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84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3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61.
对FPGA应用的研究发现,随着FPGA门电路总数的增加,其内部布线的数目和复杂度随之增加,但是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单芯片资源的利用率反而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FPGA逻辑资源的时分复用上来,对FPGA的逻辑资源进行动态重配置,以提高FPGA芯片的利用率。在对重配置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特征分类进行概要介绍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四种基于FPGA的动态重配置方法,并针对重配置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航天器电测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航天器电测数据的特点,提出利用标准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电测数据的方法,并设计出一种通用的数据库表结构。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航天器型号的电测,可作为航天器电测数据库表结构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63.
钟玲玲  李永翔  李鹏 《上海航天》2012,29(6):45-52,56
基于超宽带圆片单极天线,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多环单极天线、波浪边缘圆片单极天线和电阻加载圆片单极天线等改进形式,并用仿真法讨论了不同主要结构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天线的实物模型和实测性能。结果表明:多环单极天线能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天线的抗风能力;波浪边缘圆片单极天线有效抑制了高端频率,在民用超宽带频段(3.1~10.6GHz)保持了良好的阻抗特性;电阻加载圆片单极天线可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这些天线超宽带性能良好,分别可实现低风载、高频抑制、小型化等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64.
空间对接机构太阳外热流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间对接机构的结构特点,在简化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用太阳窗口和蒙特卡洛(MC)法计算不同空间位置、不同轨道高度、不同表面辐射特性的机构内部构件太阳辐射外热流,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流程。分析了飞行角β和表面辐射特性等因素对太阳热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对接机构以及其他复杂系统的热控涂层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部分稳定氧化锆(PSZ)质泡沫陶瓷过滤器是用于高温合金及铸钢金属液净化的一种性能最为理想的过滤材料。以Mg-PSZ为骨料,CeO2、富铈稀土为添加剂制备的泡沫陶瓷过滤器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在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仪对泡沫陶瓷过滤器晶相及组织形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就部分稳定氧化锆中稳定相对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6.
利用超声导波对板结构中的缺陷进行反演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形状信息,针对走时成像方法在低频范围内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波动场的超声导波缺陷反演成像方法。根据波动方程推导出波束成形成像原理,利用Born近似下的散射场数据对成像区域像素点的值进行相干叠加,得到缺陷的位置和形状。再通过波束成形与傅里叶衍射定理在频域的映射关系,将波束成形的结果转化为衍射层析成像图像,得到了更为清晰的反演图像。针对衍射层析成像中存在伪影和噪声的问题,利用二维变分模态分解(Two-dimensional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2D-VMD)方法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有效去除了伪影和缺陷轮廓边缘的毛刺,进一步提高了成像分辨率。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重构出铝板上减薄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67.
以超空泡横截面独立膨胀原理作为理论基础,针对水洞通气超空泡试验中不可避免的壁面影响问题,推导了水洞试验段压力环境下空泡形态的理论计算公式,与已有的无界流空泡形态计算公式比较,得到了试验段沿程压降对空泡形态的影响规律.基于推导的公式,进一步分析了模型阻塞比对空泡形态的影响,给出了试验中实测空化数与原型空化数的理论换算方法...  相似文献   
68.
起落架开舱构型的流动模态产生自激振荡,造成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深入研究该流动模态和自激振荡机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采用延迟脱体涡模拟(DDES)对起落架开舱构型的流动特性和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Rossiter公式与涡声耦合闭环反馈机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起落架舱的自激振荡频率预测公式的修正方法,能够将舱体前后壁面不等高、前缘弧面整流以及起落架的影响考虑在内;并且通过功率谱主频比对验证了修正公式的有效性。此外,引入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分析自激振荡机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模态数增大,壁面压强响应逐步从舱体后缘向前缘发展。  相似文献   
69.
悬停状态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流动干扰机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朱正  招启军  李鹏 《航空学报》2016,37(2):568-578
基于运动嵌套网格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悬停状态下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干扰流场分析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首先,基于高效的运动嵌套网格技术,采用积分形式的可压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作为双旋翼非定常流场求解控制方程,湍流模型选用Baldwin-Lomax模型,时间推进采用双时间方法。在CFD方法的验证基础之上,对干扰过程中的桨尖涡涡核位置及强度演变规律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共轴双旋翼非定常干扰流场中上、下旋翼桨尖涡与双旋翼桨叶之间的贴近干扰、碰撞现象,以及上、下旋翼桨尖涡之间的相互干扰机理。然后,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总距角下的共轴旋翼系统中上、下旋翼的非定常气动特性以及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上旋翼桨叶的桨尖涡会直接与下旋翼桨叶发生碰撞,导致下旋翼桨叶拉力损失;上旋翼桨叶的桨尖涡和下旋翼桨叶的桨尖涡相互干扰,改变了桨尖涡的强度和轨迹;上、下旋翼桨叶相互靠近时,上、下旋翼桨叶的拉力均会上升,之后相互远离时上、下旋翼桨叶拉力均会先下降再上升。  相似文献   
70.
对MEMS惯性测量单元进行了三维随机振动试验,初步探讨了MEMS惯性测量单元在三维振动试验条件下的故障模式:3个轴的MEMS加速度计均出现了零位偏移,该现象在单轴振动试验环境中并没有出现.从理论和仿真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机理,提出了解决办法并通过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三维振动比单轴的振动更能接近真实的振动环境,结构被激发的模态更丰富.通过采取措施,减小了加速度计的零偏值,从9.4m/s2降至1.97m/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