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124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孔式抽吸对带间隙高负荷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端壁孔式附面层抽吸对带间隙的高负荷直列叶栅流动特性和气动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种附面层抽吸方案与原型方案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附面层抽吸抑制间隙流动、减小损失的机理。对叶片表面和下端壁进行了墨迹流动显示,并利用五孔探针对叶栅出口气动参数进行了测量,对比分析了叶栅流道内的流场特征和损失分布。结果表明,在间隙内布置抽吸孔能有效降低间隙流动动能,削弱间隙流与主流之间的相互掺混作用,减小因间隙流动引起的端壁区域流动分离,从而达到对三维流动分离的抑制,有效降低损失,且最大降幅达16.7%;间隙流动引起的流动分离和损失在流道中占主导地位,尽管在端壁沿周向合理布置抽吸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近端壁的附面层或二次流发展,但这种局部效应仍不能显著改善叶栅的整体性能;端壁上不合理的抽吸控制策略反而可能影响主流的正常流动,导致损失增加,其中方案4损失增加了约3%。  相似文献   
102.
基于转捩模型的吸附式压气机正弯叶片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数值方法研究了吸附式压气机扇形叶栅中正弯叶片的流场和气动性能,通过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的孔式抽吸方案,以探讨附面层抽吸抑制三维流动分离、减小损失的机理。首先通过与前期实验数据的对比,校核了数值计算代码的可靠性,所得到的流场特性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次通过在常规直叶片和正弯叶片中采用孔式附面层抽吸方法,以对比不同叶片积迭形式时附面层抽吸的效果,并探讨了通过改善抽吸设计方案提高抽吸效果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孔式抽吸可以较好地控制直、弯叶栅内的三维流动分离,抽吸后的吸力面气泡式分离消失,每个抽吸孔下游形成了新的基于抽吸孔特征的分离流动结构;抽吸策略的调整改善了角区的三维流动分离,尾迹旋涡的发展以及强度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连发射弹在水下做自然减速运动过程中的超空泡演化规律和阻力特性,基于N-S方程的有限体积法,引入VOF多相流模型和Schnerr-Sauer空化模型,结合动网格技术,分别建立了水下两连发射弹和三连发射弹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该研究得到了两连发射弹和三连发射弹的超空泡演化规律;分析了多发射弹之间压力场的互相影响;并结合超空泡演化规律,分析了超空泡演化过程对连发射弹运动的影响机理;获得了连发射弹的阻力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水下连发射弹各自形成的超空泡流场互相影响;后发射弹与它自身形成的超空泡发生分离并进入到前发射弹的超空泡内部;后发射弹进入前发射弹的超空泡内部后所受阻力几乎为零,其速度保持不变,而前发射弹的速度继续衰减,导致后发射弹将追赶上前发射弹并发生追尾碰撞;前、后发射弹发生追尾后,在前发射弹的头部流动分离点和追尾处,超空泡壁面出现扰动,存在扰动的空泡壁面会发生颈缩,空泡逐渐从此位置分裂。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4种不同铺层厚度的T700/QY9611复合材料层压板,用超声C扫描选取衰减均匀区域,制得24块显微照相法试样,拍摄了1 800余张金相照片;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孔隙的微观形貌;Image J软件计算了孔隙率并定量统计分析孔隙形貌。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层压板孔隙总是分布在纤维与树脂的交界处,沿层间生长,随着层压板铺层厚度的增加,层压板孔隙率呈指数增长,且对孔隙形貌(长度、宽度、面积、形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孔隙长度、宽度分布范围不断增大,大尺寸孔隙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圆形、椭圆形孔隙所占比例不断减小,不规则孔隙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5.
在低速条件下对三种吸气槽方案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并对不同叶高的型面静压进行了采集,详细分析了全叶高吸气方式和两种局部吸气方式对叶栅流场结构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减弱通道涡强度和尺度、提高叶栅内流动性能的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方式,积聚在角区的低能流体由于较大的吸气量而被大量吸除是性能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新一代航空航天总线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航空和航天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总线已经不能满足新型航空及航天电子系统的技术总体设计需求,因此目前传统的总线技术正逐步被新一代航空数据总线技术所替代,目前国外新型的商业和军用航空航天项目中的电子系统采用的总线已经开始转向光纤通  相似文献   
107.
Aimed at the need of formation control of missile cooperative engagement, the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controller design problem of formation based on the leader follower approach. Feedback precise linearization based on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eory is used to linearize the nonlinear motion model of missile and system model with follower track errors is formulated. In traditional leader follower approach, if the leader moves too fast due to the control saturated, the followers will not be able to track the desired position to keep forma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an idea of speed control for the leader is introduced to guarantee formation keeping. Finally, 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control input constraints. Theoret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racking error asymptotically converges to zero.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der is able to follow the desired path and the controller can help every missile configure desired form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formation controllers.  相似文献   
108.
介绍美军导弹防御系统中的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系统(C2BMC)的最新发展、系统功能,分析C2BMC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9.
高负荷低反动度吸附式风扇气动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研究风扇负荷极限,采用基于增加进口正预旋和动叶轴向速度提升的两种低反动度设计方法,对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的风扇级进行了气动设计研究。通过三维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点,风扇级实现了2.39的单级压比,通流效率达90.84%,且抽吸流量仅为进口的5.5%,达到了设计目标。进一步的流场分析表明,静叶根部较高的损失系数一方面与较强的激波有关,另一方面与端壁过大的抽吸流量导致的堵塞有关。改型设计应从降低根部入口激波强度或降低抽吸流量,即增加抽吸背压或缩小抽吸面积入手。  相似文献   
110.
孙士珺  陈绍文  刘维  王松涛 《推进技术》2018,39(12):2710-2717
为探索更优的轮缘子午造型方式,进一步优化低反力度转子性能,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对两级低反动度高负荷对转压气机第一级风扇转子的三种不同轮缘造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直线轮缘型线相比,凸凹波浪型(正弦曲线)轮缘可提高通流能力,降低叶尖进口激波强度,但同时增加了叶根出口结尾激波强度,转子峰值效率降低0.37%,峰值压比下降;凹凸波浪型(正弦曲线关于直线的对称曲线)轮缘通流能力最低,尽管叶尖前缘激波强度增加,但近尾缘区域凹形造型使得根部出口结尾激波强度大幅降低,转子峰值效率提升了0.05%,峰值压比上升。需要指出的是,与直线型轮缘相比,采用波浪型轮缘型线的失速裕度均下降。合理的轮缘型线是在降低叶尖反力度和负荷,确保不发生附面层分离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叶尖前缘激波强度和叶根结尾激波强度,提升转子气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