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继研究结冰模拟对Y-7飞机纵向特性影响之向,本文又介绍了结冰模拟对Y-7飞机横向特性及舵面效率的影响,在讨论其试验条件及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对结冰条件下的飞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民用飞机整体油箱的布局形式和耗油顺序对飞机重量重心的影响,并对燃油箱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转子爆破、油箱惰化及结构疲劳等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了三种采用不同油箱分离面但采用相同耗油顺序的燃油箱,重点分析了燃油保持在外侧油箱对机翼根部弯矩的卸载作用和飞机重心在燃油消耗过程中的变化过程,并举例分析了三种油箱布局对典型装载的限制情况,为选择油箱分离面和选择耗油顺序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抛物线喷管型面参数对流动分离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抛物线喷管型面的3个参数——初始膨胀圆弧半径、入口角和出口角的变化对喷管流动分离过程的影响规律,模拟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抛物线喷管流场参数,获得了喷管流动位置、分离模态随集气室压强增加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这3个参数能够影响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喷管流场的发展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分离模态转换喷管压比(NPR)与初始膨胀圆弧半径呈正相关;通过合理设定入口角和出口角,可以推迟和缩短受限激波分离过程,为解决彭冠侧向载荷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飞机装配日趋向站位式、脉动化总装生产线方向发展。装配分离面的选择对飞机脉动总装生产线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直升机装配流程特点,探讨直升机结构分离面选择的利弊,研究直升机装配分离面对站位化总装生产线建设的影响,归纳了站位化总装生产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直升机总装生产线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涵信  张树海  田浩  张来平  李沁 《空气动力学学报》2012,30(4):421-428,430,463
通过引入依赖于密度的物面法向速度变换wr=-1/ρh1h2∫ozh1h2(e)ρ/(e)tdz,描述物理速度空间(ua,va,wa=u,v,w+wr)具有无滑移壁面条件的三维可压缩非定常连续方程可转换成变换速度空间(u,v,w)内具有无滑移条件定常连续方程.因此,采用定常壁面分离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再通过变换和研究wr的贡献,给出了三维可压缩非定常壁面分离的判则以及分离线附近的流动形态.研究指出,二维和三维情况下,都出现伴有壁外附着的壁面分离情况.数值模拟证实了理论和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舵面控制的外挂物分离仿真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耦合问题,需要对其气动性能、飞行性能和控制性能综合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围绕数值仿真中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控制方程与刚体动力学(RBD)方程的耦合求解、高效嵌套网格技术、耦合飞行控制系统(FCS)的气动/运动/控制的多学科耦合仿真的三个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针对以上技术难点,发展了一套基于舵面控制的外挂物分离仿真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舵面控制,有效改善了外挂物在分离过程中的姿态变化剧烈的现象,提升了分离安全性与分离品质;发展的基于舵面控制的外挂物分离仿真方法能够处理复杂运动边界的非定常问题,检验飞行控制律,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设计样本,建立神经网络响应面,以代替复合材料结构优化中的大量的有限元分析;将神经网络响应面作为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加上其他常规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模型的建立,再应用遗传算法(GA)进行优化,这可以实现设计分析与设计优化的分离。以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的重量优化问题为例,建立了重量响应面目标函数、强度和翘曲稳定性响应面约束条件;并通过NASTRAN进行有限元计算,以获取用于响应面训练的样本点数据。研究表明,该方法能以较少的结构分析次数,取得高精度的响应面近似模型,从而使优化效率大为提高。神经网络响应面能够获得与传统响应面同等,甚至更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霍建武  樊力 《飞行试验》1995,11(2):20-23
本文简要介绍了Y7H-500型飞机失配平特性适航飞试验概况,试飞方法和测试技术;讨论了Y7H-500型飞机的失配平特性。试验结果表明,Y7H-500型飞机的失配平特性符合CCAR-25部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民用飞机在投入营运之前,要按飞机适航标准进行适航取证试飞的要求,对Y7H-500型飞机进行了高速特性适航试飞验证。简要介绍了试验机概况、试飞方法和测试技术;讨论了Y7H-500型飞机的高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Y7H-500型飞机的高速特性符合CCAR-25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整体式粒子分离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整体式进气粒子分离器(IPS)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针对两种具有不同型面曲率的整体式粒子分离器的三维结构模型开展试验,重点研究了主流路流量、扫气比(SCR)、进口马赫数、进口砂粒浓度和分离器间距对粒子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粒径砂粒,两种模型分离效率均出现随着主流路流量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其中在主流路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型面变化平缓的模型分离性能要优于型面变化剧烈的模型;(2)两种整体式粒子分离器模型的分离效率均随扫气比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且这种规律与砂粒粒径无关;(3)随着进口马赫数的增大,两种整体式粒子分离器模型分离效率均仅出现小幅度减小,但在同一进口马赫数下,两种模型分离效率差异显著,最大达到6.54%;(4)采用C级砂时,可以认为粒子浓度对粒子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没有影响;(5)当分离器轴向间距减小或径向偏离轴线间距减小时,粒子分离器模型的分离效率将出现不同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霍建武  樊力 《飞行力学》1995,13(1):56-61
根据民用飞机在投入营运之前,要按飞机适航标准进行适航取证试飞的要求,对Y7H-500型飞机进行了高速特性适航试飞验证。简要介绍了试验机概况、试飞方法和测试技术;讨论了Y7H-500型飞机的高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Y7H-500型飞机的高速特性符合CCAR-25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γ-Reθ转捩模型对某可控扩散叶型(CDA)平面叶栅全攻角范围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叶栅实验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进口来流湍流度和雷诺数变化对叶栅表面层流分离、转捩以及角区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湍流度低于5%时,吸力面存在层流分离,当进口湍流度大于5%后,层流分离移除,但转捩会一直存在;随着进口湍流度或雷诺数增加,吸力面和压力面转捩位置均会前移;随着进口湍流度增加,吸力面角区分离会有所减小,雷诺数增加对角区分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DGY-7型汽车连杆微机测量仪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充分发挥航空技术优势,研制出DGY-7型汽车连杆微机测量仪,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DGY-7型汽车连杆测量仪采用电感测量工作原理,可检测各种汽车连杆的大小孔径、锥度等22个参数,分辨率0.2μm、...  相似文献   

14.
在准确分析目标隐身性能的基础上,对于目标面-线-面结构中导线与导体的连接问题,采用矩量法(MoM)进行分析.通过将结构中的导体与导线离散化,结合Costa基函数,很好地解决了目标面-线-面结构连接域中电流不连续的关键问题,获得了目标结构的矩量解和散射场.最后,通过Matlab编程与HFSS仿真进行比对,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结构中导线的引入使得隐身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并且验证了MoM法及Costa基函数在面-线-面结构散射场计算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隐身目标复杂结构散射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赫数对后掠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尖前缘翼诱导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壁面特性,着重强调马赫数影响。给出2.0≤M≤8.2、a≤35°分离流场中,锥型干扰区内主分离线和再附线位置与无粘激波角β0和迎角a的相关式,证实无粘条件是控制锥型区尺度的主要因素,面高超声速与超声速干扰流中二次分离随激波强度的不同发展,表明干扰流场的细致结构与可压缩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值模拟,分别针对扩压叶栅的设计工况与角区失速工况进行叶身/端壁融合与吸力面优化造型设计,分析其流场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并探究两种优化造型对压气机性能改善的机理。优化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优化造型吸力面凹陷,使得吸力面附面层厚度变薄,最大端壁融合位置靠近尾缘,角区低能流体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转移并减少,分离结构得到明显控制,损失降低;在角区失速工况下,优化造型吸力面凸起,最大端壁融合位置靠近前缘,使得前缘分离结构显著减弱,当流体在进入吸力面前缘时提前附着,前缘分离区减小甚至消失,损失降低。根据两种造型流场结构特点与控制机理,可构造出在多工况下具有显著作用的叶身-端壁融合造型。  相似文献   

17.
王何建  刘波  张博涛 《推进技术》2021,42(12):2675-2683
为拓宽大弯角扩压叶栅可用攻角范围,优化叶片吸力面流动分离结构,本文以一大弯角叶栅为研究对象,对叶片采用压力面到吸力面打通的双“C”型槽道结构处理,在保持槽道长度及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设置85%、80%、75%、70%轴向弦长四个出口位置研究槽道出口位置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特定攻角下,槽道出口位于吸力面角区分离线起始点之后、尾缘分离线之前,对吸力面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较佳;在全攻角范围,槽道出口则取在0o攻角对应较佳出口位置为好。为减小槽道内总压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SC”型槽道改进结构,在80%轴向弦长槽道出口位置处与双“C”型槽道以及原型叶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C”型槽道结构相比于双“C”型槽道结构,叶栅尾迹损失及槽道内总压损失减少,槽道出口射流速度提高,叶片尾缘处静压升高;相比于原型叶栅则能有效降低其在全攻角范围内的总压损失,基本消除叶片吸力面附面层分离,削弱角区分离,提高叶栅的扩压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气道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LU-SGS隐式推进方法及ROE的通量差分分裂格式,结合带非线性限量因子的MUSCL插值方法编写了雷诺平均的三维N-S方程的数值求解程序,并供助该流场计算程序研究了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在未经流场控制情况下的流动结构和气动性能(M=1.9,H=11Km)。计算结果表明:所编制的流场计算程序能够准确快速地求解三维粘性流场,并对流场间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所研究的进气道即使在未经流场控制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这体现了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高的优点,但由于流场中存在分离流动,应采取抽吸附面层等流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跨声速涡轮导叶吸力面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涡轮导叶吸力面在跨声速条件下的换热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出口马赫数对平面叶栅内流场与换热特性的影响,以及气膜出流对吸力面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声速条件下,斜激波导致的逆压梯度导致了吸力面层流边界层分离和转捩;亚声速条件下,吹风比从0.5增大至1.5时,转捩位置前移了约0.1倍弦长;跨声速条件的转捩位置随吹风比增大未发生变化,但是边界层分离现象被抑制,分离泡的尺寸明显变小。在吸力面小吹风比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冷却效率;边界层的分离导致冷效率分布不同于亚声速条件,在分离区冷却效率迅速降低,在吹风比0.75时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20.
对压气机二维动叶栅,采用单通道和多通道计算模型进行了大涡模拟(LES),研究了节流过程中内部流场的非定常波动特征,分析了旋涡结构和波动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流量工况时,前缘绕流和叶片吸力面分离产生的两种非定常波动共存,波动频率随压气机节流基本保持不变,此时吸力面分离表现为小尺度旋涡结构;近失速工况时,吸力面发生大尺度的流动分离,波动频率明显下降,低于叶片通过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