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119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刘存良  宋辉  郭涛  贾广森  闫建坤 《推进技术》2016,37(7):1320-1327
为了更好地研究内冷结构对外部气膜孔流阻特性的影响,在带肋横流进气方式下,实验测得不同横流雷诺数(Rec=1×10~5,5×10~4)和吹风比(M=0.5,1,2)下的圆柱型气膜孔流量系数,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横流雷诺数、45°肋结构和吹风比对气膜孔流阻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带肋横流进气方式下,横流引起的孔内旋流是流量系数减小的主要因素,肋引起的进口堵塞使得流量系数进一步减小;横流雷诺数相同时,流量系数随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吹风比增大至M=2时,流量系数趋于一定值;小吹风比(M=0.5~1)时,横流雷诺数越大流量系数越小,随吹风比的增大(M=1~2),横流雷诺数对流量系数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2.
采用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在阳模上按既定固化工艺制备C型肋零件,利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了模具型面,零件在三端封边、大端切口及大端切口且缘条切边3种状态下的零件内型面,以及大端切口且缘条切边状态下的零件外型面,对零件的回弹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铺层为[(±45°)/(-+45°)]n(3≤n≤6)的三端封边肋零件模具两侧缘条回弹补偿1.35°,大端缘条回弹补偿0.32°;大端切口与未切口状态对比缘条回弹变化很大;大端切口后,缘条切边与未切边状态对比缘条回弹稍有变化;大端切口肋零件模具两侧缘条回弹补偿1.69°,大端缘条回弹补偿1.62°.  相似文献   
63.
为了实现柔性翼肋在机翼结构中的应用,试验分析了柔性翼肋结构的变形效能.推断分析了机翼几何参数(翼面积、展弦比、尖稍比、后掠角)对机翼升阻特性的影响,结合柔性翼肋在机翼中的应用,优化了机翼参数和相应的后缘柔性变形量.实验证明柔性机翼结构的可行性,性能评估证明柔性机翼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4.
金劲睿  刘玉英  洪燕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12):2716-2721
将前置肋片结构应用于超声速凹槽火焰稳定器中,数值模拟研究了前置肋片对凹槽火焰稳定器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相比,在凹槽稳定器中加入前置肋片,能减小总压损失,增大凹槽内外喷口的穿透深度,并获得更为均匀燃料分布,有利于燃烧组织.   相似文献   
65.
针对加肋圆柱壳结构提出了一种功率流测试方法。基于Flugge的圆柱壳理论和功率流定义推导了加肋圆柱壳轴向波和弯曲波功率流测量公式,实现了通过加速度和应变信号获取功率流信息。以加肋圆柱壳有限元模型为对象,施加轴向激振力和横向激振力,提取加速度信息和应变信息并利用本文方法计算功率流,与利用功率流定义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6.
67.
简要分析了辅助牵引西式、辅助肋式、张力索网式网面成形与保持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重点介绍和分析了一种称作“辅助枝肋”的网面成形与保持方式,该方式在网面调整和形面保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点。经“九五”期间研制的4.2米展开天线原理样机的试验证明,该方式面精度调整较容易,可以用于面精度要求较高的网状可展开天线。文中结合原理样机反射网面的研制过程,给出了该方式的有关分析计算公式,介绍了网面调整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8.
叶彬 《洪都科技》1996,(2):14-18
长寿命、高可靠性是对飞机结构的基本要求,本文对L11飞机机翼的关键与危险部位之一--1肋壁板对接区进行了变幅载荷下的可靠寿命估算,结果表明,该对接区能满足L11飞机设计寿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9.
针对扰流柱通道结构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构建了该结构内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快速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首先构建了若干流阻元件用于冷气质量流量预测,之后根据质量流量预测结果计算通道内的流动雷诺数。将雷诺数与几何结构参数组合并输入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分别预测通道内不同结构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最后建立基于肋化传热模型的扰流柱导热等效表面传热系数换算方法,以便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双层壁涡轮叶片的冷效预测。经数值仿真验证,该模型对通道内冷气质量流量和表面传热系数进行组合预测,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70.
首先,对运载火箭复合材料截锥形格栅适配器的质量目标函数与其几何构型及尺寸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舱壁厚度、斜向肋与环向肋宽度、斜向肋与环向肋数量及斜向肋倾斜角度等6个基本设计变量。在斜向肋数量给定的前提下,通过探寻无环向肋适配器优化质量随斜向肋倾斜角度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将该变化规律与斜向肋间的交叉点数相结合,总结出一种简捷、有效的格栅适配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同现有的某型号运载火箭复合材料薄壁结构适配器的对比中发现,在相同设计要求下,复合材料格栅适配器质量降低约30%,证实了该结构的高效及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