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26篇
航空   1208篇
航天技术   154篇
综合类   164篇
航天   1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减少径向预旋系统的流动损失,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盘腔进气位置的径向预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盘腔进气径向位置的增加,预旋喷嘴出口气流旋流比随之逐渐减小,径向预旋系统的温降系数及总压损失系数均随之逐渐增大。当旋转雷诺数等于7.9×106,盘腔进气位置由低位向高位变化时温降系数最大可增加525%,同时总压损失系数增加3.93%。径向预旋系统内比熵增主要发生在预旋喷嘴和共转腔,约占系统总体比熵增的80%。随着盘腔进气径向位置的增加,径向预旋系统总体比熵增降低,预旋喷嘴比熵增占比逐渐增大,共转腔比熵增占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内聚力模型和热生长氧化层(TGO)非均匀增长子程序,数值模拟了在热循环载荷作用下热障涂层(TBC)内部应力演化规律和开裂行为。涂层失效过程首先是源自陶瓷层(TC)内近波峰位置的拉伸和切应力共同主导的陶瓷层Ⅰ、陶瓷层Ⅱ混合型裂纹;随着循环数增加,则转向由TC内近波峰位置的切应力主导的Ⅱ型裂纹和波峰波谷中间的涂层厚度方向拉伸应力主导的Ⅰ型裂纹。整体非均匀增长和波谷均匀增长模式下的最大拉伸应力经过一定循环数后几乎不再随循环数而增加;而在波峰均匀增长和整体均匀增长模式下,最大拉伸应力则会随着循环数增加持续增长。整体非均匀增长、波谷非均匀增长模式下,20个循环后最大切应力出现在近波峰位置,分别为-16241 MPa和-15428 MPa;而整体波峰均匀增长和整体均匀增长模式下,最大切应力为-11382 MPa和-11198 MPa。对于波谷均匀增长和整体非均匀增长模式,在9个循环后出现界面裂纹。而对于波峰均匀增长和整体非均匀增长模式,在第17个循环出现界面裂纹。  相似文献   
103.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2):589-597
In this paper, the spray characteristics of a double-swirl low-emission combustor are analyzed by using 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 (PIV) and 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PLIF) technologies in an optical three-sector combustor test rig. Interactions between sect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main stage swirl intensity on spray structure are explained.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swirl intensity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flow field and spray structure. The spray cone angle is bigger when the swirl number is 0.7, 0.9 than that when the swirl number is 0.5. The fuel distribution zone is larger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more uniform when the swirl number is 0.5. The fuel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er area of the center plane of side sector (Plane 5)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enter plane of middle sector (Plane 1). The spray cone angle in Plane 5 is larger than that in Plane 1. The width of spray cone becomes larger with the increase of Fuel–Air Ratio (FAR), whereas the spray cone angle under different fuel–air ratios are absolutely the same. The results of the mechanism of spray organization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support the design of new low-emission combustor.  相似文献   
104.
卫星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是指根据用户接收机的多余观测值监测用户定位结果的完好性,其目的是在导航过程中检测出发生故障的卫星,并保障导航定位精度。针对卫星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可用性不足的问题,结合机载实际导航系统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压高度表辅助的机载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综合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及气压高度表观测信息,建立联合系统的观测模型,推导了基于多解分离的完好性监测及保护级别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该算法在可见星为5颗时仍能识别故障卫星。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故障检测能力及可用性,能有效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监测性能,从而保证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5.
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利用氮分子振动谱线和氮分子离子的转动谱线,研究了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在两极板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越靠近极板振动温度越小,中间振动温度最高;而转动温度在两极板间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离场时隙分布式分配问题,阐述了航空公司和流量管理部门的博弈关系,建立了多Agent的博弈协调模型,提出了协调算法,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算例结果显示,应用博弈协调模型和协调算法,3个航空公司的延误时间分别为1 min、6 min和21 min,比RBS算法分配结果分别减少了10 min、6 min和2 min.算例结果说明多Agent的博弈协调模型及算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7.
微分对策理论及其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微分对策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详尽地叙述了微分对策的分类,并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对微分对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微分对策的研究难点,对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吹吸式通风气流的特点,并对吹吸风口间距3.5~3.8m时的低速流场的吹吸式通风气流流场的规律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吹吸风口间距小于3.8m时,低速流场吹吸式通风的气流在射流起始段未结束时就进入了汇流段(吹吸气流流场中未出现射流主体段)。高速流场吹吸式通风的轴心速度经验公式与低速流场的吹吸式通风实验结果式对比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高速流场吹吸式通风的轴心速度经验公式不适用于描述低速流场吹吸式通风轴心速度的规律特性。  相似文献   
109.
在风浪槽中进行水气动量交换实验,测量了不同风速和风区下的波浪及空气湍流流场。测量数据表明水面上风速分布符合对数律,水气界面附近在小范围的动量交换常通量层。阻力系数CD随风速增加线性增长,随波龄增加而减小。这一趋向与理论分析及外海帝测结果一致。对风浪发展过程中波浪和空气湍流谱结构的分析证明了水气运动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0.
为缓解当前飞行流量需求与空域资源限制间的矛盾,改善静态流量分配方式下航路飞行流量限制问题,提出飞行流量动态调配概念并建立动态调配模型及算法.首先根据Volterra捕食模型的思想,以航路负荷值大小为依据划分种群,依据航路飞行流量的调配速度建立飞行流量的动态调配模型,然后提出实时流量动态调配算法,按时段周期性对航路的飞行流量重新划分种群,并根据航路当前状况对飞行流量进行动态调配.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飞行流量的动态调配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