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91篇
航空   383篇
航天技术   149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8 毫秒
81.
针对柔性接头动态迟滞曲线受控制系统控制位置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电液伺服机构和柔性接头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构建了柔性喷管的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将其和电液伺服机构-定刚度定阻尼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液伺服机构主要参数、柔性接头工作参数等对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所构造的迟滞曲线可更准确地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符合迟滞曲线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反馈系数、放大器静态放大系数、电液伺服机构增益、滑阀流量增益等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该模型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我国空域骨干航路拥挤不堪,一些支线航路的利用率却很低,单向循环航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其进行安全评估是划设航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总结EVENT理论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单向循环航路和混合航路侧向碰撞风险进行比较分析,推算出目标安全等级下单向循环航路容量,并对单向循环航路侧向碰撞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单向循环航路侧向碰撞风险远低于混合航路侧向碰撞风险,且未来10年均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机电伺服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新的推力矢量控制和舵面控制实现方式,并推动了伺服动力电源的多样性发展。研究了国外运载火箭、导弹及飞机伺服动力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梳理了各类场景中伺服动力电源的应用特点及未来需求,对比了常见的热电池、锌银电池、锂离子电池及涡轮发电等各类伺服动力电源的技术特点,并提出了高电压、高比功率、高比容量(新型电池,涡轮发电)、一体化/智能化/高可靠等伺服动力电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
以新型四相横向磁通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以及Simpower System工具箱,对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在传统双闭环调速控制基础上,为滞环电流控制环引入零电平,将滞环分为上滞环和下滞环。综合考虑开关频率与电流THD确定合适的滞环环宽,并根据偏差电流值与滞环环宽比较值得到逆变器控制信号。通过仿真得到各种工况下的电机运行数据,说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对四相横向磁通永磁电机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5.
低轨星座接收机面临大多普勒频移及频繁快速换星等设计约束,对其载波跟踪环路设计提出了较高的动态适应性与跟踪精度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控制的载波跟踪算法。该算法引入环路控制因子参数,将环路滤波器分为牵引和跟踪两阶段。基于理论建模推导环路控制因子的最优参数配置原则,指导实现牵引和跟踪两种状态滤波器的协同配合,在牵引阶段有效引导大多普勒信号快速入锁,在跟踪阶段精确估计载波频移参数,实现基于低轨星载平台的GNSS信号快速准确跟踪。理论与仿真结果均表明基于参数控制的载波跟踪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环路的动态适应性与跟踪精度,满足低轨星载接收机的设计需求。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保证信号跟踪精度的同时,能够将收敛时间缩短78%,且环路设计简单,易于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86.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10):381-392
Model-based fault diagnosis serves as an efficient and powerful technique in addressing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FDI) issues for control systems. However, the standard methods and their modifications still encounter some difficulties in algorith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for complex higher-order systems. To avoid these difficulties, a novel fault diagnosis framework based on multipl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Under this framework, a so-called performance residual vector is constructed to measu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al system and the nominal model in terms of system stability, accuracy, and rapidity (SAR) respectively. The criteria for quantification, normalization of the SAR residuals and the explicit mappings between the thresholds and 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are given. FDI can be easily achieved simultaneously by monitoring the normalized residual vector length and direction in the SAR performance residual space. A case study o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control system of turbofan engine is adop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87.
反向式蒸发器芯层内蒸汽阻力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毛细抽吸两相流体环路(CPL)系统在正常稳态运行时的状态进行分析,知反向式蒸发器在此情况下主要以芯层表面蒸发的方式传热。在此基础上,提出等厚膜层计算方法,且利用此模型对蒸汽在膜层内的流动阻力进行计算,知此阻力大小对一般CPL回路来说,是应该予以考虑的。并从计算中知道,蒸发器芯层渗透率的大小对此流动阻力的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88.
高精度甚低速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陈新海 《航空学报》1993,14(1):95-98
非线性接触摩擦普遍存在于一般伺服系统中,它引起的低速爬行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变结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克服低速爬行,消除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静差,并获得较为简单的控制算法和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89.
刘慎钊 《航天控制》2004,22(4):73-77
卫星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是在实验室中模拟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特性的一种试验方法 ,它通常用于验证卫星控制系统方案和性能指标。卫星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包括将硬件接入路的卫星动力学仿真和运动学仿真。仿真计算机计算卫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 ;转台模拟卫星在空间的运动 ;目标模拟器用来模拟作为卫星姿态敏感器的参考目标 (太阳、地球和恒星等 )的环境特性。为了将控制系统硬件接入试验路 ,必须适当地处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卫星控制系统多转台多模拟器半物理仿真方法适用于带有多种敏感器的复杂卫星仿真。  相似文献   
90.
飞行模拟转台(亦称动态角运动模拟器)是飞机和导弹飞行控制系统地面飞行仿真试验的关键设备之一。本文叙述了TC-2型液压三轴飞行模拟转台修改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性能要求,介绍了转台伺服系统以及系统调试结果。最后,还介绍了该设备在飞行器控制系统地面物理仿真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