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8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257篇
航空   1630篇
航天技术   522篇
综合类   244篇
航天   8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种分布式目标滑窗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成像雷达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升,对分布式目标的探测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恒虚警检测算法尚未形成适用于多分辨单元的目标检测性能评估理论体系。提出一种分布式目标滑窗检测方法。首先,基于待检测目标RCS(radar cross section,RCS)、平面尺寸以及雷达二维分辨率等先验信息对二维滑窗进行设计,实现了任意航向目标的最优匹配。接着,利用M/N准则对滑窗内目标占据的多分辨单元回波进行直接处理,避免了人为构建扩展检测量引起的检测性能损失。最后,从系统虚警指标要求出发,通过挖掘分布式目标与所占据单个分辨单元的检测性能关系,设计了一套分布式目标探测性能的定量评估方法,可在满足虚警性能前提下大幅提升分布式目标的检测概率。该算法不需要人为进行复杂的扩展检测量设计,为高分辨图像目标稳健检测和性能评估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在进行星间激光通信时,光斑位置检测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捕获、跟踪、瞄准过程。然而由于其采集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或自身器件响应的缺陷,导致出现模糊及噪声,因此在进行光斑定位前应当进行滤波预处理。经典3×3窗口的中值滤波算法对噪声的滤除效果较好,但处理时间过长,因此提出了基于3×4窗口的非对称快速中值滤波的算法。首先对经典方法两个相邻窗口处理时重复利用的6个中间像素值进行排序,再分别与窗口内最左列和最右列中值进行比较,所得中值替换掉原信号中心位置两个像素。经目视观察,两种滤波算法去噪效果相当。对于3×4窗口的改进中值滤波带来的后续光斑定位误差问题,可以通过统一标校进行弥补,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程序仿真结果可得,改进的快速中值滤波算法缩短了响应时间。因此,非对称中值滤波改进算法增强了算法的实时性,更适合基于FPGA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93.
一般情况下,FC总线数据传输功能需要上层软件、底层硬件和操作系统一起配合才能进行,而数据的实时性传输、低误码率传输以及高可靠性传输对软件和硬件的要求都比较高,并且需要软件和硬件进行高效率配合。当整个FC总线网络设备关系极其复杂,但又对FC总线数据通信要求比较高时,就需要用到FC总线的组播通信功能。对此提出一种基于FC总...  相似文献   
994.
多维力传感技术是工业智能化发展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本文研制了一种中等量程的轮辐构型的电阻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其量程为:切向力±300 N、法向力±600 N、力矩±25 N·m。传感器外圈和中心台通过4组特设的应变梁连接。每组应变梁包括一对处于两侧的“L”形梁及一根居中的扁平梁,能够从结构上降低维间耦合。进一步通过贴片及组桥方案设计从理论上消除了各方向间的耦合。静态标定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维间耦合小于1%、测量精度不低于1‰、过载系数超过300%、非线性度低于0.3%。瞬态冲击法动态测试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本文将该六维力传感器用于机械臂抛光打磨过程的力学测量和反馈控制,取得了优异的效果,证实了传感器的可用性和优越性。该传感器将促进中国六维力测试技术发展、助力现代工业智能化进程。  相似文献   
995.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动力减速段制导, 面临各种苛刻的过程约束、终端约束及燃料最省的迫切需求, 给制导带来巨大挑战。因此, 提出一种基于分段凸优化和线性二次调节器(LQR)的轨迹跟踪制导律。采用分段凸优化方法对火箭基准速度进行跟踪, 大幅简化了优化模型从而降低凸优化求解的计算量, 同时确保火箭在各种初始误差和模型误差的情况下燃料最省。采用LQR方法实现对火箭飞行位置轨迹的高精度跟踪, 抵抗各种误差和干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LQR跟踪制导方法, 所提方法能大幅减少燃料消耗, 且在各种误差和干扰下具有较高的轨迹跟踪精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相比于现有的滚动凸优化方法, 所提方法能显著降低求解计算量, 且方法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996.
考虑深空探测中广义相对论的影响,以适应纳秒量级的计时精度要求,本文针对航天器绕飞轨道,建立四维黎曼时空下带有时间转换项的脉冲星导航系统轨道动力学模型和四维观测模型,并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设计脉冲星导航算法,针对模型中的时延项对导航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转换模型中引力时延、航天器偏轨时延以及绕飞行星曲率时延等因素远大于航天器曲率时延对导航精度的影响,在量测模型中太阳系的引力远大于周年视差效应和脉冲星自行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恒温失重法、试片预烘法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绝热层原材料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硫化体系可挥发逸出物的含量及种类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气体扩散理论,对逸出物逸出过程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原材料中对可挥发逸出物影响较大的组分是DCP、硅烷偶联剂和石蜡油(LPO)。DCP硫化体系中影响较大的组分是DCP和LPO,80℃预烘50 h、160℃预烘10 h时,DCP简单体系失重率分别为2.21%、2.22%;与DCP简单体系相比,添加LPO后80℃预烘50 h失重率增加43%,160℃预烘10 h失重率增加122%;此外,DCP简单体系逸出物主要是苯丙烯、苯乙酮和2-苯基异丙醇,添加LPO有大量的直链烷烃,添加其他填料逸出物种类没有变化。同时,可挥发逸出物在分子热运动和气体浓度差共同作用下,从绝热层内部不断扩散至外界大气中。  相似文献   
998.
针对舱内无线光传输系统多种干扰问题,比如多径损耗和突发干扰等,提出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该方法分析舱内链路状态,完成链路状态估计,采用环境自适应的变遗忘因子RLS(recursive least squares)算法,针对不同链路状态采取差异化的干扰消除策略,以提高舱内通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尽力避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条件下,相对于传统固定遗忘因子算法,在平稳状态下优先保证传输的误码性能,在链路状态变化时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灵活适应了舱内多种传输情况。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Weibull分布大样本定时截尾寿命试验,利用一种新的途径给出了试验参数的近似联合置信域。设产品寿命X服从Weibull分布,对n个受试样本x1,x2,…,xn进行定时(时间为t0)截尾试验,得到观察数据Si=min(x1,x0),i=1,2,…,n。利用似然方程,分别得到参数λ,b的极大似然估计λ和b。进一步考察联合分布(λ,b)可以用二元正态分布来近似。再利用多元正态分布与X^2分布的关系,可以推导出未知参数u=(λ,b)的置信度为1-a的联合置信区域(x-u)′I0(x-y)≤xa^2。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混合维云模型定性推理的调距桨螺距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云模型是采用期望值Ex,熵En和超熵He来描述定性概念的一种数学方法,它将定性概念所具有的模糊性、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实现定量与定性相互转换的一种新途径。文中阐述了定性概念的一维和二维云模型数学描述,提出了基于混合维云模型的混合推理方法、复杂控制规则的简化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器——云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调距桨螺距控制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简易、直观、控制性能良好、鲁棒性强,较常规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