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8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524篇
航空   2004篇
航天技术   603篇
综合类   466篇
航天   8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In order to help assess the risk to astronauts due to the long-term exposure to the natural radiation environment in space,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primary radiation field is changed when passing through shielding and tissue materials must be obtained.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hange in the primary radiation field after passing through shielding materials is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particles from the breakup of the primary. Neutron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econdary particle field due to their relatively high biological weighting factors, and due to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 especially behind thick shielding scenario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blem, the estimation of the risk from exposure to the secondary neutron field must be handled using calculational techniques. However, those calculations will need an extensive set of neutron cross section and thicktarget neutron yield data in order to make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In this paper we briefly survey the existing neutron-production data sets that are applicable to the space radiation transport problem, and we point out how neutron production from protons is different than neutron production from heavy ions. We also make comparisons of one the heavy-ion data sets with Boltzmann-Uehling-Uhlenbeck (BUU)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42.
根据单脉冲雷达及其它火箭飞行地面测控设备精度鉴定的需要,推导出单台和两台激光电影经纬仪基准在火箭飞行鉴定模拟器航路上的设备固有误差传递变化关系式,从而决定:1、基准是否可用?2、在两台经纬仪都有数据的情况下,何时用交汇基准,何时用单台基准才能使鉴定更准确?3、怎样才能鉴定速度?本文推导出了公式,给出院 便捷的计算方法和误差传递上机计算曲线,并进行了分析。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单脉冲雷达的精度鉴定,作为误差分析的一类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43.
简要介绍了成像链、成像系统和遥感系统的概念;对像质和像质差异的表征和度量、成像系统性能的表征等予以说明;重点探讨航天光学采样成像系统MTF的优化设计与MTFC问题,并给出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44.
分别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和XFDTD仿真计算了不同电尺寸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对仿真所得电磁散射数值进行分析,同时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如下结论:HFSS适用于仿真计算电小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而XFDTD适用于仿真计算不同电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并利用XFDTD仿真计算了某型飞机随频率变化的电磁散射特性曲线,对于反隐身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随着对长寿命、高可靠卫星的需求增加,中国卫星上常用的碳/环氧复合材料的抗空间紫外辐照性能研究极为迫切。利用强吸收紫外辐照的纳米材料来改善复合材料结构抗空间紫外辐照能力是提高卫星可靠性、延长寿命的有效途径。通过环境模拟实验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稀疏孔径成像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成像原理和种类,国外的研究进展以及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用等效网络法推导了考虑互耦影响时阵列的输出信号解析式和信噪比,仿真了不同阵元间距时,自适应直线阵的方向图和输出信噪比,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航天器数据监视需求的分析,指出了智能监视是航天器数据监视的必然趋势,并对航天器数据智能监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航天器数据智能监视系统(SDIMS)方案。  相似文献   
49.
航天光学采样成像系统MTF的优化设计与MTFC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成像链、成像系统和遥感系统的概念;对像质和像质差异的表征和度量、成像系统性能的表征等予以说明;重点探讨航天光学采样成像系统MTF的优化设计与MTFC问题,并给出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50.
李波  陈晓斌  李国强 《宇航学报》2004,25(3):330-333
倾倒故障作为火箭待发段的一种故障形式,严重地威胁着航天员的安全。待发段倾倒应急救生的关键在于及时获取准确可靠的箭体姿态与倾倒信息,为指挥员实时提供可靠的逃逸判决依据。本文从应用角度,综合光学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火箭倾倒监测技术,并简要介绍了应用此技术实现的系统主要功能结构与性能特点。本文介绍的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需要定位与姿态监视测量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