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近期发展的三项流态观察与显示技术,即彩色氦气泡流态显示,复合式片光流态显示和计算机控制的彩色图像流态显示技术。给出了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简要地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液晶膜流动显示技术,并且较全面地介绍了在低紊流度风洞,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中,进行应用试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PIV技术已成为大型风洞重要的流动测量和显示工具。在概述美国全尺寸风洞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美国国家全尺寸空气动力设施全尺寸风洞中的PIV系统设计,探讨PIV技术在全尺寸风洞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为国内大型风洞中PIV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液晶显示方法研究管内马赫数4拟似冲击波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压力-真空型超声速风洞中, 剪切应力敏感的液晶表面流动显示技术被用来研究方管内马赫数4拟似冲击波的超声速流动.实验是在日本室兰工业大学的超声速风洞中进行.它提供了关于测试表面流动结构的定性信息,诸如湍流边界层分离和再附, 以及边界层流动的维数等.液晶显示结果与纹影实验照片和油膜方法进行比较,证实了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面流动显示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理解氦气鼓泡获取液氢过冷度的冷却行为,优化设计冷却系统,基于集总参数法,建立了氦气鼓泡冷却系统的热力学模型,考虑了气泡界面能和压力对系统冷却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氦气注入液氢内时瞬时传热传质过程,讨论了各个影响因素。与液氢试验数据对比,热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可精确预测氦气鼓泡冷却液氢的热力学过程。研究了相关因素对过冷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氦气鼓泡方法可将液氢过冷至三相点处;在额定工况下,氦气消耗量基本上是液氢消耗量的7倍;增加氦气鼓泡速率、降低氦气鼓泡温度、减少环境热侵、减小贮箱气枕压力,均可有效改善液氢过冷度。  相似文献   

6.
高速巡航飞行时,机头的流动特性对大型民机的耗油率以及驾驶舱的舒适程度都有影响,民机高速巡航飞行时要求飞机头部尽可能不存在分离流动,高速气流在机头舷窗位置不出现激波。通过风洞试验.在FD-12高速风洞中得到了某民机头部的压力分布、彩色油流照片以及PIV宅间流场显示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巡航状态下,机头表面主要是附着流动,来流马赫数为0.82时,机头舷窗后方局部出现超声速区。  相似文献   

7.
氢气泡显示流动的跟随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湍流中散射粒子的跟随性理论计算、分析了氢气泡显示流动的跟随性问题,得到了氢气泡所能跟随的湍流脉动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8.
流场显示在超、跨声速平面叶栅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用油流显示法在SB301超,跨声速平面叶栅风洞的试验研究。用油流显示法准确地显示了压气机叶片表面层流附面层分离泡的准确位置和气流在叶栅通道中产生气流旋涡的形状,以及在涡轮叶片表面上的激波位置。在叶栅试验中,用油流显示法并结合试验中的叶片表面M数的分布的测量,是观察叶片表面气流流动情况的的最经济和最直观的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墨水喷注法在叶栅试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温气冷堆(HTGR)一回路氦气轮机直接发电装置的氦气压气机中,工况最为恶劣的高压级进行性能研究。首先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高压级实验叶栅的气动性能,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其性能,给出了40%~130%设计转速的流量-压比和流量-效率特性曲线,并进行了叶栅内部流动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氦气压气机高压级性能较好,可应用到氦气压气机整机研制中。  相似文献   

10.
后向台阶层流分离湍流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是应用 LDV及氢泡显示技术在水流中进行的。得到了剪切层厚度、涡量厚度、拟序结构以及再附后壁面切应力、边界层形状因子等的变化规律。对流动再附后壁面附近带条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动再附后 2 0倍台阶高度处形成湍流边界层  相似文献   

11.
对边条翼双垂尾布局模型的流场进行了激光片光源显示实验研究。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三元实验段进行。实验记录了沿机身轴向从边条到垂尾后缘共8个剖面位置的流动状态。测试迎角范围10°~35°,风速4m/s。通过边条涡流场随迎角的发展和破裂特性与前期双垂尾抖振实验获得的模型垂尾抖振响应特性的对比分析发现:垂尾翼根弯矩、翼尖加速度响应随迎角的变化均与边条涡的发展状态、是否破裂以及破裂程度密切相关。从而得出结论:边条涡破裂是引起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在FL-8和FL-5风洞完成的一个三角翼飞机模型展向吹气全模测力和机翼半模流态实验中的襟翼展向吹气的气动效果,并且与同一模型在同一风洞中所得到的吹气襟翼结果进行了比较。 明确了在大偏度襟翼上展向吹气,产生的集中涡是“肩线涡”,而不是“喷气涡”。指出涡控制是襟翼展向吹气增升的重要原因,而不应单纯归结为边界层控制问题。通过对喷嘴形状和参数的优选,实现了用当前发动机实际能提供的小的吹气动量系数(约0.012)取得与吹气襟翼相近的升力增量。从而有可能显著地改善飞机的着陆性能。首次采用了“两叉喷嘴”,使整个襟翼面的流动获得改善。由于这项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不占用机翼内部空间、生存力强,因此可望成为飞机设计中一种可供选用的动力增升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一台TSI 9100-7型两分量激光测速仪改进为可测三个速度分量的LDV系统,并用于测量风洞中椭球体模型、双三角翼模型大迎角下的复杂流场三维速度分量。流场横截面内的速度矢量分布与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流态显示结果相符合,并对涡流场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速聚焦纹影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焦纹影技术能对垂直于光轴的特定平面内的流场细节进行显示,该特点使其成为近年来被重新研究的流场显示技术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了锐聚焦深度、非锐聚焦深度、灵敏度和清晰度等指标情况下,结合风洞实际情况,研制了一套聚焦纹影装置。主要在均匀照明流场、切割光栅的制作和不通过成像屏的高速相机直接记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显示结果,并在小激波风洞上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工作。同时,对采用聚焦纹影显示高速变化的流场也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特性与机理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平面形状的边条翼布局模型分别作了双垂尾抖振实验和涡流场激光片光源显示实验研究。抖振实验测量了两种模型双垂尾的翼根弯矩响应和翼尖加速度响应,涡流场显示实验记录了两种模型上典型位置上的涡流场发展状态。通过边条涡流场随迎角的发展和破裂特性与模型垂尾抖振响应特性的对比分析发现:(1)垂尾翼根弯矩、翼尖加速度响应随迎角的变化均与边条涡的发展状态、是否破裂以及破裂程度密切相关;(2)主翼后掠角较大的情况下,机翼前缘涡与边条涡相互干扰,不但加快了涡的破裂使得双垂尾抖振起始迎角减小,而且使得垂尾的抖振响应较大。  相似文献   

16.
应用PIV研究二维后向台阶起动涡流动结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广云  申功炘 《航空学报》1996,17(3):257-264
采用适合于低速水流的白光气泡 PIV技术以及氢泡时间线流动显示技术在水槽中对绕二维后向台阶的起动涡瞬时速度场、涡量场进行了定量测量和流谱观察。得到了起动涡涡量的最大值、总环量、涡的尺度及涡心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曲线 ;并观察到起动涡发展的 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飞机加改装部件绕流脉动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岬嵋  王剑 《航空学报》2000,21(4):326-329
现役飞机的加改装或改型 ,是赋予装备新功能、提高装备性能和综合战斗力的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在加改装工程中,防止发生加改装部件的结构振动是一个较为突出的技术难点 ,而导致飞机部件结构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是其绕流产生的非定常气动载荷。描述了飞机加改装部件绕流的典型流态及其脉动压力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加改装部件外形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介绍了绕流脉动压力风洞实验数据与飞行实测数据间相关性研究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利用小尺寸风洞进行亚跨声速挂弹/载机干扰试验的试验技术,该试验技术是在小尺寸风洞内进行挂弹/载机局部干扰试验,可以测量挂弹投放过程中作用于挂弹及其折叠尾翼上的气动力和舵效率。为验证该试验技术,选取了某空射型导弹进行了挂机干扰试验验证,试验前对局部干扰流场和完整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局部干扰流场与完整干扰流场流态基本一致。试验结果表明,小风洞对局部流场的模拟可以取得合理的试验结果,该试验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