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任娟  章博 《导航与控制》2015,(5):105-110
针对采用空间五点减振的捷联惯组系统, 介绍了其总体设计方案, 对减振 系统的固有频率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模态仿真,对不同减振布局下捷联惯组的冲击响应进 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空间五点减振的捷联惯组,其线振动固有频率不随减振器的 位置而改变,而角振动固有频率随减振器跨度的增大而增大;单独改变第5 点减振器的 位置对调整系统角振动固有频率的作用有限,但可有效影响系统的偏心量,进而显著改 变IMU 在冲击下的角振动响应幅值,较小的偏心量可以降低系统在冲击作用下的角振动 幅值;在系统偏心量不变的情况下,同步增加除第5 点外的其余4 个减振器的跨度,有 利于减少系统的角振动响应幅值。  相似文献   

2.
光纤陀螺捷联惯组减振设计中,经常采用平面四点减振隔振模式。本文结合减振系统对角振动固有频率的特殊要求,建立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角线振动固有频率比进行分析,通过改变惯组本体组件的质量分布提高角线振动固有频率比,可为光纤捷联惯组减振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某型号激光捷联惯组减振系统为设计对象,详细论述了激光捷联惯组减振系统的设计过程,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比较一致.研究结果对惯性系统减振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弹上电子设备双层减振系统结构参数设计问题,研究了一二级减振系统的频率比、质量比、阻尼比对双层减振系统在以冲击响应谱形式表示的冲击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可为弹上电子设备双层减振系统的缓冲性能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某型号激光捷联惯组要求振动频率在全温度范围内频率不能变化太大.惯组原减振器继承了传统三向柱形减振器结构形式,始终不能满足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对惯组减振器结构形式、减振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通过了相关试验考核.研究结果对惯性系统减振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二频机抖陀螺相对于其安装基座的抖动幅度较小时,偏频技术不能很好消除锁区的影响,陀螺精度将降低,甚至停止抖动失去功能。激光陀螺抖动性能与结构密切相关,给出了激光惯组箱体减振器本体抖轮陀螺体系统的激光陀螺抖动多体动力学模型及关键参数识别方法,能够根据激光惯组的结构、减振设计方案计算陀螺抖动性能,进而选取合适参数及结构布局解决激光惯组系统陀螺抖动效率差的问题。最后,通过型号实际问题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及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本实验室现有的动态角加速度标准装置,产生标准的角冲击运动(半正弦),实现对角运动传感器(角速度及角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系数的动态校准,通过对不同脉冲宽度及冲击幅值下获得的校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验证研制的动态角加速度标准装置具有较大的角冲击量程,较好的角冲击重复性,可以对角运动传感器灵敏度进行动态(角冲击)校准。  相似文献   

8.
惯导系统的动态校准是在不同频率的正弦角振动信号的激励下,通过与标准测试台的幅频和相频特性进行对比来实现的。当惯导系统输出的角速度量值是有限长的数字序列时,要得到它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就需要对数字序列进行估计。本文介绍了两种估计算法——直接法和四参数估计法,适用于均匀采样和非均匀采样两种情况,并且通过仿真实验给出了算法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弹上电子设备双层减振系统结构参数设计问题,研究了一二级减振系统的频率比、质量比、阻尼比对双层减振系统在随机振动激励下的绝对加速度响应峰值、全频段的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高频段的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相对位移响应均方根值、耦合频率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并探讨了双层减振技术的应用,可为弹上电子设备双层减振系统的减振性能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某电子设备的阻尼减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承受振动和冲击等动载荷环境,其动态响应过大而导致电气特性下将,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对其进行阻尼减振设计.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电子设备的振动减振效率大于55%,冲击加速度放大倍数小于1.6,有效改善了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类抗冲击载荷的新型橡胶减振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惯测装置冲击环境恶劣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能同时兼顾缓冲和阻尼减振的减振器.试验表明,研制的新型橡胶减振器使惯性测量装置的冲击响应由100 g下降到30.3 g,同时兼有阻尼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体对模拟着陆冲击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飞船返回着陆时不同强度不同姿态冲击下人体动态响应特性,5名健康男青年,以仰卧20°承受4~10g,50~80ms;仰卧30°~60°,10g,50ms,半正弦脉冲的着陆冲击。分别记录冲击塔平台,座椅及人体头、肩、胸和髂处的Z和X向加速度及被试者心电图。经分析计算,给出了人体动态响应与冲击强度以及它与仰卧角的关系式。为进一步研究人体冲击损伤的防护和人体冲击动态响应的建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组成冗余惯组的陀螺为MEMS陀螺,而故障又为幅值比较小的阶跃故障时(仿真发现,阶跃故障幅值为陀螺噪声方差的10倍左右大小时),使用以往的PCA故障检验方法,陀螺噪声会造成故障检测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MEMS冗余惯组小幅值故障检测的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算法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在以往PCA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假设检验算法,考虑了陀螺噪声的影响,降低了MEMS陀螺噪声对故障检测的影响.通过仿真验证,证实了本文算法比以往PCA算法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这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磊  杜建邦  王美娥 《航空学报》2013,34(6):1424-1435
 对旋转调制惯导转位过程中系统精度受加速度计尺寸效应影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尺寸效应引起惯导系统(INS)导航误差的机理,推导了尺寸效应作用下加速度测量误差与速度误差的解析表达式。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分别给出了以速度误差和加速度误差作为观测量进行尺寸参数辨识的方法,并进行了必要讨论。结合旋转惯导转位过程中的速度误差特征,选取加速度测量误差为观测量对尺寸参数进行试验标定,尺寸参数辨识精度优于1.29 mm(1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尺寸效应误差补偿方法,并在不同初始方位下对补偿效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尺寸效应补偿可以有效提高旋转惯导转位过程中的速度精度。  相似文献   

15.
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振动量极大,影响减载加速度计组合输出精度,必须加上减振器才能满足系统指标的要求。同时,为了实现减载加速度计组合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采用四点减振的减振方案,介绍了减载加速度计组合减振设计过程,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减载加速度计组合未采用减振系统情况下的模态、应力和加速度响应。通过在减载加速度计组合底座上安装4个减振器,使用电磁振动台对减载加速度计组合3个方向进行正弦振动及随机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减载加速度计组合采用的四点减振形式可以有效地隔离振动,减载加速度计组合输出精度满足系统提出的零偏均值小于4mg的指标要求,减振器指标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6.
加速度计的一种校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关冲击摆(单摆与复摆)的计算方法、产生加速度的原理、加速度的调整与测量方法及其误差分析。冲击摆是在工厂条件下校准加速度计算的一种装置。对于低于5000m/s^2的冲击加速度,其稳定性和精确度都很好,若加速度波形为半正弦波,其综合测量误差优于5%。  相似文献   

17.
以直升机主减速器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集中参数混合方法建立计入传动轴和机匣结构柔性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混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柔性机匣结构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耦合柔性机匣结构后,各阶固有频率值降低,局部系统振幅明显改变,且使齿轮系统的共振峰幅值降低,共振转速数量减少;柔性机匣结构对动态啮合力的影响较小,而对轴承支反力的波动幅值影响显著且可分为3类,即波动幅值减小、基本不变和增大,并给出评价准则。研究结果为直升机主减速器的减振降噪与动态性能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带冠叶片碰撞减振的有限元模型和试验系统,用仿真方法研究碰撞阻尼减振效果与振动系统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带冠叶片碰撞阻尼具有显著的减振效果,其减振机理主要是限幅作用;叶冠间隙越小,碰撞减振效果越好。叶片动应力对激振力幅值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捷联惯组空间八点减振IMU组合的力学性能及其在抑制线角耦合方面的作用,采用NX三维建模及ANSYS仿真分析工具对IMU组合的刚度、减振器的线角频率、减振性能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验证。同时,推导出平衡机的调平原理,通过调平使IMU弹性中心与质心重合,然后对惯组进行振动试验,观察其减振性能及三向陀螺角速度输出值。结果表明,经理论分析该IMU组合模态为875.7Hz,具备足够的刚度;减振器线角频率差值在50Hz以上,具有较高的离散度。经试验验证,该IMU组合调平小于0.1mm时,减振效率不低于42%,三向陀螺角速度输出不大于11(°)/s,具有较好的力学环境适应性与极高的角速度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20.
微机械陀螺是姿态控制平台和惯性导航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但是目前国内的陀螺研发集成化程度不高,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单一检测轴(特别是Z轴检测)微陀螺的设计上.为了实现可用于智能弹药领域的单片集成三轴陀螺,设计了一种轮环式陀螺结构,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了该陀螺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分别进行了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以及瞬态冲击响应分析.根据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的频率匹配,优化了陀螺的结构尺寸,仿真结果显示工作模态的频率匹配性较好.分析了此结构在半正弦周期加速度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冲击响应,谐振结构在5000g@5ms的瞬态冲击作用下最大应力为190.38MPa,证明该结构具有不错的抗冲击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