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69篇
航空   743篇
航天技术   82篇
综合类   76篇
航天   3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复杂形体面片缠绕成型方法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复杂形体缠绕成型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面片缠绕的思想;同时针对缠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架空问题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判定准则和解决方案。以面片缠绕理论为基础,针对飞机发动机进气道缠绕成型,编制缠绕控制程序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了面片缠绕方法的实用性,为航空航天高性能构件的缠绕成型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
F-12 纤维/RE14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讨论了缠绕过程中几种主要工艺参数对F— 12纤维 /RE14配方Φ15 0mm压力容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交替”铺层方式缠绕成型 ,含胶量控制在 30 %~ 4 0 % (质量分数 ) ,缠绕张力控制在 15 0N~ 2 0 0N ,采用GPC谱图控制固化时机 ,得到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好 ;用优化出的工艺参数进行了Φ4 80mm压力容器试验 ,结果表明其容器特性系数PV/W值为 37.0 2km ,纤维强度转化率高达73.2 6 %。  相似文献   
43.
采用DSC方法研究RTM专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固化动力学模型与固化动力学参数。用恒温和动态两种方法分析其固化反应;采用Melak方法和Kissinger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RTM专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固化动力学模型符合n级固化反应方程,用Melak计算方法建立的方程较好地描述了其固化过程,且与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根据产品结构特点,通过原材料选择及工艺方案的比较,确定了进气道成型工艺流程。通道采用带芯轴的可拆卸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阳模手糊成型。唇口、端口采用模压成形。通道与唇口、端口及安装连接件在设有多个定位装置的装配夹具上糊为一体,实现了整体成型。从而获得了外观好、内型面光滑、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与滑油箱装配协调的进气道。  相似文献   
45.
酚醛树脂固化度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使用X射线衍技术对酚醛树脂固化度进行研究,确定了酚醛树脂固化度与X射线散射最大值的 关系,得出了利用2θ角来标定树脂固化度的公式。该方法具有快速、无损、灵敏度主同的优点,并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酚醛树脂。  相似文献   
46.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镀钴的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固化成膜,形成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镀钴碳纳米管的形貌、微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还采用数字化网络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在0.5~40GHz频段内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碳管质量分数(1%)和吸波介质层厚度(2.0mm)等条件下,与纯碳纳米管相比,表面镀钴碳纳米管的吸收峰往高频方向移动,吸收强度略有增加,但吸收频带并没有宽化趋势。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结构胶粘剂的特点及其分类,阐明结构胶粘剂的选用基本原则、使用常规技术及胶接过程中的安全与防护。  相似文献   
48.
一种室温固化耐热环氧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用双酚A型环氧与高官能度环氧组成混合环氧树脂、脂肪胺与芳香胺组成混合胺类固化剂以及用大分子聚醚胺进行增韧的途径,研制了一种可室温固化耐热200℃的胶粘剂.  相似文献   
49.
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及其耐热和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甲基和苯基氯硅烷为单体,采用水解缩聚的方法合成有机硅树脂,并对影响有机硅树脂合成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解温度为70℃,控制水用量n(H2O)/n(c1)在8:1-5:1的范围内时,可合成出易溶于甲苯的有机硅树脂。红外光谱(IR)显示,合成的硅树脂含有端羟基。采用热失重法(TG)、热失重的微分曲线法(DTG)和马弗炉烧蚀试验研究有机硅树脂耐的热性能和室温固化性能,并对KH-CL和三乙醇胺两种室温固化剂对硅树脂的耐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氩气气氛下,硅树脂具有很高的耐热性能,它的起始分解温度为400℃,热失重主要由400-500℃时"解扣式"降解和500℃之后的"重排"降解引起。但在空气气氛下,由于有机基团的氧化分解,硅树脂的耐热性有所下降。KH-CL可使硅树脂在室温条件下固化,固化后硅树脂的耐热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0.
夏子龙  王锁芳 《推进技术》2020,41(6):1276-1285
为分析进口流量对压气机引气系统无管式减涡器压力损失的影响及无管式减涡器减阻效果,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无管式减涡器开展研究,并与直喷嘴模型进行了对比。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无管式减涡器流阻特性"S"形曲线三分区模型,分析了无管式减涡器各截面间压力损失及其占比随无量纲质量流量变化规律。在计算流量范围内,与直喷嘴模型相比,无管式减涡器平均可降低压气机引气系统压力损失约45.9%。在第二拐点处,共转盘腔内压力损失降低了96.44%,此时无管式减涡器减阻效果最佳,较直喷嘴模型压力损失降低了73.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