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3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航空   2474篇
航天技术   119篇
综合类   210篇
航天   6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生物制造--一种新型微/纳米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生物制造新技术产生的背景、发展框架与最新进展,并展望了生物制造的未来.  相似文献   
92.
磨削力和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磨削力和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分析模型。此模型可精确地描述砂轮转速、砂轮进给速度及工件转速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可利用有限的试验数据得出整个工作范围内表面粗糙度的预测值,从而大量减少试验次数。  相似文献   
93.
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元铭  黄英兰  万青 《飞机设计》2007,27(6):33-37,55
介绍了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并回顾了传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和格栅结构的早期制造方法。另外,介绍2种新型的格栅结构加工方法,即混合加工法、膨胀模块加工法以及改进的格栅结构:互锁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加套管的槽形连接格栅结构和TR IG结构;并分别说明了每种结构的优点。其中重点介绍了混合加工法并从理论上推导其可行性。最后总结了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4.
超声加工中振幅衰减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超声加工中振动系统系统振幅衰减的原因,为振衰减控制折研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介绍了日本电火花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发展概况及一些主要厂家的生产应用情况;另外,本文还就电火花线切割、数控电火花加工与模具制造等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6.
PAAC-PAA的缓蚀协同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恒电位方波测Rp,稳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以及红外光谱IR约分析方法,研究了盐酸溶液中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的复合物(PAC)对工业纯铁腐蚀的缓蚀协同作用,并探讨了PAC复合物的缓蚀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AC复合物吸附于金属—溶液界面并与Fe(Ⅱ)离子发生配合,生成的螯合物覆盖在铁的表面,阻滞了铁在盐酸中的阳极溶解过程。  相似文献   
97.
高速电主轴热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分析了高速电主轴中内装式电机的损耗发热和轴承的摩擦发热 ,研究了油 -水热交换冷却系统和油 -气润滑系统的散热特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速电主轴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并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温度场的计算。最后提出了改进高速电主轴温度场分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8.
数控展成电解加工中的阴极运动方式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研和生产的实际出发,对数控展成电解加工中阴极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且从机床运动机构和数控系统两个方面提出了实现的方案.该方案已转化为实际的数控展成电解机床,获得了良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99.
大上翘角机身后体流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圆截面上翘 1 6°的后体的数值计算 ,研究了上翘后体的流动机理。结果表明 ,上翘后体引起横向流动 ,使横向逆压梯度增大、下表面边界层增厚 ,导致后体出现三维开式分离流动 ;由分离形成一对方向相反、强度相等的旋涡向下游拖至尾迹区 ;这种分离流动是导致大上翘角后体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王旭  张冬  王龙 《飞行力学》2020,(2):17-22
基于NACA0012对称翼型设计了前掠机翼、后掠机翼和平直机翼,采用CFD方法计算了3种机翼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通过压力云图和流线图分析了3种机翼的气动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前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尖流向翼根,翼根首先出现分离,而后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根流向翼尖,翼尖首先出现分离,平直机翼由于受翼尖涡的下洗影响,翼根首先出现分离;在30°斜掠角下,前掠机翼形成了机翼前缘涡,表现出旋涡流态气动特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机翼之间的流动差异,有助于在飞行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气动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