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217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发动机空气系统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发动机空气系统的改进设计。在确定的空气系统设计原则下,对初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轴向力调整、高压涡轮盘冷却等存在的问题作了修改。经过多轮设计,得到了最终方案。简要介绍了空气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最终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2.
控制系统对数字处理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而它要求传感器能直接提供数字输出。建立在时间测量基础上,具有以频率或相位为依据的输出的传感器比传统的模拟传感器优越。因为这种传感器的输出在数字系统中通过脉冲计数可以直接进行测量。综述这类已经提出的和已经发展起来的传感器,它包括液体或气体密度和粘度传感器、液面高度传感器、质量和机械力传感器以及液体流速传感器。频率复盖范围从无线电频率(对应振荡叶片或振荡管子型传感器)到100MHz 以上的频率(对应于声表面波器件)。  相似文献   
233.
高压涡轮动叶内部冷却结构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型高压涡轮动叶的内部冷却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改进前后的方案进行了叶片温度分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空气流量比的条件下,叶片尖截面表面最高温度降低了33°C,截面温差减小了131°C,改进效果明显。同时,改进后的冷却结构有效降低了叶片进口压力,提高了预旋喷嘴压比,减轻了高压涡轮转子的重量,达到了增加发动机推重比,减少冷却空气泄漏量,改善发动机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4.
本文介绍了一种复台倾斜导叶的玲却结掏形式:叶背区采用冲击冷却形式.前绿和叶盆区采用气膜覆盖冷却技术,尾缘区采用带冲击的扰流柱强化冷却技术;利用热分析软件包对复合倾斜导叶进行了设计计算.井利用冷效试验对复合倾斜导叶的冷却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复台倾斜导叶的冷却结构设计是台理的。  相似文献   
235.
J7L飞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启  李树有  张培田  吴菊英 《飞行力学》2001,19(4):58-61,66
介绍了J7L飞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的目的,简要说明了大迎角/尾旋试飞前的预先研究工作,并结合具体的试飞结果曲线对J7L飞机失速/尾旋特性及改出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常规布局飞机的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为新机试飞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6.
X编号Walsh变换的几种快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X编号沃尔什(Walsh)变换的几种快速算法,并且对它们作了此较,以便于X编号Walsh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7.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先进涡扇发动机空气系统与零件传热设计技术验证方面的研究情况,内容涉及发动机空气系统设计技术、零件热分析设计技术、涡轮叶片冷却设计技术及新型铸冷双层壳型高效涡轮冷却叶片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空气系统与零件传热设计技术中的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软件校核与改进、试验研究与参数测试、以及设计体系建设等问题,通过系统的模型、部件和发动机整机三个层次的试验验证,初步形成了空气系统与零件传热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238.
239.
带冲击的两相气膜冷却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冲击的气膜冷却系统的流场结构,示出了气流和冲击腔内的螺旋流动、气膜孔下游的肺状低压区、横截而对称双漩涡以及由双漩涡形成的交叉双锥形水蒸气体积分数等值面。比较了体积分数为0.5的水蒸气膜与纯空气膜的冷却效率,得到水蒸气膜平均冷却效率高于空气膜。在x=3d处高出31.6%。在x=26d处高山19%。水蒸气膜与空气膜相比换热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40.
以T3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单向复合材料为例,考虑纤维周围间隙缺陷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微观图像识别的等效导热系数预估方法.首先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处理材料微观电镜照片,然后依据纤维体积分数稳定性判据应用几何重构技术建立了代表性单元,并通过在代表性单元(RVE)内部交界面处添加接触热阻的方法引入间隙缺陷的影响,最终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得到等效导热系数(ETC).研究发现:间隙的位置对等效导热系数影响微弱;随着间隙缺陷占比和厚度的增加,等效导热系数显著降低;间隙缺陷占比大于0.8,无量纲间隙缺陷厚度小于0.15时,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受间隙影响最突出;相对于纤维和基体理想接触的情况,考虑间隙缺陷后,等效导热系数最大降幅可达5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