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13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控制信道的AdHoc网络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该协议在两个相互正交的子信道上交换RTS/CTS控制分组,解决了RTS丢失问题、死锁问题以及多信道隐藏终端问题,并提高了协议的空间复用度。实验结果表明,和已有的多信道的接入协议相比,在网络负载较重和节点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新协议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2.
材料基因组技术内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基因组计划旨在变革材料传统研发模式,从而缩短材料研发周期并降低其研发成本.主要从航空材料领域对材料基因组技术需求的角度,对材料基因组技术的具体内涵进行阐述与讨论.提出发展材料基因组技术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实验、以及材料信息学与数据库平台.在发展方向上,提出发展材料信息学与数据库、集成计算材料设计、材料虚拟工艺、材料虚拟服役四方面技术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寻找新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Re的替代元素以实现少Re甚至无Re化是当前高温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扩散系数角度出发寻找具有与Re相当或者更低扩散系数的元素是有效的研究策略之一。在多元合金中,互扩散系数矩阵可全面表征任一合金元素的扩散能力。因此,精确测定不同合金元素在镍基高温合金γ和γ'相中随成分和温度变化的互扩散系数矩阵是当务之急。首先,概述当前镍基高温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测定的现状,以及用于多元合金互扩散系数测定的传统Matano-Kirkaldy方法和新型数值回归方法。由于传统Matano-Kirkaldy方法效率低,文献中鲜有镍基高温合金三元及更高组元体系互扩散系数矩阵的报道。本研究小组最近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原子移动性概念发展起来的新型数值回归方法,可用于任意组元合金精准互扩散系数矩阵的高通量测定。随后以Ni-Al-Ta三元合金γ相为例详细阐述新型数值回归法用于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高通量测定以及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验证过程。之后,简述本研究小组关于镍基高温合金γ和γ'相互扩散系数矩阵测定的最新进展。目前已经完成了核心三元合金体系Ni-Al-X(X=Rh,Ta,W,Re,Os和Ir)γ及γ'相互扩散系数矩阵的高通量测定,并对结果可靠性进行了细致的验证。通过对比不同元素在镍基高温合金中的互扩散系数,初步提出新一代镍基高温合金中Re的可能替代元素及合金成分设计的关键。最后,指出镍基高温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测定的下一步工作和互扩散系数矩阵高通量测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非线性系统的函数所具有的以任意精度逼近的良好特性,突破传统上基于统计学原理进行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的限制,设计了具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特点的、低成本的机场旅客吞吐量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经过BP网络预测软件运行检验,并与该机场以前采用的定量预测方法的综合比较,证明在该机场应用BP网络预测方法不仅可行,而且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资源分配是影响新一代高通量多波束通信卫星(HTMCS)系统效能发挥的关键问题。以往基于非柔性载荷以及用户容量需求均匀分布的静态、单维度资源分配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围绕基于有效载荷资源提升系统效能这一核心目标,针对波束间干扰、柔性载荷以及用户需求非均匀分布特点,为高通量多波束通信卫星系统构建了功率和频带两维度联合优化资源分配模型,并实现了一种带有寻优控制策略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面向多类场景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用户容量需求分布特点,为系统提供功率和频带资源联合优化解决方案。当用户需求总量分别为90Gbit/s、110Gbit/s及130Gbit/s时,相比平均、固定分配波束功率及频带资源,提出的方法可使系统未满足容量需求(UCD)分别减少71.09%、40.47%和16.31%,有效提升了系统效能。  相似文献   
16.
To greatly increase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improve network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networks,a novel cooperative routing algorithm,namely maximum throughput cooperative routing(MTCR) algorithm,is proposed.According to cooperative link model,throughput analysis is presented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exploiting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from physical layer to higher layer.Taking the throughput improvement as performance metric,a cooperative relay se-lection scheme is developed.Finally,based on the route constructed by adaptive forwarding cluster routing(AFCR) algorithm,each node on the route selects the optimum cooperative node from all the potential cooperative nodes to construct the coopera-tive link with maximum throughput so that cooperative route with maximum network throughput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can be set up.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oncooperative routing algorithm and minimum power selection de-code-and-forward(MPSDF) routing algorithm,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obviously improve network throughput in the pres-ence of low transmission power,large number of nodes and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面向无人机蜂群的航电云多层任务调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荣巍  何锋  周璇  鲁俊  李二帅 《航空学报》2019,40(11):323183-323183
在航空作战体系中,基于航电云的无人机(UAV)蜂群作战是提高未来无人机综合作战能力的一种新模式。针对无人机蜂群作战的航电云架构,如何将云端作战任务派发到无人机且保证作战任务完成时间是其中关键。在无人机蜂群分层分簇网络结构和模块级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对传统单层平台级任务调度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细化到模块级的多层任务调度模型,将作战任务从云端逐层调度到无人机功能模块上执行。利用OMNeT++对无人机蜂群多层任务调度模型以及传统的单层任务调度模型分别进行仿真,云端以攻击使命组为例构建使命组集进行分配,并对任务吞吐量、消息平均端到端延时和任务完成时间进行性能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与平台级单层任务调度相比,在执行任务方面,模块级多层任务调度模型将单个任务平均完成时间降低了46.2%,将使命组完成时间降低了52.1%,在保证任务吞吐量的基础上具有对复杂任务更稳定的调度能力;在网络性能方面,模块级多层任务调度模型消息端到端延时更低,延时分布更集中,提高了网络消息传输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超高分辨率相机成像检测系统的设计;分析了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了系统的架构;给出了系统实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时隙ALOHA随机多址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与DS/SS-CDMA结合的扩频时隙ALOHA技术,主要对其捕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引入马尔可夫模型以便探讨它的吞吐量和时延等参数。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要介绍基于ZigBee的无线网络的研究现状,结合其应用优势,通过仿真分析指出:在航天器应用环境下,当网络工作在信标使能模式时,若网络中存在多个节点或者网络负载很大,则会造成大量的碰撞和重传,使得网络的吞吐量急剧下降;而当网络工作在非信标使能模式时,不会造成大量的碰撞和重传,网络性能优于信标使能模式。文章还对基于ZigBee的无线网络在多址接入和组网、共存和互联互通、应急通信和机动配置方面的航天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