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暗弱空间环境中空间碎片的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光照不均匀环境中的空间碎片识别方法。不同于现有识别方案,该方法从光照不均匀导致空间碎片图像源细节丢失造成识别性能下降的角度出发,首先将空间碎片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进行深度融合,并建立空间碎片融合图像数据库,然后基于训练样本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训练得到空间碎片识别模型。算法分析表明,该图像融合方案具有高度的细节保留能力,识别模型具有在暗弱环境中高精度目标识别能力。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案在姿态变化、图像源亮度变化等干扰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天背景下红外舰船目标的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水线的目标识别方法.利用被识别目标相对天水线的空间位置目标红外特征量和图像帧间信息识别目标,在强干扰环境下,利用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由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可读性较差,所以对其进行目标检测与识别处理的难度也较大.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DL)方法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将其引入SAR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研究中.该类方法以数据为驱动.其中,监督学习方法更以已标注的数据为基础.但是,SAR图像目标的标注通常是昂贵且耗时的.鉴于此,本文对已公开的SAR图像...  相似文献   

4.
航空图像的分类是其判读和识别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文将最大似然法应用于航空图像的分类,给出了利用该方法进行航空图像分类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对于航空图像的分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无线通信模型的优化中,需要区分不同的墙壁对象.而对于室内墙壁的图像可以看作是纹理图像.尝试利用数据融合的方法对这些纹理图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数据融合的方法对相似的纹理图像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雷达数字信息进行识别,识别率高达98.7%.对于摄取的图像通过选取阈值进行二值化,在第一次分割中从背景中提取数字图像信息,第二次分割采用统计投影直方图方法,把单个数字字符图像分割开,将图像大小规范化,提取轮廓,采用方向线素特征提取,通过欧式距离分类器方法进行识别.引入信度函数,对识别结果进行分析,提高了字符识别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图像环境生成过程中红外目标特征信息提取所面临的重要技术问题,提出了自适应背景感知与对消处理、抑制背景的自动门限选取和形状分析与目标特征识别的层次化数据处理流程.基于数学形态学理论实现了图像背景感知的应用研究算法.实验测评表明,该算法对复杂变化的图像环境具有良好的滤波性能和稳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载多传感器图像融合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为作战指挥系统提供清晰的局部战场信息,提高对局部战场低可观测目标的检测概率、定位精度及识别概率,迫切需要对无人机载SAR、可见光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等图像信息及其他非图像信息融合处理。提出了无人机载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需要研究的内容,如: 图像融合新方法研究;无人机载SAR图像的非平稳性处理;基于图像融合目标检测和处理技术; 无人机载图像和非图像信息的融合问题;无人机载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的实现及评估;多无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协同成像;用图像融合的方法实现对运动目标检测等。分析了所提出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剖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拟定了可能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红外成像制导具有在各种复杂战术环境下自主搜索、捕获、识别和跟踪目标的能力,代表了当代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红外图像预处理、跟踪、分类的自动目标识别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形态学方法对红外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不同频带的惯性不变矩作为特征量,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识别率,对于精确制导武器的目标识别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面向目标识别的多特征图像融合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图像融合由于能对信息进行多级别、多层次以及多方面的处理与综合,因此可以获得更为精确和更为可靠的信息.近年来,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目标识别方法由于无需精密的图像配准,计算简便的优点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特征融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框架;然后梳理了特征融合的几类重要方法;最后,...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运煤列车卸煤状况检测新方法,论述了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特点,提出用 数字图像采集及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检测运煤列车残煤量的新方法,对实际应用作了相应介绍。  相似文献   

12.
对基于STM32系统低速(工作主频72MHz)视频流处理显示更新方案的研究。结合图像处理基本理论,分析传统的显示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一种新的视频流图像更新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结果,验证该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算法研究中,目标红外图像序列是进行仿真验算的基础,通常真实的图像序列较难获得,本文通过建立空间目标的透《视投影模型来模拟红外成的过程,并由计算机作图得到目标的二值图像,为目标识别、跟踪算法及制导率的仿真验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空中运动目标的识别和跟踪,提出图像匹配算法和连通域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用图像匹配算法获得目标的位置信息,当图像匹配算法失效时,则采用连通域算法重新捕获目标、获得图像模板。同时,为提高跟踪的实时性,采用最小二乘线性预测法来预测目标的运动轨迹。在实验室的目标跟踪系统平台上,该方法能够对运动目标进行稳定的识别和跟踪。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利用遥测信道准实时传输机载大面阵高速相机图像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套大面阵高速相机图像准实时下传系统,分析了图像数据下传的实时性.该系统在记录高速相机原始图像的同时,可对图像进行抽帧、缩小画幅、压缩处理,并实时下传到地面用于监视.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在靶场试验结束后几分钟内,将关键时间段的原始图像逐帧下传到地面,实...  相似文献   

16.
多光谱手指静脉图像信息采集对提高手指静脉识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从活体组织的不同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有不同的散射和吸收性能这一角度出发,建立了多光谱手指静脉成像采集系统。重点介绍基于数码管控制芯片的多波段光源控制电路而搭建的硬件系统及设计的相应软件系统。该系统不仅解决了多模态手指静脉图像成像与采集的一些基本问题,而且为多光谱手指静脉识别奠定了数据基础和实验环境。这对促进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无人机侦察图像的图形字符叠加和预处理,设计了与系统主计算机松耦合的图像处理系统,系统基于DSP技术,通过串行接口控制叠加信息的内容和位置以及滤波增强算法切换,系统封装于独立外置的IU机箱中,有效减小了其与主控制计算机间的相互干扰。对系统组成原理和软硬件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满足性能指标要求,滤波增强功能高效实时,其设计思想对同类型系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大健  贾伟  齐敏  臧频阳 《航空计算技术》2011,41(1):129-130,134
针对无人机地面指挥控制系统要实现互连、互通、互操作的网络化要求,设计了视频信号实时网络传输和显示系统。系统由基于DSP的服务器端和通用客户端播放器组成,服务器端通过设置并行任务完成视频信号的实时采集、编码和发送,客户端完成视频信号的实时接收、解码和播放,从而使系统实现了图像信息在地面站所有显示终端上的实时显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完全满足无人机地面站系统功能及指标要求,并且通过网络化技术节省了地面站宝贵空间资源,系统设计方法对同类型系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辉  李涛  唐道光  吴骏雄  张意  黎海青 《航空学报》2021,42(7):324607-324607
基于数据链通信的人在回路制导模式额外引入了射手动力学而且存在图像信号延时,含有射手动力学的控制回路会对目标在视场(LOS)中的误差角进行跟踪补偿,从而提升图像制导弹药的制导控制性能。为探究射手动力学和图像信号延时对人在回路制导性能的影响,基于真实的图像导引头模型及参数,设计校正网络以满足导引头稳定回路的性能需求;引入两类射手模型,针对射手模型2,优化模型结构并通过贴近真实环境的辨识实验得到动力学参数,弥补了现有建模的不足。基于射手对不同图像信号延时的适应性,对比研究了两类射手模型与不同图像信号延时对导引头控制系统稳定性、快速性和人在回路比例导引制导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图像信号延时越长,导引头跟踪速度越低、误差角越大,制导系统的收敛时间越长;优化后的射手模型2及其参数辨识更准确地描述了射手的操作行为,对制导系统的影响较低且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耐久性分析中疲劳断口 CCD 图象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大方  陶涛  贺小帆 《航空学报》1998,19(4):410-413
 针对结构耐久性分析对模拟试件断口(a,t)数据判读的迫切需求,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建立了一套用于疲劳断口数据采集、判读的CCD图象处理系统,编制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应用软件。该系统可实现疲劳断口条纹尺寸测定、区域面积积分、裂纹角度测量等功能。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准确度高、图象数据可存储、打印输出与重复使用等明显优点。并已成功地应用于某型飞机关键结构的耐久性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