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小波函数引入到杂交应力元中,以其尺度函数作为插值函数,构造了二维四节点和三维八节点的B样条小波杂交应力元.将数值算例结果与理论解和Abaqus软件计算结果相对比,本文所构造的新型单元具有计算精度高、对单元划分密度不敏感、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有限元素法的位移模式求解复合材料层合壳体的稳定性问题。采用的元素是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影响的 Mindlin 类八节点等参壳体单元.几何形状可以是轴对称的或非轴对称的,外力载荷也可以是轴对称的或非轴对称的分布载荷,同时还考虑了由内外温差引起的“热载”。计算程序用标准的 FORTRAN—Ⅳ语言编制。具有计算时间短、通用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在通过几个考核例题之后已能对实际壳体进行稳定性校核和设计计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英治  柳春图 《航空学报》1986,7(6):553-558
本文在Reissner型平板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一般解~[2,3]的基础上,采用应力杂交法构造高阶奇异元。由于采用了奇异元并解决了单元协调问题,使得Ⅱ型、Ⅲ型应力强度因子均获得较好的计算精度。本文计算了有限尺寸板复合型弯曲应力强度因子,并对Reissner型板若干力学特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董玉锋  吴长春  黄茂光 《航空学报》1991,12(11):584-591
 本文通过引入单元内位移和优化处理的单元应力场,以计入剪切变形的板弯曲能量泛函为基础,导出适用于厚、薄板分析的四边形杂交应力元。内力场和内位移的合理选择避免了单元零能模式的出现、避免了解的剪切自锁现象。该优化单元显示了较好的通用性和收敛性。对关于剪切自锁的RCI判据提出了反例、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合杂交变分原理,使用含转角自由度的位移插值和CH(0-1)元应力模式,得到CHD(0-1)单元.它既满足杂交方法所要求的inf-sup条件,又有较高的位移、应力精度;和普通的八节点二次单元相比计算花费少;对单元几何形状不敏感;能很好地模拟弯曲变形.数值试验结果支持了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建立M5Ⅲ车架计算模型过程中的结构处理、单元选择、载荷工况确定、模型约束及单元节点松弛、板元共面节点的处理、读入刚度单元的使用等问题作了讨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蔡一平  李力  薛克兴 《航空学报》1987,8(11):613-618
一、引言 在现有的文献中,复合材料壳体的稳定性计算,大都采用环元针对轴对称分布载荷的轴对称旋转壳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结构中有大量的非轴对称壳体,壳壁大都是变厚度,实际载荷也大多是非轴对称分布,并且往往还有由温度改变而产生的热应力,或称它为“热载”。为了解决这些更为广泛的实际问题,开展了这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求解瞬态热应力问题的杂交元方法面临Ladyshenskaya-Babuska-Brezzi(LBB)条件的检查,其稳定性难以保证,从而提出瞬态热应力问题的组合杂交有限元方法。建立瞬态热应力问题的基于区域分解的组合杂交变分原理及其有限元离散;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求解瞬态热应力问题的组合杂交元的数值性能。结果表明:在大宽厚比网格下,八节点六面体组合杂交元(CHH(0-1))可以获得与二十节点六面体元(B20)精度相当的位移计算结果和更好的应力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体—壳过渡元中产生“虚假应力”现象的根本原因,给出了两种改进方法。方案一是在采用体元应力应变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单元内位移、应变及应力的直接修改方法;方案二是将采用壳体应变应力状态的三维体—壳过渡元推广到轴对称,给出了具体公式。通过几个算例将上述两种方法与改进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案均大大改善了轴对称问题体壳过渡元的“虚假应力”现象,相比之下,前者公式简单,更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刘志武 《推进技术》1986,7(4):15-21
用于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柔性接头,承受燃料室内燃气压力产生的轴向载荷,基本上是轴对称应力状态.由于使用橡胶材料作为弹性件,使得柔性接头的变形较大.为处理这种轴对称大变形问题,计算机程序“LES”采用八节点曲边四边形环状等参数单元,逐步加载求解.经过多次实例计算,表明该程序可以满足设计需要.与实验数据对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轴对称结构的有限元离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学昌  何洪庆 《推进技术》1996,17(3):40-42,71
介绍一种利用高精度等参环元对轴对称结构进行有限元离散的方法(也可用于平面结构的有限元离散)。这种方法可方便地离散由多种材料构成的复杂轴对你结构,可单向和双向对局部单元加密,可对边界移动和结构间隙问题作有效处理,且可通过离散程序自动优化单元排序以减小总刚度矩阵的规模。离散后的结构可直接用于有限元分析。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离散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叶片参数化有限元建模与罩量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网格变形技术提出了一种叶片参数化有限元建模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实现叶片参数化有限元建模的优点,同时能够在保证叶片有限元网格拓扑形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叶片优化设计过程中的网格自动更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叶片罩量优化设计的灵敏度分析技术,建立了叶片罩量自动优化一般设计流程,开展了叶片实例优化设计应用研究.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初始设计,罩量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应力分布,降低叶片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玮  熊昌炳 《航空学报》1982,3(4):61-70
本文用有限元法对三维弹塑性的应力与应变进行了分析,文中将非线性求解和数值积分做了改进,使计算时间缩短;三维元素的各种信息自动生成,提高了输入数据的精度和效率。用本法计算的各种实例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二者吻合甚佳,能满足工程上所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适应混合网格的脱体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扬  张来平  赫新  邓小刚 《航空学报》2016,37(12):3605-3614
基于混合网格和CGNS(CFD General Notation System)数据结构,建立了一种各向同性加密/稀疏的网格自适应方法。在悬空点的后处理中,让含有悬空点的单元转化为任意多面体,从而简化了自适应单元剖分模版,同时自适应网格单元之间可完全相容,自适应生成的网格能够直接用于可处理任意多面体的流场求解器。将该自适应方法与脱体涡模拟(DES)算法相结合,开展了65°后掠三角翼大迎角流动的数值模拟应用,并与初始网格的模拟结果进行了详细比较。对比表明:采用网格自适应方法适当增加局部网格量,能够以较小的成本迅速提高三角翼背风区的空间分辨率,增强数值模拟对小尺度涡系结构的解析能力,从而弥补了基于混合网格的脱体涡模拟中常用二阶格式计算的空间分辨率相对偏低、不利于湍流多尺度结构精细模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速欠膨胀冲击射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体积法对轴对称可压缩的N-S方程进行离散,对喷嘴的超声速垂直冲击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网格的划分采用非结构性网络,得到详细的波系结构,激波形状和位置与实验相吻俣,大压比下,壁面上冲击中心区域压力相对低,分布较平坦,压力最大点所在位置偏离中心冲击点,并且在近壁处有回流。  相似文献   

16.
尹泽勇  杨治国  陆波 《航空学报》1993,14(10):477-483
由于初始热应变表达式不当及不能完全实现泊松效应,以往建立的体-壳过渡元会导致不真实的大应力。本文采用壳体应变-应力状态作为过渡元中的应变应力状态,给出~种新的15节点体-壳过渡元列式,从而解决了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算例表明了这种过渡元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方法既适用于其它类型的过渡元,对于其它处理体-壳组合结构的方法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用奇异性杂交应力元及等参元计算平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和J积分的方法。实际计算表明,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计算时间短,便于实际应用。文中给出三个算例。各例分别采用216~256个自由度。计算结果同解析解及其他奇异元的解进行了比较。各例算得的应力强度因子值,均同解析解相差仅1~2%。每例中由4~6条路径求得的J积分值,其分散度均在±O.7%以内。 计算在TQ-16机上进行,程序编译约6~7分钟,每例的计算时间约6~8分钟。  相似文献   

18.
王秀喜  陈锋  吴杰 《航空学报》1989,10(3):187-191
 边界元法用于分析非线性问题和动力问题时,在最终得到的积分方程中同时包含边界积分和区域积分。通常的做法是对区域积分项采用常值有限元离散,这需要用很密的网格才能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