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B777的研制过程中,波音公司除了用分析方法对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估算外,还通过结构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构试验着眼于新飞机的各个方面,包括用于新材料性能研究的小试片试验、机身长桥等结构元件试验、机翼上壁板等组件试验、机身部件试验乃至全尺寸静力和疲劳试验。为满足适航审查要求,验证结构分析方法,尽早发现结构缺陷,波音公司用两个完整的机体结构和一个单独的水平安定面进行了B777静力和疲劳试验。全尺寸试验大纲主要包括:飞机构型、试验硬件、载荷情况和施加方法、用于收集试验数据的仪器、试验进行中试验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飞机结构防腐剂涂层浸水试验和涂层驱水试验等试验结果的分析,考察了飞机结构防腐剂涂层的耐浸水性、驱水性及其协同作用等对2024-T3铝合金结构材料防腐性的影响,并对这些相关性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外航天运输系统防热系统,结构和材料的总体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近年来国外航天运输系统包括飞船、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等的防热方案的选用方向、防热结构和防热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高度概括与分析,采用了新的分类方法,介绍了各种新型的防热系统、结构和材料。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SAP2000,以两个框架结构为例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和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对pushover方法应用于不同高度的结构和几种不同的加我方式做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由pushover分析得到的结构破坏时的层间位移分布以及结构变形曲线、结构构件塑性铰的分布情况等.并使其结果与时程分析相比较,分析了pushover方法的不同加载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随着飞行器设计需求的提升,飞行器结构不断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飞行器新结构技术是飞行器结构发展需求的体现。本文从飞行器结构设计技术发展的维度出发,着重对近几十年来出现的飞行器结构创新概念及理念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形成了对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技术发展趋势的研判,分别从轻质/多功能结构、智能结构、变形/变体结构、仿生材料/结构和防隔热承载一体化结构5个方面展开介绍和分析,最后给出对航空和航天飞行器结构技术发展趋势的总结,这些结论可对后续飞行器结构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服务创新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服务创新动力因素分析,将环境因素内生化为服务创新的间接动力,系统分析了R&D投入、人力资本和环境因素等与服务创新产出的关系,初步研究了服务创新的动态动力结构,提出了R&D投入密集型、人力资本集约型和创新效率型三种服务创新动力结构,并对当前中国服务创新动力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RANS方程、线性有限元分析手段、映射点局部插值方法和逆距离动网格技术对气动和结构之间的耦合现象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气动结构耦合伴随方法,对气动和结构设计变量梯度进行了高效求解。最后结合自由曲面变形技术、梯度优化方法构建气动结构优化设计框架。选取飞翼布局民用客机开展气动结构串行与并行优化设计研究。在相同阻力水平的前提下,并行优化结果比串行优化获得了8.4%航程收益和8.3%结构质量收益。同时,串行优化设计结果在中翼段上翼面仍然存在明显激波,而并行优化结果呈现光滑的等间距等压线分布特征。因此并行气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充分挖掘气动结构耦合下的设计潜力,更有利于对大柔性气动结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结构分离面划分的重要性、合理性,并按照结构分离面划分原则,对某新机、Y7原型机、Y7-200A、B707、MD-82等飞机典型结构分离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移动登机桥举升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登机桥举升叉架受力分析计算,突破叉架结构的传统手工计算。借助于现代设计方法,在初步确定该结构的参数基础上,采用SolidWorks软件三维建模,通过COSMOSMotion插件对其工作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在COSMOSworks模块中,按照实际工况对模型进行约束及加栽、划分网格等操作,进行机构的结构有限元分析,校核该机构的结构参数,提高了举升叉架的设计效率和安全可靠性。通过实地试验,验证该机构参数的合理性及该方法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从地理结构、航线结构、全货机和腹舱、货源、市场份额和航空货运收益水平等角度对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可发现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前国外飞机复合材料结构验证的湿热环境模拟、设计发展验证及全尺寸结构验证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我国飞机复合材料结构验证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应用ANSYS对实际结构进行了热载荷下接触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孔边接触弹性模型、孔边接触弹塑性模型和模拟弹性边界孔边接触弹塑性模型等三种不断改进的模型,分别模拟了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以及固支边界和弹性边界。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表明弹性边界的弹塑性模型更为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冷挤压孔抗疲劳增寿机理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受力机理、金属流动规律、微观组织结构变化、显微硬度变化等方面对冷挤压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冷挤压孔的抗疲劳增寿机理,并对无衬套和带衬套挤压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分析和产业组织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出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市场集中度、行业壁垒、市场容量等因素的深入研究,判定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型,存在过度竞争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几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等离子喷涂粉末进行了成分、形貌和结构分析。对比国内研制的与国外生产的同类型粉末,结果表明,国产试制粉末虽然在粉末成分、形貌、粒度及其分布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外水平,但喷涂后涂层组织结构、密度及组成相分布等与国外同类涂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结合喷涂工艺对粉末和涂层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是航空涂层国产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贺小帆  刘文珽 《航空学报》2007,28(4):858-863
 腐蚀环境会加速裂纹扩展、改变结构原始疲劳质量,为进行腐蚀条件下飞机结构经济寿命评定,采用腐蚀条件下概率断裂力学方法和裂纹萌生方法对结构细节裂纹超越概率进行分析,采用二项分布得到指定使用时间下飞机结构关键件、单机和机群的功能失效概率,提出了腐蚀条件下的耐久性分析的功能失效概率控制方法,并对某型飞机结构进行了腐蚀条件下的经济寿命评定。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基于四面体单元的构架式天线机构结构复杂、收拢率低、运动副数量多等问题,基于3RR-3RRR四面体组合单元和基于3RR-3URU四面体对称组合单元分别提出了两种新型模块化可展结构。以3个组合单元组成的模块化结构为分析对象,首先,详细介绍了模块化结构的组成及虎克铰轴线布置,并利用组合单元本身的自由度数目及性质,采用拆杆-等效-复原的思想,应用螺旋理论和G-K公式分别对提出的两种模块化结构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了自由度数目及性质。其次,应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两种模块化结构进行运动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自由度分析的正确性。以完全展开和完全收拢时机构所占的空间体积比值表征该机构的收拢率,计算现有基于四面体单元的非模块化机构与提出的模块化机构的收拢率。最后,对比分析非模块化机构与模块化机构的自由度数目、运动副数目及收拢率。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RR-3URU四面体对称组合单元的模块化结构既能实现较大收拢率,自由度及运动副数目也相对减少,且组成大型天线时杆件类型较少。研究结果为该类模块化构架式可展天线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NiTi形状记忆合金记忆效应衰减行为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等原子比NiTi形状记忆合金经几种不同工艺处理后的记忆效应衰减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透射电镜对其微观组织结构作了观察,并从微观结构方面入手,对记忆效应衰减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测试特性的温度漂移是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研发中的固有问题,与器件制造的多个环节相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封装应力的隔离是消减传感器特性温度漂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详细分析封装应力隔离结构的引入效果及其对传感器测试特性的影响,以传统双桥式敏感结构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封装应力隔离结构对传感器附加干扰载荷抵抗力的提升作用,并分析了从其引入后对传感器敏感应力和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封装应力隔离结构可有效降低外部干扰应力对传感器敏感结构的影响,同时也会改变结构固有频率在内的传感器测试特性。因而,当封装应力隔离结构应用于高频型加速度传感器时,需通过优化结构质量分布、采用横向敏感结构等方法对提升结构自身固有频率及实现敏感方向与隔离变形方向解耦等问题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充气式月球基地防护结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彦  郑耀  关富玲 《载人航天》2014,(4):359-366
综述了充气式月球基地防护结构技术,包括总体设计要求和关键设计要点、柔性热防护结构的服役环境、功能需求、设计方法、材料选用等。并从结构冲击定位和强度分析、破坏响应分析、系统组成分析和自修复材料等方面,指出了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的必要性。介绍了现有的地面测试技术,包括热防护材料性能测试、展开动力学性能测试和太空环境模拟技术等,最后对防护结构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