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风沙流中沙粒相浓度的高频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内采用高速CMOS相机记录了定常来流条件下运动沙粒的图像。根据二进制图像标记像素的连通性,从数字图像中提取相机拍摄区域内沙粒的数量N,由此计算得到风沙流的瞬时含沙量q。获取图像的同时,使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MiniCTA配合55R49热膜探头测量观测域上方主流位置和跃移层顶部附近的风速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定常风速下,瞬时含沙量也是非稳定的,为了真实的记录瞬时含沙量的变化,测量频率至少需要在100Hz以上。定常风速下,高浓度风沙流含沙量的最大波动幅度可达到其时均值的50%以上;而当定常来流风速值在沙粒起动风速附近时,低浓度风沙流的含沙量具有明显的间歇性。  相似文献   

2.
转静件碰摩模型及不对中转子局部碰摩的混沌特性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刘献栋  李其汉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361-365,456
本文从经典碰撞理论出发,建立了一种应用广泛的碰摩模型,分析了两种特殊情况,并给出了适合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碰摩模型。建立了考虑静子本身刚度的不对中质量偏心转子碰摩的动力学方程,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分析表明,系统除了具有各种形式的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外,还具有丰富的混沌运动与分叉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电敏感元件的摩阻天平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阻天平是直接测量作用在飞行器模型表面摩阻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压电敏感元件的压电效应进行摩阻天平设计的情况。天平主体采用悬臂梁结构,通过在悬臂梁上对称布置的压电陶瓷片进行摩阻的测量,利用压电陶瓷片的方向选择性来降低模型表面的压力对摩阻测量结果的交叉干扰。在设计中,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采用力电耦合模型,对天平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设计制作了用于激波风洞试验的摩阻天平,并对摩阻天平进行了校准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天平的灵敏度、频响和稳定性均能满足激波风洞摩阻测量试验的要求,通过压电陶瓷片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模型表面分布不均匀的压力对摩阻测量输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祝长生 《航空学报》2005,26(3):349-355
研究了主动电磁轴承支承的单盘柔性转子系统在磁轴承失效后转子坠落在带有固定间隙的滚动型备用轴承上的瞬态响应,分析了备用轴承的各种参数对瞬态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系统出现了以自由落体-碰撞弹起-自由落体为特征的在间隙圆底部的摆动运动、以碰撞弹起-加速落体-碰撞弹起为特征的在整个间隙圆范围的碰撞型回转运动以及轴颈与备用轴承始终接触在一起的摩擦型回转运动等3种运动形式。碰撞型回转运动实际上是由碰撞过程中部分周向的摩碰引起,而摩擦型回转运动是由轴颈与备用轴承之间的全周干摩擦所致。碰撞型回转运动和反向摩擦型回转运动对备用轴承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一种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并对该风力机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改变叶片安装角,对不同风速下风力机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其次对叶片进行正装和反装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叶片反装时,在同一风速下安装角为-6°时功率最大,此外对安装角为-6°时的多个风速进行实验研究,发现随着风速的增大,每个风速下的最大功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动载对管内沸腾两相流传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旋转状态下的单相水及加热单相水至沸腾的两相流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对热耗散、流型、流阻及传热的分析与计算,研究了动载对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载强烈影响两相流动(尤其是流阻)和热传递方式,增大了流体的流阻和热损失,并削弱了流体的得热能力.动载引起的冲击交混流改变了管壁温度的均匀性和变化规律,即随着过载的增大,在一定范围内,管壁底部温度降低,顶部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扭矩特性分析是航空发动机起动仿真数学模型建立的重要环节,其中摩擦阻力矩因缺少相应的经验公式难以确定。为了得到起动过程的摩擦阻力矩,借助于某型发动机台架试车数据,根据转速变化率与扭矩的关系,在冷态和热态2种条件下分别对转速变化率和阻力矩进行计算,得到了冷、热态下发动机起动过程摩擦阻力矩,并分析了大气温度对冷态阻力矩的影响规律。以此建立起动过程数值仿真模型,完成了摩擦阻力矩对起动过程转速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摩擦阻力矩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在冷态条件下,随着大气温度的降低,摩擦阻力矩逐渐增大;起动过程转速变化率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涡轮盘蠕变可靠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ADINA程序计算的涡轮盘盘缘蠕变位移量的有限个结果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Monte-Carlo法对基本随机变量进行随机抽样,并基于随机有限元方法思想用人工神经网络代替有限元程序计算涡轮盘盘缘蠕变位移量,进而分析涡轮盘蠕变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荧光油膜的全局表面摩阻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表面摩阻传统测量方法的单点性和间接性,探索了荧光油膜进行全局表面摩阻分布的直接测量方法.建立了表征荧光油膜厚度与表面摩阻之间关系的油膜控制方程,引入附加约束和积分最小化方法,采用变分迭代方法求解表面摩阻分布.研制了可用紫外光激发的荧光油膜,采用紫外光源和高分辨率CCD相机,建立荧光油膜表面摩阻测量硬件系统.针对特定的三角翼模型进行了表面摩阻分布测量实验,获得了高分辨率的表面摩阻分布和相对幅值分布,并与文献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表明了基于荧光油膜的全局表面摩阻测量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激波/边界层干扰表面摩阻统计特性,对马赫6柱-裙构型的激波/湍流边界层流场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推导了柱坐标形式的时均摩阻分解公式,将其与对流效应、流向不均匀性效应、分子黏性耗散效应、曲率效应和湍动能耗散关联起来,在此基础上对摩阻脉动和时均摩阻的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概率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干扰区内摩阻脉动概率密度明显偏离正态分布,摩阻脉动在该区域的间歇性较强,这与湍流脉动在激波干扰后存在显著内在可压缩性效应有关;谱功率密度结果表明摩阻脉动的能量在干扰前中频部分的能量占据主导,峰值对应频率约为0.14,干扰区后附近区域峰值位置转移到高频区域。采用摩阻分解公式对激波干扰前后的时均摩阻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时均摩阻的主要贡献来自分子黏性耗散效应和湍动能耗散效应;在激波干扰前分子黏性应力效应占据主导位置,干扰后湍动能耗散效应占据主导位置;激波干扰后对流效应明显增强,曲率效应的贡献在激波干扰前后基本保持不变;流向不均匀项贡献由正贡献变为负贡献,且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这主要是由压力梯度项的变化导致的。对分解后各项积分内函数沿法向分布的分析表明,分解后各项在边界层内分布呈现较大的差异,特别地,湍动能耗散项...  相似文献   

11.
火箭橇系统的摩擦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火箭橇动态试验非线性和非定常特点,以及火箭橇与轨道的摩擦特性,对某型火箭橇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模和流场数值模拟,界定了不同运动状态的动力学特点,得到了系统的气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60~90m/s速度条件下,该型火箭橇阻力系数约为0.58,升力系数约为0.003,气动力主要表现为气动阻力,升力与火箭橇自重相比相对较小,约占自重的0.5%~1.2%。同时结果表明,火箭橇运动速度是影响摩擦因数的主要因素,摩擦因数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基础上,确定了幂函数形式的摩擦因数计算公式,公式以运动速度为底数,系数为2.554,指数为-0.756。并在多种工况下,对火箭橇运动参数进行预测和验证,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ddresses estimation of motion from the optical flow observed by an airborne down looking electro-optical sensor. The paper is in two parts. Part I addre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a velocity-to-height ratio estimation algorithm and its principal error characteristics. In part II, it is shown how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motion estimator can be integrated with additional on-board sensors to provide a complete autonomous navigation system. Part I as presented here is a summary version of the full length paper.? The algorithm implements recursive registration of successive images by using the gradient of a similarity function between them to control the tracking of their relative shift. The shift estimate provides velocity/height information. Substantial saving in memory and computation a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full frame registration is achieved by using only a single line in the TV frame. Stochastic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image, terrain and vehicle velocity perturbations are used in the analysis. The choice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similarity function in th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is addressed. Performance analysis indicates very small error variances, as illustrated by numerical examples.  相似文献   

13.
Study on Friction Torque Loading with an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precisely impose friction on aircraft and weapon actuation systems, presents a new friction loading method characteristic of “torque-zero velocity” switching control with an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As the general Stribeck friction model has little related to static friction, it proposes a “torque-zero velocity” switcher, in which a zero-velocity controller is developed to load the static friction and a torque controller the kinetic friction. With the help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this article designs a “torque-zero velocity” switching controller and, correspondingly, provides a “dual-threshold judgment” algorithm.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carry out the static and kinetic friction simulation with an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a 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algorithm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EHLS).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EHLS is mainly limited by the actuator's motion disturbance, flow nonlinearity, and friction, etc. The developed controller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nonlinear motion loading model. The problems of the actuator's disturbance and flow nonlinearity are considered. To address the friction problem, the friction model of the loading motor is identified experimentally. The friction disturbance is compensated using the obtained friction model. Therefor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main three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is easy to apply since the controller can be obtained just with one step back-stepping design. The st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is proven via Lyapunov analysis. Both co-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甚低速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陈新海 《航空学报》1993,14(1):95-98
非线性接触摩擦普遍存在于一般伺服系统中,它引起的低速爬行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变结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克服低速爬行,消除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静差,并获得较为简单的控制算法和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6.
光流算法作为一种载体速度测量方法,易受光照变化、物体相对移动影响,最终导致速度信息获取不准确。为了提高载体运动速度解算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核均值聚类算法优化的金字塔Lucas-Kanade光流测速方法(FKCM-金字塔LK)。该方法首先通过金字塔LK光流算法得到稀疏光流,然后使用模糊核均值聚类算法对稀疏光流数据进行聚类处理,最终建立光流与实验平台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准确的速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模糊核均值聚类算法优化的金字塔LK光流测速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物体相对移动对光流测速的影响,而且与现有其他光流测速方法相比,速度测量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空间摩擦学及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空间苛刻服役环境及其对空间摩擦学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空间环境对空间摩擦材料、空间耐磨材料和空间减摩材料摩擦磨损机理的影响。空间摩擦材料主要应用于空间对接机构及空间机械臂中,应具有稳定的摩擦力矩与优良的抗黏着磨损性能。空间耐磨材料主要应用于空间轴承、齿轮和密封件等部件中,如FeAl金属间化合物在高温下抗蠕变性急剧下降,常通过添加金属元素(Ce,Cr,Mn,Mo,Nb,W等)及固体润滑剂提高材料抗蠕变性能;Ti及其合金常通过表面改性改善黏着性;与基体结合性良好的耐磨涂层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善材料的耐磨性。空间减摩材料主要指润滑剂与自润滑材料,如软金属Pb、高分子材料PI和PTFE等,以及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氟化物和硫化物等,能较好地降低材料表面的摩擦因数。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亟须开发新型高性能空间摩擦学材料,建立摩擦学材料数据库,以应对国际航天技术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以起落架四点布局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摩擦力、侧向力和角速率等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全面分析研究了四轮无人机地面滑跑时的运动特点和受力情况,建立了四轮无人机地面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对全量非线性模型进行了起飞、着陆时地面滑跑情况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系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高精度飞行三轴转台作为一种半实物仿真模型,影响其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各种非线性环节和台体本身的机械特性。非线性环节包括摩擦模型的不确定性,各种干扰力矩和三轴之间的惯量耦合等,而机械特性主要包括台体的机械加工精度、三轴之间的安装垂直精度以及台体的刚度特性。本文主要考虑提高台体的刚度特性来对台体进行结构优化,并采用智能优化方法—遗传算法求解出台体结构的最佳截面尺寸。  相似文献   

20.
彭志军  李彬  崔阳 《航空学报》2012,33(10):1931-1937
推导了某型飞机前起落架回中凸轮最小压力角和最大压力角的计算公式。通过与其同类型飞机前起落架凸轮压力角的比较,指出某型飞机前起落架凸轮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上、下凸轮接触面比较光滑,其摩擦系数比较小,此时实际压力角大于最小压力角,凸轮可以顺利回中;使用一段时间后,凸轮发生了磨损,表面粗糙度升高,上、下凸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所需最小压力角相应增大;当凸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回中所需的最小压力角将大于实际压力角,导致凸轮不能回中。但是,当凸轮的压力角增大,摩擦力也相应的增大,对上、下凸轮的磨损也增大,导致摩擦系数增大;当转弯作动筒驱动力不足以克服上、下凸轮之间的摩擦力和下部构件的重力而使凸轮转动时,前起落架操纵转弯将会变得困难。在不改变某型飞机前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前提下,适当加大了凸轮的设计压力角,解决了前起落架凸轮不能回中的问题,并且前起落架可以顺利操纵转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