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飞行需求的航路动态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空域与飞行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以及目前空域管理运行模式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飞行需求,提出了一个航路动态调整模型.模型在考虑空管的实施情况、空中交通流量情况和天气情况相关的条件下,对航路进行动态调整,动态的开放和使用临时航路,优化航路区域容量从而减轻航班延误.然后利用动态规划及整数规划方法相结合,求解模型得出航路动态调整的最优方案.最后利用典型空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大大减少航班延迟成本与航路管理成本,优化空中交通的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空中交通需求,我们在提升空域系统容量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但空域仍变得越来越堵,延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空中交通拥堵问题是空中交通供需求失衡的反映,更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反映,但同时又降低了人们的出行质量。与此同时,美国、欧洲与我国空域面积相近,飞行量数倍于我国,但却呈现另一幅景象,除了空域管理体制、空域要素配置比例以及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外,我国空中交通规划本身也值得反思,特别是起着核心统领作用的骨干肮路航线网络规划更应顺应政策环境、技术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转变理念思路,尽量让拥堵不要发生在航路上,更不要发生规划思路上。  相似文献   

3.
2030年新一代空管系统全面建成,实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安全、高效、顺畅,实现空域资源集约高效运行,全国航路航线非直线系数降为1.05,降低了航班运行成本。在整体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实施中,科学规划航路与管制区布局相互匹配对于加速飞行流量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空中交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空域拥挤问题,特别是在繁忙的终端区和航路上,并因此导致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事故隐患。空中交通网络的拥挤,其原因主要是机场、终端区、航路交叉点的容量限制造  相似文献   

5.
张军  蔡开泉 《国际航空》2008,(10):32-34
空域资源的合理规划与使用是满足未来空域多元化与灵活性需求、促进航空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空域规划技术是现代空中交通管理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对于优化我国民用航空空域资源、指导我国特殊空中交通管理体制下的空域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日渐增大,空域结构及交通流分布的不合理性导致空中交通管制与飞行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鉴于机场进近区是限制空域运行能力的主要瓶颈,针对如何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从而提升空域容量进行了进近区扇区规划,提出了考虑飞行流量、冲突发生的位置以及空域运行情况等因素建立的扇区容量均衡模型,利用霍夫曼编码原理进一步找到了扇区边界,并验证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空中交通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空域系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有限的空域资源、空中交通拥挤导致效率下降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导航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导航从引入至今,对航空业有很大贡献,但由于其对传统地基导航设施的依赖,航空器在航路和飞行程序上有着很大的限制,只能从一个固定的导航台飞向另一固定的导航台,极大地限制了点到点飞行的灵活性,传统导航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民航业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空域容量、飞行效率等问题,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性能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航班流量持续增长,在我国现有空域管理体制下,有限的民航可用空域资源与持续增长的飞行流量之间的矛盾变得愈发突出,给民航空管运行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保证飞行安全,降低冲突调配难度,在航路运行中,空管部门往往利用搭建空中立交桥的空域使用手段来缓解管制运行压力,降低管制运行风险,但立交桥的固化使用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域资源的使用效率。为解决该问题,空管部门提出了应用单向循环进行航路改造的思路。本文从空域管理视角阐述空中立交桥的概念、成因、利弊以及单向航路改造对空中立交桥所产生的影响,以期更多人能对该问题有所了解,并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
引用所需导航性能(RNP)概念,利用导航性能精度划分空域类型,以及实行区域导航(RNAV)和优化的航路结构,将是适应未来空中交通需求、提高空域容量和飞行效率的积极方法。针对未来 CNS/ATM 系统的实施,有必要建立这种国际标准的分级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民航空域管理职能的不断拓展,空域评估已成为推进空域资源集约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推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但由于空域评估工作在我国发展较晚,还存在整体评估工作不够系统规范,技术标准不够健全,支持工具欠缺、专业评估力量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持续完善和改进。一、空域评估重要性及国际进展(一)空域评估的必要性随着空域容量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空域资源紧张成为民航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在现行空域管理体制机制下,主要依靠空域资源要素增加的模式提升容量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目标和要求为了在新航行系统(FANS)支持下全面取得飞机运行效益,在空中交通管理(ATM)上应达到以下目标:实现有利于航空公司的优选航路和优化飞行计划;实现在飞行中灵活改航的动态航路计划(DARP);缩减三维飞行间隔,提高空域利用率;在充分发挥机场容量情况下,减少空中等待,减少延误,实现四维导航,提高航班正常率;对无着陆导引设备的机场实现非精密进近,并能降低决断高度,降低对超障净空的要求;成为自主式飞机,有更多可供着陆  相似文献   

12.
<正>一、PBN的概念基于性能的导航(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PBN)是国际民航组织在结合各国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性能导航(RNP)的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运行概念。它将航空器机载设备能力和卫星导航及其他技术相结合,涵盖了航路、终端区进离场、进近、离场等飞行的各个阶段,提供更加精确、安全的飞行方法和更加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PBN是指在相应的导航基础设施条件下,航空器在指定的空域、航路航线、仪表飞行程序飞行时,对其系统精确性、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性能要求。精确性:是指在空域、航路或程序范  相似文献   

13.
动态空域配置旨在通过对各类型空域功能块的设计、构架、配置和使用,实现空域的动态配置功能,使管制空域灵活地匹配空中交通实际变化的需求。在此概念下建立了以最小运营成本为目标的航路调整规划模型,在模型中考虑某些航路段可以动态地开关-闭合,引入动态航路的开放成本和使用成本,以最短开放时间、最大管制负荷和航路复杂度、安全性为约束条件,采取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用模型制定的优化策略,充分利用了空域资源,减少了延误损失,总的航班运营成本减少了15%。  相似文献   

14.
航路交叉点的承载能力是决定航路容量的关键因素,而研究交叉点的潜在冲突与航路构型是提高交叉点容量的有效方法.首先根据国内现有几大主要航路构型的运行现状,提出构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总结.然后建立基于影响航段的交叉航路冲突模型,分别讨论了航路交角、航班流率、安全间隔3方面对平均冲突数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流法和降维法两种扩容方法,通过容量模型和数值分析计算,把三维交叉航路降为二维简单交叉航路,把"米"字型航路改为"井"字型航路,验证了降维法更具有可行性.研究表明,"井"字型航路可以增大航路网的现有容量,是提高空域利用率和运行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确定飞机最佳航路爬升时机对提高飞行安全与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以北京区域管制的穿越间隔标准为例,根据几种典型航空器型号、起飞重量、不同高度层等相关因素,编程计算穿越高度层前所需的间隔,再考虑飞机调速情况做出修正,最终确定了航路飞行阶段飞机的最佳爬升时机.研究结果可提高管制员工作效率、增加空中交通流量,并可用于容量评估及空域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南中国海空域是连接亚、美、欧几大洲的重要的国际航路空域,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由外国人执管。在国际民航组织的大力支持下,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增强和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南中国海空域管制权终于在2001年11月2日交到了中国手中。南中国海空域管制权回到中国手中,该空域航路除了得到高科技、具备国际标准的设备、人员的保障外,该空域的航路结构调整和重组也得以展开,如在原来两条主要航路的基础上新增四条平行航路,原来绕道外海上空的航路此次直接取道海南岛上空,并将在一定空域缩小飞行的垂直间隔和侧向间隔。负责南中国海空域管制的中国民航三亚责任区的启动,对中国民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推动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水平的国际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航空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加,基于传统运行方式的航路结构难以满足航班量增加的要求,航路和终端区空中交通拥堵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飞行安全,降低了运行效益。为此,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必备导航性能的概念,在这个概念的影响下,全球航空运输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空域容量是实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尤其在雷雨天气条件下空域运行容量精准预判,是流量管理战术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本研究目的在于介绍一种量化评估天气对空域容量影响程度的计算模型,以及在流量管理战术阶段应用该模型的方法,并为开发气象和流量管理人员协同决策支持工具提供参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天气对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影响出发,选取流量管理员重点关注的五个关键气象指标,包括回波强度、降水强度、云顶高度、覆盖范围、位置趋势。研究结合运行实际进一步给出指标等级划分标准,运用指标权重提高了模型对不同空域结构的适用性。最后,通过选取典型场景进行实证研究,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得到初步验证,在战术流量管理阶段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航路耦合容量的协同多航路资源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勤  胡明华  张颖 《航空学报》2011,32(4):672-684
针对中国当前航路空域拥挤日益严重的问题,分3个步骤进行解决:第1步,对空域管制单元之间存在的交通流耦合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空域管制单元耦合因素的航路容量模型;第2步,为反映不同类型航班对计划到达时间变动范围的不同接受程度,定义了航班的延误成本函数和改航成本函数;第3步,在上述两步的基础上,为充分利用可行的航路空域资源...  相似文献   

20.
民航业迅速发展,空域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科学合理地评估空域容量是解决空中交通流量瓶颈的关键,同时也为制定流量管理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我国体制的特殊性,军航活动一直是我国空域资源限制的重要因素。研究并详细分析军航活动对扇区容量损失作用的机理,定量地评估军航活动对扇区容量的影响,建立军航活动影响下的扇区动态容量评估模型,结论表明模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