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民航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科研管理的创新对策,以此推动高校科研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航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基地依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于2003年经民航总局批准组建.科研基地根据民航科技发展规划,围绕民航发展战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应用型专业研究平台,针对飞行技术和飞行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研究,获取原始应用创新成果,培养和造就该领域内的一流研究队伍及应用人才,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科研实体.本文简单介绍了科研基地具备的软硬件条件、建设和研究现状,以及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民航高校具有高技术、高风险等行业特点,所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为保障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当前民航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机构和岗位设置等运行体制机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民航高校建设发展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改进民航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民航高校建设发展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法律实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端人才,改革传统法学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法律职业素养整体较低等缺陷。民航类高校的法学教育应强化法律人才培养工作与民航法律实务工作的高度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创建航空法学专业教师团队,切实提高学生航空法律诠释能力、推理能力、论证能力以及探知航空法律实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办民航特色大学需要创新民航教育理念.文章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全面阐述了民航高等教育改革"三部曲"理念,其主题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执照十英语"三位一体"的培养规格;实施以英语教学改革为龙头的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民航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构建全新民航专业教育体系.当前,以我院飞行技术专业为主导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较好地体现了行业精英人才培养观念,打遣出了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构建了适应我国现代民航运输系统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还将在民航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等学科专业建设中继续努力,进一步体现这一民航特色大学办学理念,建设更多的具有民航特色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机务工程专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用飞机维修专业是民航的特有专业,面对专业扩招,民航大发展给教师成长提供了良好机遇.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采取了明确的、有步骤的培养策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团队建设、双语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学人才培养等措施,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通用航空要发展,机场建设必须先行。据称,民航局正在编制《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对全国通用机场数量的规划是在2030年总量超过2000个。"IFLY:2015年,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在支持民航节能减排、民航科研教育、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与交流、特别是支持通用航空的发展等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关武平:民航节能减排、民航文化建设与交流、民航科普教育、支持地方通用航空发展是基金会的四大工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联网+"背景,针对大学生科技竞赛,以具体科研内容为依托,探讨了大学生科技竞赛团队的组建和目标建立,并融合飞行器设计三个成功案例,详细研究了大学生科技竞赛培养的关键策略,依托学校创新实验室平台,结合团队建设、人员组成、目标确定、科技团队融合发展等,实现了科技竞赛的实体建设和经验积累,为后续科技竞赛提供策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围绕我国通用航空事业发展实际,注重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结合,持续打造通航产学研高地,着力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通用航空行业智库。""立足科技创新、面向民航发展",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民航局直属事业单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民航行业各业务范围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90余项。在通用航空科研领域,近年来航科院也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民航维修执照改革对民航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因此,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过程中,对民航高校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高要求.中飞院着力培养政治过硬、理论扎实、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创建了具备"两双"特色、注重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维修工程专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为认真贯彻落实民航“十一五”规划,适应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建设民航强国的需要,民航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民航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本文根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五十多年的办学成果,结合民航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按照民航局的总体实施意见,深入剖析了目前民航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学历加执照”的民航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为民航特色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羌岚  宋涛 《西南航空》2013,(1):20-20
近日,民航二所党委中心组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会议,结合民航二所实际提出了贯彻落实十八精神的具体措施,号召全所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服务民航强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推进空管新技术、ADS-B、LED跑道助航灯、安全监管平台的推广应用,助力民航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快西部机场建设步伐,带来机场专业人才需求激增。作为民航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民航高校为西部民航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但由于多头管理、信息不畅、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学院对西部的民航人才支撑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建议建立联系制度、制定合作规划,加强信息交流、开展培训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实施专项培训,以充分发挥学院的西部机场人才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基于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需求、为了培养高思想素质人才而进行的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活动。民航院校的研究生肩负着实现"民航强国"重大历史任务,其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突出,因而探索民航院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和实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民航院校人才培养特点,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例,站在研究生角度考虑,从学院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导师建设、研究生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与科研实践建设这四方面出发,对课程思政的融入进行探索,建立起课程思政体系,由此来达到全方位全过程"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标,为民航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培养适应民航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化、高素质技能人才,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必须将飞机性能工程建设成为面向岗位需求的民航类特色课程。从师资队伍培养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与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探索了飞机性能工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实践,总结了飞机性能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西南航空》2013,(5):22-22
民航二所近日与甘肃机场集团在成都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双方在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科技服务与工程配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力争将兰州机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应用示范机场。  相似文献   

17.
高校招生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生源质量的好坏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影响着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优秀的生源质量来支撑,特别是民航飞行技术专业的生源质量。《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及《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对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高素质的飞行员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尝试运用构建的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对某民航飞行学院2008级至2014级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尝试对招飞生源地质量进行初步的评级,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航的高速发展对空中交通管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民航业内信患的共享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建设民航空管智能管理系统,搭建民航地区级的空管数据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将对提高民航空营业务水平,保障飞行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西南空管局为例,阐述对民航空管智能管理系统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在2017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作了题为《不忘初心强基固本全力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工作报告,将"着力推动通用航空发展动力"列为2017年民航工作八大主要任务之一。"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2017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新通用航空发展政策"、"创造通用航空发展环境"和"改进通用航空管理模式":刨新通用航空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0.
何丹 《西南航空》2011,(8):28-31
在建设民航强国的征程中,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作为一道严峻的课题一直摆在了中国民航人的面前。2010年7月28日,民航空管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空管所)在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民航二所)正式成立,自此,我国民航新增了一支为民航空管建设和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队伍,空管工程技术研究进一步向集约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