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航空   599篇
航天技术   83篇
综合类   74篇
航天   2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针对百千瓦级大功率航天任务需求,基于Simulink平台开展空间核反应堆直接布雷顿循环系统特性分析研究。根据直接布雷顿循环反应堆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系统中各个关键设备的模块化建模,开发反应堆系统一维系统分析程序,实现了反应堆系统稳态及动态响应特性分析。重点分析了稳态特性、阶跃引入反应性、反应堆升功率和持续步进引入反应性等瞬态工况下的动态特性。相关模拟结果能够为未来大功率空间反应堆运行及安全特性分析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52.
以R44直升机主旋翼变距拉杆杆端自润滑关节轴承为研究对象,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其旋转摆动的有限元模型并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分析计算其在径向正弦载荷下衬垫的等效应力、位移、接触应力和等效剪切应力的变化特性;并结合实际服役工况下R44直升机失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衬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周期内,衬垫的边缘因为被挤压而发生变形,衬垫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变形最大值均出现在外圈的边缘上,接触应力最大值所在的区域始终出现在衬垫的顶部和底部,并且接触应力分布区域的移动与内圈的转动方向一致,切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在径向载荷施加点的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以及左右两侧;由于实际服役工况中载荷的变化,导致衬垫的损伤上半部分是以接触应力引起的疲劳损伤为主,下半部分是以切应力导致的转移膜形成为主。  相似文献   
953.
航空航天领域复杂金属构件在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大多需添加支撑结构,尤以块状支撑结构应用最广泛。合理确定支撑间距及悬垂面后处理加工余量,对于激光精确成形至关重要。研究了支撑间距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AlSi10Mg材料致密度、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硬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支撑结构对成形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不同支撑间距试样的平均致密度变化范围为96.7%~97.3%,当支撑间距小于1 mm时,去除支撑后试样下表面粗糙度稳定为约0.28 mm。成形试样底层受支撑结构影响可分为缺陷区、过渡区、致密区,在支撑间距为1 mm以下时,缺陷区厚度保持在约456μm。缺陷区的网状Si较粗大且稀疏,硬度为90 HV0.1;致密区的网状Si较细小且密集,硬度为115 HV0.1。支撑结构能有效阻止金属熔体侵入下层粉末,使熔池维持正常形态(最大长度为190μm,最大宽度为100μm),有利于熔道内金属粉末充分熔化,保证成形性。激光增材制造铝合金复杂构件时设定最优支撑间距为1 mm可减少材料浪费和加工时长,设定悬垂面加工余量为456μm可在后处理中将缺陷...  相似文献   
954.
为综合考虑航空发动机支架的各性能指标,提高支架结构的设计质量并实现轻量化,进行了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在发动 机附件支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某油滤支架为例,根据该油滤附件与其相邻结构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建立支架的初始模型,基 于HyperWorks软件平台,在工况分析及载荷简化的基础上,以总柔度为目标函数,采用加权折衷规划法建立了多工况下的支架结 构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对比了优化前后支架的应力、位移、固有频率和质量。结果表明:在静强度储备相当的基础上,优化后 支架质量减轻了23%,结构刚度整体上提高了30%以上,且第1阶固有频率提高了62%,减轻支架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结构性能,可 为发动机类似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5.
光学频率梳具有时域超短脉冲和频域宽光谱、窄线宽、等间隔相干频率梳齿的优良特性,并兼具联系光学频率与微波频率的能力,在空间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文章梳理了光频梳产生方法的技术现状,分析了光频梳在空间时频基准、空间时频传递、精密测量以及大容量相干光通信等空间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光频梳在空间时频基准中为高精度时间和频率标准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支持;在空间时频传递中,光频梳有助于实现精确的时间和频率同步,为星间、星地和洲际尺度的空间应用提供高精度时间频率对比分发;在精密测量中,光频梳可提供宽工作频率范围内的高精度快速测量,在精密测绘、光学定位、目标跟踪和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而在大容量相干光通信方面,光频梳具有多载波强相干的突出优势,可用于实现高速、稳定的光通信系统,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随着光频梳产生技术、调控手段的进一步成熟,光频梳在空间应用的各个领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向工程化应用,仍需解决环境适应性、系统集成、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956.
战斗机全动翼面操纵系统中普遍存在间隙,其非线性特性不但影响系统地面振动试验数据的有效性,而且可能导致飞行器气动弹性稳定性边界产生偏差,因此有必要开展考虑间隙非线性的气动弹性响应分析研究。以全动翼面旋转方向间隙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质量法线化模态振型,建立一组可以表达整个响应域变形的统一模态振型;采用有理函数拟合,将频域非定常气动力转换到时域;研究分析不同间隙参数对应的极限环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当全动翼面结构系统中存在间隙时,在低于线性颤振边界的特定飞行区域,翼面会出现非线性极限环振荡现象,间隙参数会影响极限环振荡幅值、频率以及限环振荡的进入临界速压和发散临界速压。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热电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 TEC)的排布方式对机载电子设备冷却舱内空气自然对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遇冷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并以缓慢的速度开始下沉,其运动形式由变形运动逐渐过渡到旋转运动。在舱内顶部布置TECs更有利于流场的发展,但空气下沉到冷却舱底部时易产生振荡解,出现分岔流和二次流,流动进入混沌状态。通过6种设计案例的对比分析,给出了具有最小的温度不均匀系数和最低的平均空气温度的最佳机载电子设备冷却舱内TEC排布方式。  相似文献   
958.
早些时候,时任中国一航总经理的林左鸣同志指出:“要把科技期刊《航空发动机》做大做强,打造成集团化精品期刊。”这充分反映出林总和原中国一航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959.
王超  张悦  谭慧俊  陈亮  汪昆  李超 《推进技术》2022,43(7):131-140
针对组合动力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存在的流道间干扰现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典型内并联型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高/低速流道间的干扰特性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当低速流道结尾激波位于低速流道内部时,高速流道节流至一定程度都将对低速流道形成干扰。该干扰现象出现后,高/低速流道的流动耦合,两流道的流量分配也随之发生变化,甚至导致了进气道流场的失稳。仅当β/α=0.25时,高/低速流道间的干扰造成了进气道流场的失稳且失稳后的振荡流场会先后出现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前一时期的振荡流场的振幅较大但频率较低,约为335Hz;后一时期的振荡流场的振幅较小但频率较高,约为880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