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NET平台的中小型企业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典型中小型企业车间生产的特点,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车间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B/S架构,所开发的系统从易用性和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制造是集成了信息获取、处理、反馈和相应多项技术的系统工程.智能化制造通过对制造流程中的信息进行自动感应和自主反应,形成了制造过程中的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3.
结合航天制造企业单件小批量、产研结合的生产特点,利用开源中间件产品开发了3层架构的制造执行系统。通过将工作流引擎与系统框架集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流转和实时的任务状态监控,建立了较完整的企业数据信息流通链路,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新建、扩建及改建的火力电厂一般均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目前在一些火力发电厂已投入使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工程质量、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系统处于部分或全部瘫痪状态,无法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结合多年参与火力发电厂消防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的经验对目前火灾发电厂火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探讨在系统施工的几个环节应解决的问题,从而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益模制造执行系统(eMan)是针对模具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过程,为模具企业量身定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益模制造执行系统以模具生产过程的管理为核心,考虑了企业信息化的整体需求,对模具企业实行从接单到交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航空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模式下及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员工的角色和作用,揭示员工与企业智能化转型发展之间存在的利益矛盾,结合航空制造企业实际,为实现航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与员工发展的双赢,提出思路、措施和方法等方面的建议。本文研究范围仅限于航空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售后服务的全价值过程,以及单一航空制造企业运营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控制系统以PLC为核心,称重传感器为检测元件,变频电机为执行元件的自动称重控制系统,实现了物料自动上料,动态定量称重,自动下料、封装等功能.改造后设备生产效率和称重精度都有所提高,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壁板自动钻铆行为及变形分析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航空企业已经大量配备了自动钻铆系统,并广泛应用于飞机装配过程中。国内部分企业虽已经购买了自动钻铆设备,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正在探索自动钻铆工艺参数优化、铆接过程微小变形控制等问题。本文从自动钻铆的工艺流程出发,分别从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和试验分析3个角度,总结了自动钻铆过程中铆钉和薄壁件的应力应变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劣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复合材料结构件铆接为背景,提出针对复合材料干涉铆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控机床是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基础性支撑装备,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制造,逐渐成为市场对生产体系的基本要求.机床的智能化是数控机床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机床产业应对个性化制造趋势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加工过程、操作与管理、加工能力的智能化.航空工业是典型的个性化制造领域,机床设计制造企业纷纷通过提高机床智能化水平、提高机床专业化程度、提供复合化加工能力,来满足航空工业对数控机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制造"理念的深入人心,制造业也开始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大量数据采集设备在车间投入使用,采集了车间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大数据技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大数据在制造企业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通用性的智能车间大数据处理平台架构,从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数据分析3方面讨论了车间大数据技术,给出了大数据技术在智能车间的应用方向。大数据技术在车间的广泛应用必将给制造行业带来变革,将智能制造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数据采集系统对于电机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数字化车间,以组态软件为核心处理层,通过工业以太网络采集生产设备参数、生产人员信息、物料信息、质量数据等关键生产参数,构建出车间生产现场综合数据的交换。基于该数据采集系统,可为智能制造上层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智能制造。  相似文献   

12.
工装配送是数字化车间智能物流的关键环节,工装配送的及时、准确直接决定着生产运行的顺利与稳定。针对制造资源有限约束情况下的数字化车间,提出了包括车间现场互借以及车间工装库配送的工装配送模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建立包括工位满意度、工装相似度和配送车辆数的目标函数,求解带模糊预约时间的多工位混合配送的配送方案,实现数字化车间中工装的精准配送。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生产排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已经成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推进本国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在航空制造领域,智能制造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现有数字化车间基础上,提出了涵盖基础物理层、中间管理层及顶端智能管控层的飞机结构件智能数字化车间架构,并对智能工艺、智能装备、智能管控等飞机结构件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为智能制造在航空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机智能制造远程运维的需求,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电机智能制造远程运维系统。从远程运维系统的整体架构、信息架构及试验验证平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远程运维系统可以对电机制造过程和现场应用过程中的电机参数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实现电机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平台的应用有助于企业提高电机生产质量,减少了电机运维成本,加快了电机运维服务响应速度,提升了售后服务水平,提高了电机的智能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多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建设航空发动机智能工厂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的方向。通过介绍国外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建设商用航空发动机智能工厂的关键问题,明确发展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具,促进产品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组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实现商用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某型航空机匣铸件改机加工,结合航空企业智能制造实施应用,通过制定攻关方案,选择铣车复合工艺路线、定制外购刀具,选择自制夹具,优化数控加工工艺,完成了智能制造模式某型航空机匣在航空制造企业工艺验证与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面向航空智能制造的DT与AI融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隋少春  许艾明  黎小华  刘顺涛  黄伟 《航空学报》2020,41(7):624173-624173
针对航空装备复杂制造场景下制造过程管控维度多尺度大、制造资源组成复杂性高、质量问题跟踪定位难度大等问题,结合数字孪生(DT)与人工智能(AI)技术特点,开展了面向航空智能制造的DT与AI融合应用研究。基于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应用现状,系统性地阐述了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融合机理,分析了支撑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融合驱动航空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融合驱动的AI控制中心构建涉及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加工制造过程自适应控制、智能车间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制造过程资源调度与优化决策、产品智能质量控制等应用场景,为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在航空智能制造融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面向航空线束的数字化制造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制约航空线束制造能力的瓶颈问题,从信息传递、人员因素和生产方式等方面开展了分析。结合当前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提出航空线束数字化制造的总体框架,从产品数据建模、工装设备、软件系统3方面提出航空线束数字化制造的解决方法,为构建信息物理相融合的线束智能制造系统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字线索和数字孪生的生产生命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深度应用,引发传统产品研发模式的变革。介绍了利用数字线索和数字孪生开展复杂产品生命周期业务过程建模与仿真、动态预测和评估,实现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虚实映射的产品规划与定义、模拟与分析、验证与确认的业务闭环。最后结合航空工业智能制造架构,给出在生产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思路,以提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Military Products From Commercial Lines” is a pilot program within the Air For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irectorate's Industrial Base Pilots Office. TRW's Avionics and Surveillance Group (ASG) is leading the program. This pilot program will demonstrate commercial-military integration by producing F-22 military avionics modules on 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production line operated by TRW's Automotive Electronics Group (AEG). To accomplish this requires a redesign of the modules so that they are producible using commercial automotive electronics processes. Dual use manufacturing also dictates establishing compatible business practices, manufacturing infrastructures and process technologies. Business practices that must be changed involve accounting procedures, contracting requirements, audit requirements and quality control. Manufacturing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s include incorporation of advanced concurrent engineering tools and process control software to allow economic production of small lot sizes. Process technology changes involve designing for production lines that are highly automated and compatibility with commerci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