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298篇
航天技术   240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1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21.
一种高精度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TOA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X射线脉冲星导航(XPNAV)系统的基本观测量--脉冲到达时间(TOA)的估计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的TOA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特征子空间分解类算法的高精度的参数估计特性,首先通过细致分析标准轮廓与折叠轮廓之间的互相关结果,构造新的观测方程;然后对该方程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两个相互正交的特征矢量;最后利用两个特征矢量之间的正交性完成TOA估计。数值仿真结果有效校验了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722.
王希亮  何国强  李江  陈剑  刘洋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5):384-386,390
发展了一种基于X射线实时诊断技术(RTR)的绝热层烧蚀实时测量方法,对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瞬时烧蚀率进行了测量,成功获得了强冲刷条件下绝热层表面烧蚀退移过程的序列图像。结果表明,不同时刻凹坑最低点的位置沿试件长度方向变化,其连线近似与气流的冲刷方向平行;通过图像处理获得了瞬时烧蚀率和平均烧蚀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结果显示试件烧蚀凹坑最低点处烧蚀率在开始时迅速增大,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缓。该结果可为绝热层烧蚀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3.
帅平 《国际太空》2006,(7):7-10
□□200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计划,以满足未来航天任务从近地轨道、深空至星际空间飞行的持续、高精度自主导航应用需求.本文将介绍脉冲星的基本概念和美国X射线脉冲星导航计划,概述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意义,以及国内研究的基础条件和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24.
数字相位变换器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普通的数字相位变换器均由硬件电路搭接而成,系统复杂,故障率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数字相位变换器的构建,弥补了普通的数字相位变换器的不足.以P89C51X2BA和逻辑门电路为基础,阐释了实现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系统结构和软硬件构成.  相似文献   
725.
对第21~24太阳周不同等级的太阳X射线耀斑事件、太阳质子事件、地磁暴事件及高能电子增强事件的爆发频次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太阳周耀斑爆发的总数量与该太阳周的黑子数峰值呈正比,耀斑总数、X级耀斑事件数与峰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97;太阳质子事件主要发生在峰年前后1~2年,约占总发生次数的80%,峰值通量大于10pfu (1 pfu=1 cm-2·sr-1·s-1)的质子事件中,84%伴有耀斑爆发,并且主要伴随M或X级耀斑,少量伴随C级耀斑,峰值通量大于1000pfu的质子事件中,98%伴随M或X级耀斑,并且以X级耀斑为主;第21,22,23和24太阳周发生地磁暴最频繁的时间分别在1982,1991,2003年和2015年,分别滞后黑子数峰值时间3年、2年、2年和1年;72%的高能电子增强事件发生在太阳周下降期,24%的高能电子增强事件发生在太阳周上升期.   相似文献   
726.
采用SBR法研究飞机进气道的雷达散射截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弹跳射线法(SBR)对飞机发动机进气道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光学射线跟踪、场强跟踪及口径积分方法,研究了任意截面和形状的管道电磁散射特性,通过在微波暗室的实际测量,频率在X波段,分别进行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方式测试,比较了一实际进气道的计算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具有物理概念清晰、数学模型容易建立等特点,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27.
X射线脉冲星导航技术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仿脉冲星X射线信标的航天器定位新方法,即利用人造信标模仿脉冲星发送高稳定性高信噪比X射线脉冲信号为航天器提供定位服务。首先介绍了仿脉冲星X射线信标基于三球交汇的定位原理,在分析X射线信标信号覆盖范围与天体引力摄动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太阳系行星轨道中的拉格朗日点布置X射线信标的方案。其次,分析论证了人造辐射源的可行性,并基于优选脉冲星准则并结合实际脉冲星特征对辐射源参数进行初步优化。然后针对将来可能的地火转移任务需要,结合航天器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基于X射线信标的观测方程,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研究了X射线信标几何分布、观测误差、信标数量、钟差及轨道误差对于航天器位置确定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同时观测3颗信标、TOA(Time of Arrival)测量精度为50 ns的条件下,该方法的航天器位置估计精度可达152 m,并且大部分信标组合都能将定位误差控制在1 km内。增加观测信标数量对定位精度较低信标组合的提升显著,但由于太阳系各行星间轨道倾角较小,地火转移轨道航天器同时观测5颗信标时定位误差仍在百米量级。根据深空探测领域航天器的实际...  相似文献   
728.
X光安检图像违禁品分类被广泛应用于协助维护航空和运输安全。针对X光安检图像中违禁品尺度不一、存在困难样本及旅客行李安检固有的正负样本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考虑样本不平衡的X光安检图像违禁品分类方法。采用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捕获尺度不一的多类型违禁品特征,通过特征融合模块提升模型对图像边缘和纹理特征的表达能力,基于代价敏感思想设计损失函数,解决数据集不平衡问题,并提高困难样本分类精准度。在公开数据集SIXray上构建的子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端到端分类模型,平均AP指标值提升了4.5%,特别是对剪刀等难分类样本,AP指标值都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729.
为检验和促进提高校准能力及操作人员技术能力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开展了环境核辐射监测仪表的测量比对工作。本次比对主要针对环境级剂量率仪、探测下限覆盖环境范围的防护级剂量率仪和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次级标准剂量仪。比对参数涉及空气比释动能和周围剂量当量。此次比对覆盖了广泛配备的环境核辐射监测仪表,对此类仪表的X射线响应、γ射线响应和宇宙射线响应等技术性能进行测量比对,分别采用En值及相对误差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由比对结果可知,目前校准实验室所使用的次级标准剂量仪的|En|<1,全部符合要求,大部分环境核辐射监测仪表满足S-Cs各点指标要求,但是X射线响应较差,部分监测仪表不能满足能量响应变化极限不超过±30%的要求,建议仪表使用单位在首检时对其能量响应进行检定。  相似文献   
730.
聚焦型X射线脉冲星望远镜(FXPT)是脉冲星导航试验(XPNAV-1)卫星的核心载荷,为中国首款在轨工作的聚焦型X射线望远镜,其在轨稳定性一直备受关注。首先,分析了XPNAV-1卫星对具有特征能谱辐射的超新星遗迹观测数据评估FXPT在轨性能的稳定性的可行性,发现拟合得到的FXPT能量响应参数存在较大误差,且缺乏长期超新星遗迹观测数据,难以支持望远镜在轨性能长期稳定性分析。其次,通过处理分析XPNAV-1卫星于2016年11月―2019年11月间1 455次4.1×106 s Crab脉冲星观测数据,发现FXPT在9.5 keV附近长期较稳定地存在大量的X射线光子,且其能量分布曲线近似高斯分布,排除了其来自脉冲星辐射可能性后,推断其来自于FXPT的超上阈信号,同时发现在7.5 keV能量处存在特征谱线辐射,判断其来自于望远镜镜片材料Ni的受激辐射Kα射线。继而提出了一种利用望远镜本征特征能谱和超上阈信号共同监测其在轨稳定性的方法,通过分析近4年XPNAV-1卫星对Crab脉冲星的观测能谱,发现FXPT于2017年10月后性能趋于稳定,该方法有效弥补XPNAV-1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