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航空   1855篇
航天技术   38篇
综合类   60篇
航天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王广  楚武利 《推进技术》2020,41(5):1063-1071
为了削弱级间泄漏流对压气机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Coanda型几何进出口的级间结构,并以一个亚声速单级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了5°,10°,20°三种不同级间进出口几何角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级间进出口几何结构使得压气机流量和效率均略有提升。分析原因是级间出口泄漏流以较小角度与主流汇合,增大了静叶进口气流的轴向速度、径向速度,使得静子通道流动堵塞程度减轻,总压损失减小,扩压能力增强。同时,新结构还减小了级间泄漏流的流量系数,改善了级间封严效果。5°,10°,20°角度下的压气机效率最大分别提升了0.68%,0.63%,0.62%。  相似文献   
112.
113.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于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优化调整试验最佳静叶转角计算的方法。此方法采用一个二次泰勒级数展开式作为近似优化性能模型,利用压气机性能计算方法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试验的初始静叶转角,应用数值优化计算技术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的逼近方向和步长。具有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和适于处理试验数据带有测量误差的问题等优点。与目前的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技术相比,这种试验研究与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使压气机试验次数和测量点数减少60%左右,缩矩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周期。最后本文给出了二个优化目标不同的静叶转角优化算例,以验证本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4.
本期导读     
<正>附面层抽吸技术现代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要实现以更少级数达到更高压比的设计目标,需突破大弯角高负荷叶栅研制关键技术。而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吸力面附面层低能流体在强逆压梯度下容易从壁面分离,导致流道堵塞,造成发动机气动损失增加及性能下降。大量研究表明,附面层控制技术对于提高压气机性能和改善流场结构有明显作用。因此,若能主动控制叶片表面附面层,使流道中的流场分布更为合理,就有可能推迟或抑制分离,实现更好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15.
针对压气机级间温度传感器的校准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针对压气机级间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讨论了标准温度传感器的一些设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做参考标准的双屏直吹式温度传感器;接着讨论了校准方法,一些校准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也被提到,部分校准结果也被列于文中;最后,根据校准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6.
固体燃料ATR涡轮/压气机匹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蒲晓航  李江  王伟  刘诗昌 《推进技术》2015,36(3):378-384
为了获得固体燃料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SP-ATR)中涡轮和压气机的匹配工作特性,建立了涡轮和压气机的工作特性模型,根据SP-ATR转速、功率和背压平衡的工作特点,分别基于涡轮和压气机的工作环境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了二者的匹配。对比两种匹配方法得出结论:(1)基于涡轮的匹配方法与转速稳定过程一致,可确定特定飞行环境中发动机的转速;(2)基于压气机的匹配方法需要条件更少、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特定转速调控方案下驱涡燃气流量的确定。两种匹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对Ax STREAM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0.75%,两种匹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不超过8%。将建立的匹配方法应用于HARM弹自主爬升飞行过程,得到SP-ATR驱涡燃气流量的定量调控规律。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探索吸附式叶型设计特点,研究了一种将类别形状函数变换法(CST)方法和人工蜂群算法相结合,利用2D程序作为流场求解器,对吸附式叶型和抽吸方案进行耦合优化设计的新型吸附式压气机叶型设计方法,并且详细论证了CST方法用于吸附式叶型优化设计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耦合优化设计之后在保证叶型强度未下降的基础上总压损失降低了65%,气流转折角增加了3°,气动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针对所优化的进口高亚声速的吸附式叶型,通过适当改变叶型前缘处的型面,可以较好地控制气流马赫数,避免产生激波,从而防止附面层厚度增加,降低叶型损失。  相似文献   
118.
跨声速压气机转子的二次流旋涡结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如根  胡加国  余超  李坤 《推进技术》2015,36(4):504-512
为了明确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数值模拟了NASA Rotor37转子,结合λ2准则分析流场参数,探索流动的规律和旋涡结构。研究发现,压气机转子的旋涡模型主要由马蹄涡、壁角涡、径向涡、脱落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等7个旋涡组成。马蹄涡吸力面分支耗散,压力面分支向相邻的吸力面发展。壁角涡与脱落涡位于叶根角区,引起流动损失和角区失速。径向涡位于激波后吸力面的分离区内,它扩大吸力面分离、引起低能流体向叶顶堆积。激波与叶尖泄漏在叶顶通道中形成3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而叶栅通道出口存在分离涡和由泄漏涡与诱导涡合成的叶顶通道涡。泄漏涡与诱导涡破碎在流道中间产生的堵塞区,分离涡造成吸力面尾缘的低速区,共同触发跨声速压气机的失稳。  相似文献   
119.
周向总压畸变对对转压气机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掩刚  先松川  国睿 《推进技术》2015,36(2):200-206
以对转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在数值方法校验的基础上,应用全通道定常流场分析手段计算了对转压气机不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三维流场,获取了周向总压进气畸变对该压气机性能以及流场结构的影响效应,确定了对转压气机的临界畸变角,分析了不同畸变强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周向总压畸变在对转压气机中的发展演化过程。结果表明:(a)所研究的对转压气机临界畸变角约为72°,略高于传统动-静叶排交替的压气机临界畸变角;(b)相比均匀进气工况,当畸变指数为0.24时,对转压气机失速点压比和失速裕度分别下降3%和9.6%,当畸变指数为0.5时二者分别下降8.3%和19.8%;(c)未畸变区与畸变区流体之间存在的压力梯度影响转子叶片相对来流速度。进入畸变区叶片来流相对速度减小,负荷降低,退出畸变区叶片来流相对速度增大,负荷增大;(d)上游转子使得畸变水平提高,下游转子反向旋转效应抑制了来流相对速度变化趋势,增强了气流在其叶片通道中的掺混,使得畸变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0.
王维  楚武利  张皓光 《推进技术》2014,35(2):178-186
为了揭示叶顶喷气对压气机稳定裕度的影响规律,对一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叶顶喷气展开参数化研究,并分析了叶顶喷气的扩稳机理。研究表明,叶顶喷气整体上提升了压气机的性能,通过激励叶顶环壁附面层抑制叶顶泄漏涡堵塞,达到提升压气机稳定裕度的目的。同时,叶顶喷气会引起压气机失速类型的变化。不同喷气量下的喷气规律是不同的,喷气量与喉部高度、喷气角度间存在交互作用。喷气量较小时应减小喷嘴喉部高度,在相对坐标系下沿转子叶顶前缘中弧线方向喷气;喷气量较大时应增加喉部高度,避免引起叶顶过载失速,喷气应提供正预旋来减小叶顶攻角。喷嘴应与转子叶顶前缘保持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