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50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白临武 《航天控制》2012,30(4):91-96
文章根据波速与媒质密度和剪切模量的关系式导出宇宙空间电磁波传播速度的通用方程,并在此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演出光速不变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和两个不同时空间的变换方程。变换方程表明两个不同时空之间存在时间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42.
针对未来深空探测领域载人登陆、星表物资转运和基地建设等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缓冲/行走一体化六足着陆器,并进行了步态规划和仿真校验。首先介绍了着陆器构型和驱动/吸能集成式缓冲器功能实现;其次,建立了UP+2UPS三自由度悬臂式腿足机构运动学模型,推导了以UP为主运动链的逆运动学,以及由UP主链旋转运动向2UPS支链伸缩运动的映射,并分析了其工作空间;第三,设计了行走与转弯步态,推导了足端迈步轨迹与各主动驱动关节伸缩轨迹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建立了该着陆器的虚拟样机模型,校验了腿足机构运动平稳性和着陆器步态行走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着陆器腿足机构运动平稳,行走过程中本体无较大起伏和偏移、步态稳定裕度高,可为未来开展非确知复杂星表环境下的稳定着陆、移动探测、物资运输、基地建设等任务提供一种可行的装备方案。  相似文献   
43.
报刊新闻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受众传递国内外最新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通过对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奈达的“动态对等论”的分析,认为英语报刊新闻的翻译要忠实于原文信息,照顾中文读者阅读习惯,并对此提出了7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为英语报刊新闻翻译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4.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4):1349-1360
Aviation fuel pumps of the future are required to be highly efficient and lightweight. As such, this work presents the designs of variou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s of advanced two-dimensional piston pumps for aero-engines, and their universal kinematic design methods are detailed herein. The efficiency of various piston pump prototypes was experimentally tested at various speeds in an open circui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wo-dimensional piston pumps have a volumetric efficiency >91% and a higher power–mass ratio than conventional fuel pumps under all the conditions studied. Furthermore, the structural and material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esting can provide a blueprint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design and processing of two-dimensional piston fuel pumps.  相似文献   
45.
机械臂运动学标定对提高机械臂的绝对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探究高效的机械臂标定方法已成为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现有标定方法可分类为基于模型的参数运动学标定、自标定和无参数运动学标定三类,对基于模型的参数运动学标定,从运动学建模、末端执行器测量、参数辨识和误差补偿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对各种标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对机械臂运动学标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标定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6.
杨文学  侯明善  沈昱恒  任鹏杰 《宇航学报》2010,31(11):2491-2495
传统制导拦截模型可用一组方程来描述,由于该方程是耦合的,对其进行制导律的设计时,往往假定导弹在瞄准线方向不可控,但这样必然产生较大的模型误差。文中将传统制导方程进行变换得到其状态空间形式,根据导弹和目标各自加速度沿瞄准线(LOS)方向及其垂直方向的分量之间的物理关系对状态方程降维,然后通过引入有界参数变量,得到含有控制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描述形式,进而按照不确定系统变结构控制原理设计了制导律。由于制导律设计时考虑了导弹法向加速度分量的相关性、不同状态对拦截模型不确定性影响和外部干扰,所以具有强鲁棒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制导律在合理参数选取下其抗目标机动能力强、脱靶量小、过载要求低、无控制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47.
邓启文  韦庆 《宇航学报》2010,31(12):2807-2812
针对空间机器人的运动的地面模拟,基于运动学等效原理提出一种用固定基座机器人模拟空间机器人运动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在地面用两个基座固定的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组建了一套空间机器人的地面模拟系统。应用该系统成功模拟了自由飘浮空间机器人捕获自由运动目标的运动,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We present medium resolution near-infrared host galaxy spectra of low redshift quasars, PG 0844+3490844+349 (z = 0.064), PG 1226+0231226+023 (z = 0.158), and PG 1426+0151426+015 (z = 0.086). The observations were done by using the Infrared Camera and Spectrograph (IRCS) at the Subaru 8.2 m telescope.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of the point spread function was about 0.3 arcsec by operations of an adaptive optics system,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quasar spectra from the host galaxy spectra. We spent up to several hours per target and developed data reduction methods to reduce the systematic noises of the telluric emissions and absorptions. From the obtained spectra, we identified absorption features of Mg I (1.503 μm), Si I (1.589 μm) and CO (6-3) (1.619 μm), and measured the velocity dispersions of PG 0844+3490844+349 to be 132 ± 110 km s−1 and PG 1426+0151426+015 to be 264 ± 215 km s−1. By using an MBH–σMBHσ relation of elliptical galaxies, we derived the black hole (BH) mass of PG 0844+3490844+349, log(MBH/M)=7.7±5.5log(MBH/M)=7.7±5.5 and PG 1426+015,log(MBH/M)=9.0±7.51426+015,log(MBH/M)=9.0±7.5. These valu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H mass values from broad emission lines with an assumption of a virial factor of 5.5.  相似文献   
49.
催化燃烧能提高航空煤油的燃烧效率,其生成的小分子气体也对后期的航空煤油点火燃烧特性起重要作用。以航空煤油一元替代燃料正癸烷为对象,研究了催化燃烧及其气相产物特性,在Pt/ZSM-5和石英砂上进行了催化/无催化燃烧的对比实验,分析了温度 (100~600℃)、当量比 (Φ=0.6/1/2) 和催化剂 (Pt/ZSM-5) 对正癸烷转化率和气相产物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t催化条件下,正癸烷的燃烧启动温度降低约110℃。催化反应在200℃左右就可以实现较高转化率:Φ=0.6~1时,转化率在75%以上。催化反应产物中的CO显著减少,正癸烷转化率和完全氧化程度提高。Φ=0.6~2时,CO2始终是最主要产物。低温下(<150℃)正癸烷催化裂解生成丁烯的反应对催化反应启动有重要影响。烃类气相产物由C3/C4大分子向C1/C2小分子转化和气相氧化产物由CO2向CO转化则是富燃高温(>500℃)下正癸烷催化反应的两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0.
单通道内燃波转子燃烧性能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简化单通道内燃波转子系统,以连续热射流的点火方式,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点火位置,射流作用时间,初始预混气当量油气比对波转子通道内点火及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逐渐推近,喷管出口距波转子通道38mm附近时,对点火不利,但点火位置对火焰锋面发展影响不大;在不同当量油气比下,射流作用时间对波转子通道内燃烧过程压力增益具有不同的影响规律,同时火焰锋面倾斜角随着射流作用时间增加而有所减小;当量油气比为2.0时不利于波转子内组织燃烧,且此时火焰锋面出现反向倾斜,倾斜角高达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