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航空   122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以往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主要是针对蠕变-热机械疲劳提出的,一般不能很好应用于蠕变-热疲劳。由于蠕变 热疲劳试验周期很长,故寿命预测所需的失效数据难以得到。考虑材料的双线性随动强化和蠕变特性,深入研究了蠕变 热疲劳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规律。据此,提出把蠕变-热疲劳等效为恒定应力幅和平均应力的热 机械疲劳的寿命预测方法。由于热-机械疲劳试验不需保温时间,所需的试验装置简单、效率高,因此该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具有应变硬化行为的弹塑性材料的多道次(至多4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挤压道次增加,塑性变形区尺寸和对称性增加,拐角缝隙越来越小;按A路径挤压时,应变均匀性越来越差,最大塑性应变区随挤压道次增加向试样前上端移动;按C路径挤压时,应变均匀性越来越好,最大塑性应变区位于试样中心部位;挤压道次相同时,C路径累积最大塑性应变值比A路径要小.  相似文献   
73.
赵陈伟  毛军逵  屠泽灿  邱鹏霖 《航空学报》2021,42(6):24126-024126
以陶瓷基复合材料(CMC)为代表的纤维增韧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低密度等特点,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动力装置中逐步得到工程应用。CMC材料因其自身特殊的结构特点,使得其导热系数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进而导致传统基于均质金属材料的热分析方法将不再适用于CMC热端部件。总结了单向纤维、2/2.5维编织纤维、3维编织纤维等典型纤维增韧CMC材料导热系数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CMC热端部件热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综合来看,如何在热分析中高效引入CMC材料微观尺度信息,建立起精度高且工程可应用的CMC热端部件跨尺度热分析方法是目前亟需突破的技术难题。面向未来CMC热端部件的工程应用,基于三维微观结构特征重构的热分析模型是建立CMC热端部件高精度热分析方法的关键,同时热分析还需要同制造工艺、力学行为分析等进一步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4.
针对含圆孔有限大复合材料层板的应力集中间题,提出一种计算孔边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系数的方法:先利用经典层板理论,将复合材料层合板化归为各向异性板;再将各向异性板等效转换为一偏轴拉伸的单向纤维层板;最后利用含圆孔偏轴单向板的孔边应力计算公式来分析一般铺层层合板孔边应力集中情况.根据所推导的含孔有限宽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应力集中系数的表达式,分析讨论了板宽/孔径比、铺层比例、铺层方式、材料性能参数等因素对孔边应力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计算强化孔边应力场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一种组合强化模型及其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程序,依据有关实测结构,通过等向强化和Ziegler随动强化的适当组合,满意地计算了两种铝合金板材不同胀孔量下的冷胀残余应力,获得了组合比例与胀孔量的关系。同时进行了二次胀孔及干涉配合与拉伸大载荷相互作用的算例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76.
含双孔各向异性板的热应力集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希武  樊蔚勋 《航空学报》1993,14(7):348-354
利用各向异性体平面热传导、热弹性理论中的复势方法,以保角映射和Faber级数为工具,导出了含双椭圆孔各向异性板热传导、热弹性的第一、二类边值问题的级数解,详细探讨了物理参数、几何参数对热应力集中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7.
徐九华  王珉 《航空学报》1998,19(3):375-377
将切削挤压复合攻丝新方法成功地用于高强度钛合金内螺纹的加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小挤压扭矩而且能够强化螺纹根部。加工的挤压螺纹表面有一层纤维沿其牙形连续分布。利用云纹干涉法测得牙根处的最大残余压应力为120MPa左右。疲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力水平下,经挤压强化螺纹的疲劳寿命大约是未强化螺纹的3倍,这主要归因于挤压螺纹表面高的残余压应力,高的纤维密度和低的粗糙度。  相似文献   
78.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40%SiC_P/Al-Cu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实验,研究其在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由实验得出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加工硬化率处理方法对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处理,结合lnθ-ε曲线的拐点和(-α(lnθ)/αε)-ε曲线最小值的判据,研究该复合材料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结果表明:40%SiC_P/Al-Cu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特征,峰值应力(σ_p)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该材料的lnθ-ε曲线出现拐点,(-α(lnθ)/αε)-ε曲线出现最小值;临界应变(ε_c)随变形温度的升高与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且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εp)之间具有相关性,即ε_c=0.528εp;临界应变与Zener-Hollomon参数(Z)之间的函数关系为ε_c=4.58×10~(-3)Z~(0.09)。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应变为0.06时(变形温度为400℃,应变速率为10 s~(-1))已经发生动态再结晶,应变为0.2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充分长大。  相似文献   
79.
研究AA 7055-T7751板材不同厚度层的力学性能,并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等分析技术研究板材不同厚度层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从板材表层到厚度中心,再结晶程度从69%下降到19.1%,亚晶粒尺寸从10μm减小到2μm;板材厚度中心主要为轧制型织构,远离中心层其含量逐渐减少,板材表层主要为剪切型织构;板材主要强化相为盘状η'相,其盘面半径为3.7 nm,厚度为1~3 nm,与基体的共格应变约为0.0133;板材不同厚度层沿轧制方向的拉伸屈服强度近似呈线性变化:σ_y=-38.7S+604.8(0≤S≤1)。  相似文献   
80.
本文采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观点,将流体、弹-粘塑性物体的一般本构关系,在形式上统一地用非平衡热力学流和非平衡热力学力间的唯象关系表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唯象关系进行了讨论,得到一些大家熟知的重要关系式。还就在非平衡热力学条件下的硬化系数矩障h_(αβ)和Drucker假设进行了分析,证明以形h_(αβ)相关联的硬化方程和晶体塑性本构关系,一般不能满足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对其式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