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8篇
  免费   1091篇
  国内免费   596篇
航空   6765篇
航天技术   1769篇
综合类   850篇
航天   375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996篇
  2011年   940篇
  2010年   620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681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有效的气动减阻技术是我国研发运营速度400+?km/h高速列车的过程需展开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阐述了高速列车气动阻力的基本分布特征,并针对国外下一代更高速列车的气动减阻技术进行了调研,尤其分析了欧洲、日本和韩国的下一代更高速列车气动减阻技术的特征,总结了国外下一代高速列车气动减阻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然后根据列车气动减阻技术实施部位的差异,从列车头型优化以及转向架、受电弓和风挡等局部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对我国目前高速列车气动减阻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同时归纳了新型气动减阻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在综合国外下一代更高速列车气动减阻技术与我国气动减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更高速(400+?km/h)列车气动减阻技术中可行性较高且效果明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与建议,为我国更高速列车气动减阻技术的设计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中特征损失严重、显著目标不突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秩表示分解与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潜在低秩表示分解(DLatLRR),得到相应的低秩部分、显著部分及稀疏噪声。然后,分别采用16层的VGG Net模型和联合特征加权算法对低秩部分与显著部分进行融合,舍弃二者的稀疏噪声。最后,对融合得到的低秩部分和显著部分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所提算法能够对图像的深层次细节特征进行融合,突出场景中的感兴趣区域,且融合图像的相关差异和、结构相似性、线性相关度等多种客观指标均有所提升,提升最大值分别为0.73、0.15、0.11,噪声产生率的最大缩减值为0.041 2。   相似文献   
3.
大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体会产生一对反向旋转的脱体涡(后体主涡),该涡与平尾翼尖涡共同构成飞机后体的涡系结构。在风洞中,利用激光粒子测速(PIV)方法,对单独后体和加装不同展长平尾的后体,分别研究涡系结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后体主涡的涡核中心沿流向明显向上移动;加装平尾后,涡系呈现典型的四涡结构,平尾翼尖涡对后体主涡影响显著,加大了后者向上移动的趋势,同时使其沿展向外移,并显著削弱其涡旋强度;平尾展长增加后,后体主涡受到的影响有所减弱。在低速环境下,来流速度对后体涡系结构的无量纲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机载托架传统校准方法精度低、耗时、费力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并且操作简单的成品托架自动校准系统。该系统运用调平精度较高的"循环多次"最高点不动调平方法,建立高精度机载托架校准的静力学数学模型,运用VC与Matlab的COM接口编程技术开发机载托架自动校准系统,并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机载托架进行校准,无论是校准精度还是校准效率都较传统方法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由高斯模糊和泊松噪声引起的图像降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加权低秩近似的图像去模糊方法。首先,通过依次组合缩放、旋转、剪切和翻折等四种基本操作引入结构变换,以增加搜索空间内候选图像块的相似性。然后,构造新的目标函数,利用相似图像块的低秩性,在正则项中使用加权核范数(WNN)对结构变换后的图像块进行惩罚,以在去模糊的同时抑制泊松噪声。最后,基于半正定二次分裂(HQS)方法设计交替优化方案,用于求解目标函数,从泊松图像中去除模糊。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种泊松噪声强度下,所提方法取得的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都高于当前同类去模糊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中激活函数无法有效为处于不同激活程度的像素点提供特定梯度响应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多个分段线性函数组成的自适应激活函数.首先依据像素激活值的取值范围,自适应地生成多个独立的激活域,各个激活域的并集包含激活图中全体像素点的激活值;随后在每个激活域中学习一个特定的线性函数,为处于该激活域中的像素点提供特定的梯度响应;最后以NIN网络和ResNet18网络为例,在CIFAR 10和CIFAR 100数据集上,验证所提激活函数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激活函数相比,本文提出的激活函数,由于能够更好地为处于不同激活程度的像素点提供适当的梯度响应,使分类准确率在NIN网络上分别达到87.96%和69.01%,在ResNet18网络上分别达到88.56%和73.54%.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系统任务需求的日渐密集,用户对系统的时间特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首先,利用图示评审技术(GERT)构建系统任务流程的随机网络模型,针对任务中由于资源共享引起的活动排队执行以及部分上下游活动之间存在重叠的情况,基于排队论并引入时间因子以修正任务中各活动的执行时间,并给出任务执行时间的求解步骤。经考虑这2种情况,最终任务平均执行时间增加了22.9%。其次,通过不确定性分析,找出了任务中的关键活动,为进一步任务优化提供方向和思路。最后,以舰载机着舰任务为例进行案例应用分析,验证所提建模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微流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新型检测器件对微型化和集成化的要求,以及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逐步向多学科交叉领域过渡的趋势。其中,液滴和粒子是微流控技术中两种重要的操控对象。液滴和粒子的微尺度流动通常处于层流范围,然而尺度效应和界面效应将非线性因素引入流动,且受到通道结构、流动条件等多个控制参数的耦合影响,使得微尺度系统表现出多种复杂的流动现象。因此,从流体动力学的机理研究出发揭示微尺度流动的物理机制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课题组近年来关于微通道中液滴和粒子运动的研究,分析了液滴/粒子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界定了不同流动模式的分布状况及临界条件,明确了主导流动的关键参数并建立了相应的受力模型,以期探寻不同行为的操控方法。本文工作可为微尺度下复杂流动理论体系的完善及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焕然  王红等 《民航科技》2002,(6):24-24,26
本文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车辆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了给出了系统数据库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