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5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航空   1323篇
航天技术   506篇
综合类   118篇
航天   129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71.
带末端碰撞角约束的三维联合偏置比例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拦截高/低速目标并带有末端碰撞角约束的制导律设计是研究难点,为此,设计一种三维联合偏置比例制导(UBPN)律。该制导律采用时变偏置角速率和时变比例系数,结合顺轨、逆轨拦截模式的优点,使用负比例系数拦截高速目标(顺轨模式),使用正比例系数拦截低速目标(逆轨模式)。给出偏置角速率的解析形式及时变比例系数的奇点解决方法,及二维约束碰撞角到三维约束碰撞角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比例制导律、负比例制导律、偏置比例制导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脱靶量、碰撞角误差均满足制导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72.
频率源特性导致的误差是影响干涉测量精度的因素之一,基于频率源稳定性详细分析了频率基准对CEI (Connected-Element Interferometry,连线端站干涉测量)精度的影响机理,针对差分单向测距/双差分单向测距、本地相关/互相关等各种干涉测量模式,给出了频率源稳定性对测量精度影响的解析表达式,并基于典型条件量化了频率源不稳定带来的误差大小,给出了能够满足CEI的频率源稳定性指标的建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如果要解出载波相位延迟量,在其他误差因素不会导致相位模糊的情况下,针对X频段差分单向测距,频率源稳定性优于8.5×10^-12/s即可;针对双差分单向测距,对频率源稳定性的要求可进一步放宽.由此可以认为:在CEI模式下,较好的铷频标即可满足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973.
针对矢量调制移相器存在的移相误差和增益波动问题,提出一种矢量调制移相器的反馈补偿设计方法.在分析了矢量调制的移相原理及影响移相精度和增益稳定性的误差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反馈补偿原理对误差因素进行补偿校正.首先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和处理流程,得到移相器的相位和增益误差特性表,然后将该误差特性表反馈至移相器监控单元,最后监控单元利用插值算法和归一化原理实现对误差量的补偿校正.对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移相器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其移相精度小于1°,增益随相位变化波动小于0.4 dB,对比补偿校正之前,移相精度和增益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高和改善,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4.
针对对流层引起的航天器外测数据折射误差,基于对流层分段模型,以测站历史气象数据拟合折射衰减系数,建立测控站上空对流层折射率模型,并利用实测地面折射率对统计模型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模型反映大气剖面的真实性.利用该模型对S频段多颗在轨卫星50多跟踪圈次的实测外测数据进行修正分析,并与微波辐射计实时修正结果进行比较,测距、测角、测速互差分别优于0.9m、0.02°、0.06 m/s.将该模型应用于卫星长管外测数据的实时修正,可提高轨道测量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975.
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轨迹跟踪控制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舱段转位是空间站机械臂的核心任务之一,舱段转位过程中的高精度控制是保证实验舱与核心舱径向对接的重要前提。通过建立转位过程的高保真度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的整臂控制策略及关节控制策略对转位过程中机械臂轨迹跟踪精度的影响;指出了提高整臂控制精度需要整臂控制和关节控制协调设计,提高关节伺服控制带宽和降低关节目标速度频率都是提高机械臂末端跟踪精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6.
为提高拦截大机动目标的制导性能,应用变论域模糊理论,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的末制导律。将目标的机动加速度视为外界干扰,根据李亚普诺夫函数分析变论域模糊制导律参数的自适应律,保证了视线角速率收敛到0附近领域,从而确保了制导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变论域模糊末制导律在目标机动下可精确拦截目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977.
针对升力式再入飞行器的制导问题,首先利用准平衡滑翔原理给出标准的阻力加速度.速度剖面,并对阻力加速度跟踪制导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自回归小脑模型神经网络(RCMAC)网络良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泛化能力和自学习能力,采用基于RCMAC网络的动态逆方法实现对阻力加速度的跟踪,并证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三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方式降低了动态逆方法对模型的依赖,增强了制导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78.
考虑导弹自动驾驶仪二阶动态特性的三维导引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曲萍萍  周获 《航空学报》2011,32(11):2096-2105
基于三维(3D)空间坐标系下目标-导弹相对运动方程,考虑导弹自动驾驶仪的二阶动态特性,应用动态面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三维空间导引律.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入一阶低通滤波器,使得导引律的最终表达式中不含有视线角速率的高阶导数,更易于实际应用.该导引律有效地克服了导弹控制系统的动态延迟对制导精度的影响.将该导引律与未考虑导...  相似文献   
979.
任务目标的多样化要求亚轨道飞行器具备在线重构能力.根据飞行器当前飞行状态以及终端约束条件,使用勒让德伪谱法进行在线轨道重构,生成满足各种轨道约束的最优返回轨迹,并实时反馈更新当前轨道控制量迎角和倾斜角,达到实时最优闭环制导的目的.轨道重构的实时性可采用无量纲化、Bootstrap串行优化、弹性约束和自适应反馈更新等策略加以保证.仿真结果表明,在线轨道重构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即使出现严重的阵风干扰,也能达到所要求的终端约束条件,并且制导指令不会出现增加控制难度的剧烈抖动现象.  相似文献   
980.
针对低高度、大倾角末端姿态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弹道跟踪制导律.离线优化得到满足终端约束的基准弹道.为了避免出现奇异,将对位置的跟踪转换为对视线角及视线角速度的跟踪.根据当前状态,利用连续时间非线性预测控制,以弹道跟踪误差和控制能量的组合为性能指标,在线滚动优化得到制导指令,分析了制导律的参数选取,最后对该制导律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