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90篇
航空   555篇
航天技术   100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变循环发动机组合变几何调节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骆广琦  李游  刘琨  吴涛  胡砷纛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0):2273-2278
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设计出了一个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VCE)的性能计算模型,并选取了双涵道VCE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点,进行了双涵道VCE的组合变几何调节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双涵道VCE的亚声速巡航和超声速巡航工作点,合理调节风扇导流叶片角度可以更大程度发挥双涵道VCE性能优势;在亚声速巡航工作点时选取的方案4和超声速巡航工作点时选取的方案4均比双涵道VCE设计点的变几何调节方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32.
提出了一种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雨流计数法对各平面上的剪应变进行循环计数,以统计出的剪应变循环作为多轴疲劳损伤的主要控制参数,将各剪应变循环历程内对应的最大正应力和正应变变程作为多轴疲劳损伤的第二控制参数.根据多轴疲劳寿命模型计算出各平面上的损伤,以最大损伤平面作为多轴随机疲劳的临界平面,通过该临界平面上的损伤计算出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采用SNCM630钢,304不锈钢和S45C钢3种金属材料的多轴随机疲劳试验数据对提出的寿命预测方法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表明: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大都分布在试验结果的2倍分散带之内.  相似文献   
33.
针对RBCC发动机亚燃模态进行主动冷却的情况下,煤油发生气化后喷入燃烧室的燃烧组织开展研究。在亚燃模态低来流总温条件下,使用小流量富燃一次火箭高温射流作为引导火焰可以实现支板喷注二次燃料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当煤油喷注前加热到气化/超临界态时,燃烧室最高压力相比于室温液态煤油提高约10%左右。当关闭一次火箭后,利用凹腔成功实现火焰稳定,而使用室温液态煤油喷注时,凹腔内无法实现火焰稳定。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喷注方案的燃烧室燃烧流场特征和燃烧组织过程,为进一步优化燃烧室的性能提供依据。结果分析表明通过合理布置燃料支板喷注位置,由燃料支板下游集中的燃料热释放使得气流在扩张燃烧室构型中实现"热力壅塞",通过燃料分配实现燃烧室内合理的燃烧释热分布,使RBCC发动机亚燃模态完成高效燃烧组织。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影响发动机全寿命周期修理成本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将发动机运行条件严酷度指数(SI)与发动机修理成本相对应的理念,从机队运行条件相关因素和维修工程管理相关因素的角度探讨发动机修理成本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齿轮传动风扇(GTF)发动机具有部件效率高、噪声低、级数少和质量轻的特点,是未来大型民用发动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为加快后续发动机的发展,在现有核心机的基础上,通过发动机典型气动循环参数的匹配分析,完成GTF发动机总体性能设计方案。分析了涵道比、风扇外涵压比、低压压气机压比、传动比等参数对GTF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参数选取范围。通过对比相同涵道比的GTF发动机与常规结构发动机,其推力和耗油率等性能指标基本接近,但GTF发动机具有低压部件级数显著减少的优点;总结了GTF发动机特有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6.
为查找某型航空发动机第5级转子叶片掉块连续集中爆发,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和外场使用故障的原因,从部队使用飞参数据入手,在明确其掉块故障机理的基础上,借助于数理统计开展该故障分析研究。发现长期以来所认为的叶片掉块故障很大程度上与发动机在放气带转速范围停留时间过长有关的结论不成立,该故障与发动机在某一特定转速区间范围的工作时间密切相关。为该型发动机第5级叶片掉块故障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
The occurrence rate of SAR arcs during 1997–2007 has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he photometric observations at the Yakutsk meridian (Maimaga station, corrected geomagnetic coordinates: 57°N, 200°E). SAR arcs appeared in 114 cases (∼500 h) during ∼370 nights of observations (∼3170 h).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SAR arcs increases to 27% during the growth phase of solar activity and has a clearly defined maximum at a decline of cycle 23. The SAR arc registration probability corresponds to the variations in geomagnetic activity in this solar cycle. The dates, intervals of UT, and geomagnetic latitudes of SAR arc observations at the Yakutsk meridia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38.
Solar and stellar activity is a result of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magnetic field, turbulent convection and differential rotation in a star’s interior. Magnetic field is believed to be generated by a dynamo process in the convection zone. It emerges on the surface forming sunspots and starspots. Localization of the magnetic spots and their evolution with the activity cycle is determined by large-scale interior flows. Thus, the internal dynamics of the Sun and other stars hold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dynamo mechanism and activity cycles. Recently,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for modeling magnetohydrodynamics of the stellar interiors and probing the internal rotation and large-scale dynamics of the Sun by helioseismology. Also, asteroseismology is beginning to probe interiors of distant stars. I review key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our quest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solar and stellar activity.  相似文献   
39.
层合板螺栓连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预测复合材料连接结构损伤的产生和扩展,基于单向板疲劳性能预测层合板螺栓连接结构疲劳寿命。用T300/BMP-316单向板试验数据对正则化疲劳寿命与剩余强度的参数进行拟合;在复合材料基体主控失效判据基础上增加纤维失效和分层失效判据,改进基于断裂韧性的失效准则判定损伤的产生和扩展;采用二级载荷疲劳寿命等效实现损伤的非线性累积,再对相应的损伤进行材料性能退化。预测结果与试验对比表明:对不同几何参数层合板连接结构的对数寿命预测与试验误差在5%以内,对不同应力水平下层合板连接结构的对数寿命预测与试验误差在10%以内,最终破坏模式及损伤区域的预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0.
变循环发动机双外涵匹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带核心机驱动风扇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提出了1种用于双外涵匹配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其初步流路进行了研究及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双外涵模式流场、不同前涵道引射器状态下的单外涵模式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外涵道的角度和流通面积对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较大;在由双外涵模式转换到单外涵模式过程中,应将前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开到最大以减小总压损失。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流路优化及双外涵匹配分析,为变循环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