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航空   12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虽然中国民航引进的大型运输机大都配备有GPS/IRS导航设备,但国内航线大多还是导航台与导航台之间的连线。先进的导航设备与落后的航路设计及运行方式之间存在矛盾,这不仅使先进设备难以产生应有的运行效益,还会影响飞行安全。广泛推广区域导航有助于改变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2.
GBAS(地基增强系统)是ICAO(国际民航组织)规划的基于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采用DGPS(差分GPS)技术建立的系统,以它为基础的GLS(全球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着陆系统)成为目前最令人关注的一种新的着陆系统。不论是导航精度、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是运营成本的降低,GLS都优于传统的ILS(仪表着陆系统)。本文从GLS系统和飞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讨论了进近的实施方法,分析了进近的偏差和GLS进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航现有的大型客机绝大多数都装备有飞行管理系统(FMS),虽然它具有性能管理、自动飞行、区域导航等功能,但是,由于航路结构、管制的限制以及应用不利等种种原因,FMS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并带来应有的效益。本文结合我国情况,从改变飞行计划、调整成本指数、飞机调速.选择爬升/下降剖面、调整飞行高度层等方面,提出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院教学建设的永恒主题,结合学院实际确立每一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2007年学院确立了以外语教学改革为龙头实施我院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这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工程的文件精神,又是我院一项适时适宜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我院的办学特色,有利于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空中领航飞行程序模拟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开发工具,实现关于飞行程序、导航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辅助系统,为培养飞行员实施导航方法和程序的模拟训练,掌握导航工作程序,提供系列练习,减少空中相应科目的训练时间,加强科目训练的熟  相似文献   
6.
民用机场安全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本文针对民用机场的安全风险状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并构建了层次结构体系。同时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其风险处于一种灰色状态,评价指标难以量化。由此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模型对机场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我院通过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丰富学科、专业门类,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学院依法办学、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学科专业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学科门类偏少,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规模还不能适应“综合发展”的办学需求,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薄弱,在重视专业外延发展的基础上,仍需注重专业的内涵建设等等,因此,进一步调整我院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工作,是我院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讨论中断进近复飞决断,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决断能力和处境意识。若很好地完成复飞,飞行员必须明确复飞的前提条件,掌握复飞决断的标准,了解复飞决断的影响因素,理解正确复飞决断的原则,熟练掌握复飞的正确实施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飞行安全.顺利完成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航空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了航空运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对人才数量、结构和素质的要求,这对于优化航空运输学科教育总体布局,建立合理的航空运输学科和专业结构,推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近与着陆是飞行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阶段。近40年的统计表明,约30%-50%的喷气式运输机的空难事故发生在这一阶段,而其中涉及机组人为因素的事故高于65%。通常,人们将这最后的进近与着陆称为“最后2分钟”,“危险飞行期”。事实上,进近着陆是机动飞行较多的阶段,影响飞行的可变因素较多,尤其是在复杂的气象条件,终端航路要求及空管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