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57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总结以往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目前体育课程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和理性思考,淮阴工学院在一年级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提出“主项课”的教学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对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设想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多体卫星复合控制物理仿真试验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于具有星间链路天线的多体卫星而言 ,进行星体姿态和天线指向复合控制的地面物理仿真试验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叙述利用单轴气浮台模拟卫星姿态运动 ,由天线框架驱动机构 (GDA)实物连接组成的多体卫星平面运动动力学环境下的物理仿真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3.
挠性卫星振动抑制的变结构主动控制方案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工程角度出发,以具有挠性太阳帆板的卫星为背景,着重研究了挠性空间结构的低阶模型变结构控制方案。针对卫星的“飞轮—喷气”执行机构工作模式设计了算法简单的变结构控制律,并基于单轴气浮台全物理仿真系统成功地进行了国内首次挠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内容,以及它在高可靠性半导体器件质量验证中的作用。通过大量的数据表明,DPA 能有效地评价半导体器件的批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允良  唐伟  张勇  李为吉 《宇航学报》2006,27(4):709-713,750
研究了通用航空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优化问题。应用基于二次曲线的模线设计方法,实现了通用航空飞行器的参数化外形建模。采用修正的牛顿流理论进行高超声速气动特性计算。在保持纵向稳定性的条件下,以升阻比和容积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建立通用航空飞行器气动布局多目标优化模型。应用基于小生境竞争排挤机制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得优化模型的非劣解集。将物理规划设计方法与稳定、高效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有效地求解该优化模型的折衷解。优化结果表明本文的通用航空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优化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地位更加重要,对图书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分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和强调了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以人为本,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开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探讨在高职院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可行性。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机载嵌入式系统构件间依赖关系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和未来作战需求的变化,机栽系统的设计更偏向于机群间的公共资源统一分配和协同作战能力,能够动态加卸载构件的构件系统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在动态加卸载构件的整个周期中,动态依赖关系的分析与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现有依赖方案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依赖分析的方案,解决了使用动态依赖可能导致构件运行时依赖关系不满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reports the global response of the mid high and low latitude ionosphere in four longitudinal sectors to two moderate geomagnetic storms that occurred during 2007 (the more intense storms occurred that year). The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se storms show that the ionospheric effects in general are not moderate in magnitude, showing an important degree of complexity as during intense storms. The outstanding features produced during the storms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storm effects at mid-high latitudes during the main phase/first part of the recovery, positive effect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storm followed by negatives effects at middle latitudes and delayed positive effects during the night-time hours in the trough of the equatorial anomaly (“dusk” effect). Possible physical mechanisms for controlling the morphology of the ionosphere during these event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