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森堡欧洲卫星公司(SES)2月21日称,借助于新的卫星容量,其2014年收入和毛利润预计都将增长6.5%。它还说,在美国国防预算削减的情况下,其政府业务虽未取得增长,但也未出现下降。若能实现6.5%的增长,SES几乎肯定将会首次超过其竞争对手国际通信卫星公司,成为按收入计全球最大的商业卫星运营商。这一位次改变2013年就险些出现。2013年,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收入略有下滑,而SES收入则增长了1.9%。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空间法与中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政策法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威 《中国航天》2004,(6):10-14,17
1958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开创了通信卫星发射服务的先河。而商业卫星发射服务起始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国际通信卫星”1F1卫星项目,又称晨鸟1。晨鸟1卫星使用美国德尔它D运载火箭于1965年4月6日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发射。  相似文献   

3.
紫晓 《中国航天》2001,(8):14-17
直播卫星将风靡全球 1994年4月,美国在世界上首次推出多频道数字卫视直播业务,开创了人类直播电视的新时代。卫星直播业务一开通,就迅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仅4年间,美国就奇迹般地发展了800万用户。卫星直播业务在其它国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休斯公司开拓这一市场后,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大公司也竞相跻身这一领域,试图在21世纪初的全球通信卫星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共同瓜分卫星数字电视直播市场这块大蛋糕。风起云涌的卫星电视和声音直播业务将给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带来极大的享受。 卫星电视直播业…  相似文献   

4.
引言 直播卫星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卫星广播业务(以下简称BSS)。较之为了实现卫星固定业务和卫星移动业务的通信卫星系统,它们在系统结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其中最大的两个差异就在于单向性和广播性,即直播卫星系统面向最终用户进行的是单向式传输和点到面的广播式传输,而通信卫星系统则是双向式传输和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传输。 由于广播业务涉及到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敏感问题,因此各国的广播业务规划(包括BSS规划)不仅会引起国内业界的关注,同时也会吸引周边国家的注意,尤其是对于卫星广播这种覆盖范围广大…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世界民用卫星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遥感卫星领域收获最大,美国和欧洲发射了多颗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欧洲和印度分别发射了各自的新一代气象卫星;通信卫星领域遭受了严重损失,欧洲2颗重要的通信卫星发射失败;导航卫星领域竞争更加激烈,美国和欧洲大力发展各自的导航卫星系统,GPS系统与伽利略系统都有较大进展;微小卫星技术稳步发展,美国轨道快车计划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各国又有多个小卫星计划面世。  相似文献   

6.
安慧 《航天》2009,(3):6-6
2月10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离地面790千米的太空中相撞,被称为有史以来首次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故。这一撞,撞出诸多疑问。最大的疑问就是,难道这真的是美国军方声称的“意外”相撞?  相似文献   

7.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6,(2):10-13,20
2005年,世界军用卫星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侦察卫星继续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特别是天基雷达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美国稳步推进军用通信卫星系统的升级换代,法国发射了新一代军用通信卫星。以欧洲伽利略系统为代表,美俄欧三大导航定位卫星系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国外主要通信卫星技术计划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中国航天》2007,(2):38-43
近年来,国外通信卫星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军事还是商业领域都不断有新型高质量、大功率、长寿命的卫星发射升空。目前国外最先进的通信卫星技术仍掌握在包括波音、洛马、劳拉、休斯以及阿尔卡特等美国和欧洲的几大卫星制造商手中。欧洲正在通过研制开发新一代大型通信卫星平台阿尔法舱缩短与美国存在的差距。俄罗斯则是通过与欧洲和日本的国际合作来大力推进本国通信卫星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天兵 《中国航天》2001,(6):9-10,25
群星闪烁 今天以来,一些国家竞相发射军用通信卫星。2月8日,意大利首颗军用通信卫星锡克拉尔升空,它可为意大利国防部提供全面的固定和移动通信服务。该星载有9台特高频(UHF)、超高频(SHF)和极高频(EHF)转发器,性能高于欧洲现有的其它军用通信卫星系统,能进行移动点波束覆盖,是欧洲第一颗具有极高频通信能力的卫星,并且是欧洲首颗与美国卫星进行相互通信(除极高频波段外)的卫星。卫星具有自动采集频段内数据和星上数据处理功能,大大增强了通信的灵活性。由这颗卫星、一座设在罗马近郊的地面监控中心和一些地面…  相似文献   

10.
天兵 《中国航天》1997,(6):13-15
向公众直接转播电视或声音的人造地球卫星叫直播卫星,也叫广播卫星。它是卫星直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空间直播发射台的作用。一、卫星通信新概念直播卫星是由通信卫星发展来的,但二者又有区别。例如,一般通信卫星的转发器输出功率仅10W左右,发射到地面的信号须用较  相似文献   

11.
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使用了10多种不同型号的军事卫星进行战略战术武器配套作战,这些卫星在提高武器系统的效力和战斗力方面,起到了“力量倍增器”的作用。本文对美国的军事卫星分别予以了介绍,第一部分为侦察卫星;第二部分为通信卫星;第三部分为海洋监视卫星、预警卫星、气象卫星和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2.
卫星技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更多、更详尽的伊拉克情报,以便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决策提供依据,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动用了多种卫星严密监视伊拉克的一些特定设施。美国目前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要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种类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多种类型。美国在其本土的21处和本土之外的15处基地上共33600人在对伊拉克战争进行天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天兵 《航天》2010,(9):18-21
当地时间2010年8月14日,美国用宇宙神-5火箭将第一颗“先进极高频”军用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它使美国军用通信卫星迈出了更新换代的第二步,用于取代现役的“军事星”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由于受到商业卫星技术的巨大推动,特别是已经达到侦察质量的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和基于卫星的手持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迫使一些国家的军方重新评估他们的卫星业务需求。有关租赁商业卫星,尤其是商业对地观测和通信卫星,来执行专用军事卫星任务的意见,在美国国防部乃至一些国家的军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从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最近的动向分析,有限度地租用商业卫星来为军方服务是他们通过争论达成的共识。他们已把目光投向已经在轨或计划中的商业卫星或卫星系统。这将对未来军用卫星及商业卫星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对于…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0,(1):105-105
据美国航天新闻网站2009年11月18日报道,全球三大商业卫星运营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SES公司和国防移动卫星公司(Inmarsat)公布了一份建议请求,设计并运行卫星定位、机动和信号传输信息数据库,其目的是降低轨道碰撞和频率干扰概率。  相似文献   

16.
<正>欧洲欧洲成功发射了2台太空望远镜、10颗通信卫星(7颗商业通信卫星,2颗军事通信卫星)、2颗遥感卫星、1颗光学侦察卫星和11颗科学技术卫星。2月12日,阿里安5ECA火箭在库鲁发射了"新天空卫星"(NSS)9和"热鸟"10商业通信卫星以及法国军方的"红外预警准备系统"(SPIRALE)A和B小型导弹预警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17.
通信卫星逐步由高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向高、中、低轨结合的全球覆盖卫星方向发展,多业务和多重覆盖的发展趋势对通信卫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卫星配备灵活载荷已经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对面向个人用户的高通量通信卫星及高、中、低轨结合的组网通信卫星来说尤为重要。配备灵活载荷的通信卫星能实现端到端业务,能灵活调整覆盖区,实现灵活组网,并提升资源利用率。分析了国内外通信卫星灵活载荷的发展动态,介绍了通信卫星灵活载荷的技术特点,并给出了有效载荷方案,最后阐述了通信卫星灵活载荷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欧洲成功发射了6颗通信卫星(5颗商业通信卫星,1颗军事通信卫星)、2颗遥感卫星和7颗科学技术卫星(含乌克兰1颗)。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0,(2):66-66
据澳大利亚每日航天网站2010年1月21日报道,英国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TL)已重新调整业务结构,新建立了两个业务部门,以管理持续增长的地球观测和科学电信任务。电信与导航业务部由曾负责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项目首颗卫星GLOVEA和SSTL静止通信卫星计划的约翰·帕菲特博士管理。1月初,  相似文献   

20.
易林  迟惑 《航天》2014,(5):12-12
4月10日,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通信卫星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三十年学术报告会”,总结了我国卫星通信应用三十年来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为推动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在我国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