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135篇
航天技术   18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面向学生的智能解题专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网络在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给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面向学生的智能解题专家系统的模型 ,分析了设计的基本过程。从专家系统出发 ,探讨了基于知识的推理系统。最后 ,从以上设计出发 ,总结了基于该模型的系统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液体压力激波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机械产品的零部件,通常需要通过成形与改性才具有所需形状及实用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材料成形与改性加工的方法——液体压力激波加工。采用脉冲超声波聚焦技术,通过压电陶瓷激波发生器在液体介质中产生高能瞬时压力激波,对材料进行冲击,产生变形或表面改性。经过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初步掌握了液体压力激波的产生、激波能量的控制和激波加工的动力学机制。这种加工方法具有能量可控性好、成本低廉和安全高效等优点,非常适合具有复杂结构和型面的中小零件加工,是一种颇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动态逆的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并应用于超机动飞机的飞行控制中。基本控制律采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进行设计,对由于模型不准确导致的逆误差采用单隐层神经网络进行在线补偿。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通过补偿由于模型不准确引起的逆误差,弥补了非线性动态逆要求精确数学模型的缺点,提高了整个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而且可以大大简化动态逆控制律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高速列车进入带缓冲结构隧道的压力变化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列车穿越带有缓冲结构的隧道压力变化的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过程,控制方程为三维粘性、可压缩、非定常流的N-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了中心有限体积法格式,时间采用预处理二阶精度多步后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对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移动网格技术处理。对不同的缓冲结构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缓冲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隧道内的压力和压力梯度的最大值,其原因在于缓冲结构延长了压缩波压力上升的时间,降低列车突入隧道时所形成的最大压力梯度;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波在缓冲结构和列车、隧道之间多次的反射,也降低了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中关于消费者需求分析的基本观点与分析方法,对中国国内航空快递产品的市场面进行了较为全面与详细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产品的市场营销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速磁浮列车会车压力波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运用移动网格技术,采用有限容积法对磁浮列车以500 km/h速度运行时的会车压力波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结果与现车试验结果相差10%以内,表明了本文计算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文中还研究了交会过程中列车周围的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当列车交会时,两车之间的流场相互叠加,而两车之外的流场分布在整个交会过程中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超机动性技术及其战术优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新型战机机动性要求的提高及飞机在大迎角下过失速状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型战机的超机动性技术。首先对超机动性的技术内涵、判断准则做简要介绍,然后对现代近距空战中,战机采用超机动性技术可能取得的战术优势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速列车进入带缓冲结构隧道的压力变化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列车穿越带有缓冲结构的隧道压力变化的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过程,控制方程为三维粘性、可压缩、非定常流的N.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了中心有限体积法格式,时间采用预处理二阶精度多步后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对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移动网格技术处理。对不同的缓冲结构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缓冲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隧道内的压力和压力梯度的最大值,其原因在于缓冲结构延长了压缩波压力上升的时间,降低列车突入隧道时所形成的最大压力梯度;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波在缓冲结构和列车、隧道之间多次的反射,也降低了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9.
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离段是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实现双模态和模态转换的一个重要部件,同时,它把进气道和燃烧室隔离开,以防止燃烧室工作对进气道干扰,引起进气道不启动。由于隔离段内气体流动的复杂性及其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隔离段内的流动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使用隐式TVD格式,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近壁面采用非平衡壁面函数方法处理,控制方程的离散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对隔离段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出口反压、来流马赫数对隔离段内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隧道初始压缩波一维流动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列车驶入设有缓冲结构隧道端口时产生初始压缩波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维流动理论采用考虑摩擦、传热以及空气质交换等因素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数值分析方法采用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与国外有关未设缓冲结构、开孔型与未开孔型缓冲结构的隧道端口三种情况的现车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方法正确、合理,能够模拟计算多种类型缓冲结构条件下的压缩波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