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液体微胶囊复合镀镍、铜层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天亮  朱立群  张玮 《航空学报》2006,27(1):147-151
采用水相分离法中的单凝聚法制备了以明胶、聚乙烯醇为囊壁材料,润滑油、缓蚀剂、憎水剂等为囊心材料的液体微胶囊,并与镀铜、镀镍液中的金属离子复合电沉积得到含有高耐腐蚀性能的复合镀层。通过比较,含有防锈润滑油微胶囊的复合镀镍层在5%NaCl溶液中出现腐蚀锈点的时间是普通镀镍层的40倍以上;含苯并三氮唑缓蚀剂的微胶囊复合镀铜层耐氨水点滴及硝酸点滴腐蚀时间是普通镀铜层的3倍左右;含憎水剂微胶囊的复合镀铜层在硫酸溶液中的电极电位随时间变化规律和阳极极化曲线表明,其比普通镀铜层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种新研制的航空用Al-Li-Cu-Zn-Mg系铝锂合金,采用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技术,分析碱腐蚀和三酸脱氧两种不同前处理工艺对铝锂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层的外观、耐蚀性和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三酸脱氧工艺,碱腐蚀工艺对铝锂合金表面的腐蚀程度较深,晶界处的耐腐蚀能力较差,硫酸阳极氧化膜层表面形成了网状晶界形貌;采用碱腐蚀处理的试样疲劳寿命较三酸脱氧处理试样更低,而不同前处理后经过硫酸阳极氧化的试样疲劳寿命相差不大。不同前处理对铝锂合金的硫酸阳极氧化膜层的耐蚀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以酒石酸钠为成膜剂的新型无氟环保电解液体系中对TC18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制备出一种钛合金阳极氧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阳极氧化膜的形貌和相结构。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万能高频疲劳试验机进行高频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膜层具有沟壑与鼓包的表面形貌。膜层具有非晶态、锐钛矿型及金红石型TiO2结构,可能有板钛矿TiO2结构。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耐蚀性有显著的提高。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拉伸性能与疲劳性能基本不降低,相比于传统硫酸-磷酸型阳极氧化,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实现常温快速磷化的工艺途径及HGS-9090磷化液的研制过程.该磷化液磷化温度低、速度快、膜层耐腐蚀性能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铁基Fe-Cr-Mo-C-B非晶合金具有高耐腐蚀性能和高硬度的特点,因而非常适合应用于表面及涂层材料,其较高的非晶形成能力使得采用激光表面处理技术获得理想非晶表面成为可能。采用激光表面熔化技术成功实现了Fe-CrMo-C-B合金的表面非晶化,研究了激光表面熔化工艺参数对合金表面非晶化的影响并建立了最佳工艺。发现合金经激光表面熔化处理后形成了从表面到基体的非晶层、非晶-晶体复合层和晶态基体的多层次结构,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及与腐蚀行为和硬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Fe-Cr-Mo-C-B合金的硬度和腐蚀行为等表面性能显著依赖于其微观结构,激光表面熔化所获得的非晶表层表现出高硬度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也为采用激光表面熔覆技术在其他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耐腐蚀、耐磨损Fe-Cr-Mo-C-B非晶合金涂层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铸造铝合金ZL205微弧氧化陶瓷膜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性盐雾腐蚀试验法研究厚度对高强度铸造铝合金ZL205微弧氧化陶瓷膜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弧氧化处理能显著提高ZL205的耐腐蚀性能,随着厚度的增加,陶瓷膜的耐腐蚀性能提高,但在厚度达到一定值后,陶瓷膜的耐腐蚀性能提高不明显.SEM和XRD结果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加,微弧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微弧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特材零件除油作为表面处理重要而又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表面膜层的形 成和性能。本文重点论述了除油工艺的重要性和特材零件油污的来源,并有针对性的对 汽油浸泡、表面活性剂超声清洗、阴极电解除油等除油方法进行试验研究,优化各工序 工艺参数。除油效果采用水润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试验确定的除油工艺方法合 理,效果明显,去除了特材基体表面油污,露出了活泼的特材基体,为特材表面获得优 良的表面处理膜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真空钎焊的方法对WP7系列发动机涡轮导向器叶片进行修复的过程,其中包括叶片表面渗铝层的去除和裂纹表面氧化膜的去除工艺。修复后的叶片经荧光检验未发现表面裂纹,并通过100小时的试车考核,结果表明该修复工艺可成功用于WP7系列发动机涡轮导向器叶片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氮化是将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形成富氮硬化层的热处理工艺过程。氮化后的工件表面硬度高、变形小、疲劳强度显著提高、而且能增强耐腐蚀性能,因而在工业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氮化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一般需要专用的氮化设备,工艺也  相似文献   

10.
为细化磷化膜的结晶可采用多种方法,其中表面调整是最有效的一种。此外,表面调整还是在磷化液中主盐浓度低的条件下进行室温磷化不可缺少的前处理工序。本文综述了I-5A型表面调整剂的使用效果及使用稳定性。含有SJ稳定剂的I-5A液具有独特的表面调整特性。它能促使钢铁基体表面成膜速度加快、降低膜层的孔隙率,导致膜层细而致密,以致不再进行钝化处理就能获得满意的磷化效果。表面调整液中加入SJ稳定剂后还可长期保持胶体态表面调整液的使用稳定性。I-5A表面调整液与室温磷化液的优良匹配性使得磷化膜和磷化膜—漆膜的质量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GB6807-86)中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疏水涂层表面防冰效果的结冰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结冰风洞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疏水涂层表面的防冰效果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综合考虑结冰外形、结冰速率和结冰强度等量化参数的防冰效果评估方法。实验研究表明,硅橡胶的防冰效果并不明显,但添加16烷的硅橡胶却显示出了更好的防冰效果,因此,在高分子涂层中添加小分子材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防冰涂层研究方向。疏水涂层只能降低结冰速率,无法完全杜绝材料表面的结冰现象,需要对涂层配方及其防冰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获得更好的防冰效果。研究结果对于防冰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疏水微槽道内层流减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滑和带有横向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内层流的流动特性和表面滑移效应。在硅片上加工了矩形截面微槽道,利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ctadecyltrichlomsilane OTS)在槽道内壁形成疏水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在光滑疏水微槽道内的水流压降比无滑移条件下的理论值减少8%。对于侧壁带有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流动阻力可以降低10%~30%。笔者采用micro—PIV测量得到的壁面表观滑移速度约为槽道中心速度的8%,滑移长度约为2μm。实验结果与滑移壁面条件下三维槽道内层流的解析解吻合,同时得到了带有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内的流速分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湍流状态下超疏水表面流场的非稳态数值仿真,给出了超疏水表面气层发展变化过程,并总结出其流动发展稳定时的减阻基本规律.数值仿真中,采用适用于超疏水表面流场特点的非定常雷诺平均模型,气液两相流则采用VOF多相流模型,超疏水微结构表面网格剖分采用局部加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内部气体随流动不断变化,最终在每个凹槽的中上部形成稳定存在的气体漩涡;超疏水表面减阻率随来流速度增加先增大而后降低,随表面自由剪切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受凹槽深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纳米颗粒在储层微流道中的减阻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NP1-1、SNP2-2和SNP2-4三种疏水纳米材料分别与柴油配制成3种油基纳米液,用SNP2-2分别与ND3和ND4配制成2种水基纳米液,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测试了这5种纳米液的减阻效果。实验结果显示,3种油基纳米液使岩心水相渗透率提高了42%、49%和24%,2种水基纳米液分别使岩心水相渗透率提高了17.5%和75%,5种纳米液都具有减阻效果,但不同纳米液的效果差异明显,这说明增注液不具有唯一性,但纳米粒径、修饰剂和分散剂对减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测试了SNP2-2油基纳米液处理岩心的耐冲刷能力,岩心经180倍孔隙体积(PV)水的驱替,仍具有一定的效果,说明纳米边界层流道壁面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现场采用SNP2-2和ND4配制的纳米液进行了三口井的增注试验,注水压力最大降幅12.5MPa。研究结果与实验前的设想相符,较好地说明了纳米减阻机理。  相似文献   

15.
液体防冰、电热防冰、气热防冰、机械除冰等传统的防/除冰技术具有显著的防/除冰效果,但存在消耗能源大、防冰时间有限以及除冰不彻底等问题,而基于疏水/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技术则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利用疏水表面和超疏水表面防/除冰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然后,总结了常用的疏水表面和超疏水表面在防/除冰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利用液滴的反弹特性可更加有效地抑制结冰;最后,提出未来有必要对撞击液滴的动力学过程、传热过程和结冰过程的耦合特性进行系统研究,进而为利用液滴的反弹特性抑制结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力直径为200 μm的微尺度通道,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壁面亲疏水特性产生的速度滑移对微尺度通道入口段长度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滑移长度影响的入口段长度修正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相同流量下,速度滑移的存在使得微尺度通道充分发展段的最大速度减小,从而缩短了入口段长度,且在低雷诺数区域,入口段的缩短效应更为显著。针对不同的雷诺数区域分别进行无量纲入口段长度计算公式的拟合,得到拟合系数随滑移长度的变化规律与对应关系,从而建立了滑移长度对入口段长度的修正计算方法和准则关系式,利用修正公式计算的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为3.7%。  相似文献   

17.
并列双方柱的疏水涂层防冰效果结冰风洞实验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结冰风洞实验研究的方法,利用0.3m×0.2m结冰风洞主实验段,在不同结冰气象条件下对涂覆在并列双方柱实验模型表面的不同纳米疏水涂层结冰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左右并排的方柱实验模型表面的结冰外形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建立了基于9个结冰外形几何特征量的防冰效果量化评估方法,对有、无纳米疏水涂层表面的结冰外形几何特征量无量纲化偏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基于结冰外形几何特征量的防冰效果量化评估方法可以较好地评估纳米疏水涂层的防冰效果。与未涂覆防冰涂层的铝合金材料相比,硅橡胶及其添加颗粒的纳米涂层均具有一定的防冰性能,与硅橡胶涂层相比,有的添加颗粒的纳米涂层防冰效果略好一点,而有的略差一点,没有明显提高。在硅橡胶基底材料中添加纳米疏水颗粒,可以在涂层表面构筑一些微纳结构,从而起到防冰作用。因此,在硅橡胶涂层中添加纳米疏水颗粒是一种值得探索的防冰涂层制备研究方向,但如果仅采用物理混合搅拌的方法,纳米颗粒难以在硅橡胶涂层表面形成稳定疏水性能的微纳乳突结构。纳米疏水涂层只能降低结冰速率,无法完全杜绝材料表面的结冰现象。   相似文献   

18.
微结构表面具有出色的防水自净性能以及减阻性能,但目前超疏水微结构表面设计制备思路欠缺系统性,很多制备方法也比较复杂,在工程实践方面缺乏指导性。从工程制备的角度,概述了微结构表面设计的经典理论模型和国内外对微结构几何设计的理论研究,探究常用工程材料的理论本征接触角,通过力学平衡分析方法计算仿真确定疏水微观结构几何尺寸、几何截面外形,提出截面线长度及尺寸系数两个疏水微结构设计的参数,归纳了设计疏水微结构的流程,为制备疏水微结构或微结构模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SiO_2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低温保温隔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SiO2气凝胶独特的纳米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诸多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优异性能,比如极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极低的热导率及密度等特性。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SiO2气凝胶在高效保温隔热、隔声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阐述了SiO2气凝胶的溶胶-凝胶制备过程及其机理,分别对SiO2气凝胶的热学、力学、光学和疏水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同时分析了气凝胶的微观结构与上述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SiO2气凝胶在低温保温隔热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电子设备热管理问题,根据亲水性植物叶片表面微观凸起结构,以颗粒直径为75μm的电解铜粉为材料烧结制备了锥形毛细芯,制造了3种平板热管:普通蒸发段(No.1)、超亲水蒸发段(No.2)、超亲水蒸发段与超疏水冷凝段匹配(No.3)。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研究了加热功率、角度等因素对3种平板热管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角度对3种平板热管的热性能影响不大,3种平板热管均具有较好的抗重力特性。超亲水蒸发段与超疏水冷凝段匹配的平板热管热性能最佳,当倾斜角为0°、加热功率为140.4W时,蒸发段中心点温度仅为67.0℃。超亲水蒸发段与超疏水冷凝段匹配的平板热管不仅具有最小蒸发热阻,最小值可达0.05K/W,而且具有最小冷凝热阻,最小值可达0.02K/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