附近温度高于Ar,N2等离子体射流火焰长,卷吸沿程空气造成射流平均温度偏低,但有助于低温液体推进剂的蒸发混合和强化点火。等离子体射流引起了臭氧和氮氧化物的形成,具有促进点火和化学反应的作用。背压提高引起电源输出电压升高,提高供气压力和电流,有助于点火器在高背压环境中稳定电压。燃烧型空气加热器燃烧室的点火实验发现,采用N2等离子体喷注面中心点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酒精-空气和酒精-液氧-空气的点火,最高燃烧室室压接近5MPa时,点火器仍能稳定工作,多次使用电极烧蚀不明显,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复可靠点火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放大试验规模(处理量1 m3/h)的H2O2(过氧化氢)/UV(紫外线)/O3(臭氧)氧化技术处理肼类推进剂污水,在30.0±1.6 ℃,pH=9.0±0.2的条件下,研究肼类的过氧化氢增强光解臭氧化降解。对比不同氧化技术的协同效应以及对污水降解的影响,重点考察过氧化氢、紫外线、臭氧和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对氧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COD去除率提高27.66%,肼类的降解速率随着过氧化氢投加量、紫外线辐射强度、O3投加速率和水质地提高而升高,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在最佳工艺下,处理5 000 mg/L质量浓度的废水,处理60 min时,COD去除率分别为98.62%(偏二甲肼)、99.17%(甲基肼)、99.94%(肼)和93.25%(单推-3)。  相似文献   
5.
抗多径效应的全范围多员出舱通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载人航天器规模大和出舱活动范围广的现状,提出一种抗多径效应的全范围多员出舱通信方法,以解决传统出舱通信方法测控覆盖率低、多径效应影响严重的问题。通过在载人航天器外侧等间隔布置多副天线,实现相对于载人航天器360°范围内的出舱活动测控全覆盖。通信体制采用前向与返向频分双工体制(FDD),各出舱航天员之间采用直扩码分多址(DS-CDMA),对各出舱航天员设计不同的扩频码,解决多人出舱带来的通信互扰问题。为解决由于载人航天器遮蔽、反射带来的多径效应问题,前向链路和返向链路分别采用时间分集技术和空间分集技术的通信方式。仿真结果表明:同样满足10~(-5)误比特率的指标,全范围多员出舱通信方法比传统的单天线和三天线出舱通信方法的信噪比优化1.1~4.5dB,并且能实现全范围出舱活动的测控覆盖和通信连续。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微相分离对宽温PBT叠氮聚醚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用红外光谱分析法(FT-IR)和动态热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PBT叠氮聚醚弹性体产生微相分离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用调节硬段含量、交联参数的方法调控其微相分离,控制适当的微相分离程度可显著改善推进剂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醇扩链的弹性体体系中,当硬段含量约为15%时,弹性体发生相对最大比例的微相分离,体现出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微相分离的调控可获得宽温范围内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的叠氮聚醚推进剂用粘合剂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岳国粹 《推进技术》1989,10(5):77-77
品名国外叫Isonol,兰州化学公司研究院现已投产,其性能与国外的商品相同.它是聚氨酯型,特别是丁羟固体推进剂和包复层,以及聚氨酯泡沫塑料,涂料和胶粘剂的重要助剂,具有改善产品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粘接性能等多功能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组份.实践证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药柱泊松比的表征与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庭芳  高鸣 《宇航学报》1996,17(4):86-90
本文提出表征固体火箭药柱泊松比的三个精确表达式和一种数值积分算法。通过实验与计算给出一种固体推进剂药柱黏弹性泊松比的结果,分析了药柱黏弹性泊松比的表征与诊断以及诊断精度的有关问题。该文的结果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分析计算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用于碳素纤维复合材料的四步法立体管状编织物预制件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着重论述了它的结构、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其机器设计和提高其编织物的结构性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简要叙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二元柔壁自适应风洞中利用面元法进行二元半机翼模型试验的研究情况,分析了面元法的基本思想和部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