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25篇
航天   2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范斌  紫晓 《中国航天》2011,(1):28-30
空间太阳能与地面太阳能利用的初步比较(1)资源储量比较(以我国为例)地面太阳能:根据我国国土太阳能资源调查,全国太阳总辐照量均值约为1580千瓦时/平方米(相当于180瓦/平方米)。以1%国土面积的太阳能资源为储量计算,对应9.6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太阳能资源储量为170亿千瓦。  相似文献   
2.
紫晓 《航天》2011,(9):22-25
8月18日,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迎来了10周岁生日。 10年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领导下,在用户和各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公司以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为战略目标,探索创新、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紫晓 《太空探索》2012,(11):17-17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一般是由多颗卫星组成导航卫星网,只要用户测出与4颗导航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并根据导航卫星发出电波的时间、轨道参数,就可以确定自己瞬时所在经纬度位置和速度方向。卫星导航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普勒测速导航,另一种是时间距离导航,简称时距导航。多普勒测速导航。我们知道,导航卫星上发出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是不变的,但由于导航卫星在高速运动,相对地面的观测者来说,频率会发生变化(频移)。由远而近时,频率会增高,由近而远时,频率会降低,这与我们站在铁路旁听火车的汽笛声一样,由远而近时,声音越来越尖锐,由近远去时,声音越来越低沉,其实火车汽笛声的频率是不变的,这种现象被科学家称为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航天技术把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至今,已经有43年的历史,43年弹指即逝,如今,已有5000多颗航天器驰骋九宵,人类登上月球,造访火星,800人次遨游太空,俄罗斯男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和美国女宇航员露西德分别创造了在太空生活439天和188天的男女世界纪录。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特大地震震惊中外,以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等科学手段组成的"太空救援队",为救灾指挥,次生灾害的预防,灾害评估以及灾后重建等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为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紫晓 《中国航天》2001,(7):22-25
通信卫星给人类通信带来划时代意义的革命。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憧憬新世纪初的星空.我们心旌激荡——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6月15日,我国"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在众所期盼中奔向太空。这一举世瞩目、自主创新的重大科学工程的实施,不仅填补了我国空间X射线空间望远镜研制的空白,为中国航天的技术进步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使我国首次具有自主获取高能天体原始观测数据的能力,实现了在高能天体物理  相似文献   
8.
2016年11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首颗"脉冲星试验卫星"(XPNAV-1)在酒泉发射升空,开展脉冲星导航技术空间飞行试验研究。脉冲星为什么可以用于航天器自主导航?脉冲星导航将会给航天前沿技术发展带来哪些颠覆性变革?XPNAV-1卫星工程的实施对航天技术创新发展又有哪些启示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XPNAV-1卫星工程科学任务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帅平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正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东方红五号平台,东方红卫星作为中国人造卫星的摇篮,经历了中国卫星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在许多方面甚至领跑的跨越,成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缩影和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航天人创新拼搏,实现建设航天强国梦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圆满成功的同时,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也已启动. 据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透露,对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的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用于试验验证二期工程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相关的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降低二期工程的技术风险.同时,嫦娥二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由120米提高到10米,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