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X射线空间望远镜。该空间望远镜于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场采用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已成功获得首批数据。1"慧眼"情况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李惕碚和吴枚在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中发展了直接解调方法(DDM),该方法克服了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6月15日,中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酒泉成功发射,将对银河系进行高灵敏度、高频次的宽波段X射线巡天监测。"慧眼"入轨后将先进行为期5天的整体功能测试,然后开展为期140天的仪器性能测试、在轨标定观测和试观测,计划于2017年11月进入常规科学观测阶段。"慧眼"呈立方体构型,设计寿命4年,装载高能、中能、低能X射线望远镜和空间环境监测器  相似文献   

3.
正天文观测技术与接收信号的波长密切相关。在可见光波段,哈勃空间望远镜已做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但在更短波长的X射线高能领域,尚有若干重大科学问题有待突破。这为中国空间天文探测冲击世界领先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高能天体物理之所以引起  相似文献   

4.
透视宇宙的眼睛——“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方军 《国际太空》2009,(12):13-18
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HXMT)天文卫星将是国际上已知计划中唯一一台既可以实现宽波段、高灵敏度X射线巡天成像,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的空间X射线天文观测设备。作为我国第1颗天文卫星,HXMT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HXMT上天后,不仅将使我国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可为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能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天基X射线掠入射式成像望远镜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太阳X射线成像观测在空间天气预报中的地位和作用,叙述了掠入射式X射线聚焦成像的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在轨成功运行的天体X射线成像望远镜和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的基本设计和技术指标,并介绍了国内正开发研制的专门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的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基本设计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HXMT的空间环境本底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是一颗宽波段X射线(1~250 keV)天文卫星,其核心载荷高能X射线望远镜(HE)工作于硬X射线能区(20~250 keV),致力于实现硬X射线的高灵敏度巡天观测,描绘硬X射线天图,并对特殊天体作高灵敏度定点观测.为了获得高灵敏度,必须有效地抑制本底.本底主要是由轨道环境中的粒子(γ射线、质子、电子、中子)与探测器相互作用产生的.本文结合大量的描述近地空间本底的文献和最新的实测数据,整理出一套自洽的近地空间本底粒子的数据和公式,便于应用.并通过Geant 4软件模拟计算给出了HXMT的本底及本底随时间和轨道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天体发射出的X射线在穿过大气层时大部分会被吸收,因此使用空间望远镜,在大气层以外对天体辐射的X射线进行观测,是X射线天文学的主要观测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不少X射线空间望远镜被发射升空,为我们揭示了肉眼看不到的宇宙秘密。  相似文献   

8.
众眼看宇宙     
幽游 《太空探索》2008,(2):54-55
哈勃空间望远镜,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斯必泽空间望远镜,XMM牛顿X射线望远镜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3月2日,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eXTP)空间天文台正式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项目研究。作为继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之后的X射线探测器,eXTP有望成为2025-2035年该领域国际领先的X射线空间天文台。eXTP的主要科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一奇二星三  相似文献   

10.
张威 《太空探索》2002,(12):22-23
莫斯科时间10月17日8时41分(北京时间同日12时41分),新一代高能望远镜“积分”(Integral)搭乘俄“质子K”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顺利升空。约92分钟后,火箭将望远镜送入预定轨道。“积分”是欧空局有史以来最灵敏的伽玛射线望远镜,总重约两吨。“积分”能够在太空中捕捉伽俐玛射线、X射线,观测黑洞、射电脉冲星等高能天体。它获得的图像、遥感信息可被传至地面站,供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空间探测发展的步伐,不断刷新探索宇宙深空的“中国高度”,并计划在2020年探测火星。为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国空间探测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其在工程和科学上的意义,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嫦娥-1绕月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  相似文献   

12.
2016年4月18日,实践-10回收舱成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回收。实践-10是我国第一颗空间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其成功完成预定任务对促进空间科学研究领域的科技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卫星总设计师赵会光。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1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首颗"脉冲星试验卫星"(XPNAV-1)在酒泉发射升空,开展脉冲星导航技术空间飞行试验研究。脉冲星为什么可以用于航天器自主导航?脉冲星导航将会给航天前沿技术发展带来哪些颠覆性变革?XPNAV-1卫星工程的实施对航天技术创新发展又有哪些启示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XPNAV-1卫星工程科学任务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帅平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宗体  齐真 《国际太空》2016,(9):27-32
2016年8月10日,对于中国航天来说,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4C运载火箭托举起高分-3卫星划破苍穹,顺利升空。至此,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同时也是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卫星发射成功后,高分-3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5.
以薄壁压力容器强度计算理论为基础,对原料、织物组织结构、裁剪、缝合工艺及环境等影响压力服受力层强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大量试验研究。为压力服受力层织物的选择,加工制作工艺的确定及适宜使用环境等,给出了明确的研究结论,为保障压力服受力层的研制及加压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的静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描述静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是由一组非线性方程组成的.采用基于进化策略的进化算法求解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的静态特性方程,将该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转化为求带有约束的极小值的优化问题,建立了进化策略计算模型.讨论了进化策略算法在进化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变异算子、重组算子和选择算子的设计,以及对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利用基于进化策略的算法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全流量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静态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飞机总体方案设计阶段需要评估复合材料应用对客机直接运营成本(DOC)的影响.以客机总体方案综合分析和优化系统为基础,对复合材料应用带来的质量减轻和成本增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质量和成本的修正估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在客机应用中的效益定量评估方法.以150座级客机为例,首先分析了客机复合材料全机用量质量百分比对DOC的影响,然后以此优化结果为基准,分析了油价上涨、飞机价格和维修成本的变化对DO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复合材料全机用量百分比增加,客机的DOC呈下降趋势;随航空燃油价格的上涨,复合材料在客机中的应用能带来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复合材料机体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的降低,可使复合材料客机DOC的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外环轴水平放置的重力对称陀螺仪的运动方程.并将陀螺仪转子的质心位置作为扰动, 在一定条件下, 首先研究了自由陀螺仪的运动, 并给出力学意义解释; 然后利用Melnikov方法和KAM理论研究了非自由陀螺仪的运动.研究结果表明: 在陀螺仪转子的质心与支架中心不重合且充分接近, 或陀螺仪能量充分大时, 陀螺仪的运动出现Smale马蹄意义下的混沌; 同时它的Hamiltonian流存在KAM不变环面和不变闭曲线.   相似文献   

19.
Monitor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ver a long-term and detecting the anomalies highl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prevailing water quality of the sea.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images are the key data sources that offer the long-term SST detection in a cost and time effective way. Since the Sea of Marmara in Türkiye is surrounded by the highly populated provinces,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sea has gained importance for scientific and public communities over the years.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detecting SST trend and corresponding anomalies of the Sea of Marmara over the past 32 years. To address the SST variations of the Sea of Marmara in time, a comprehensive set of both field and satellite data regarding SSTs were obtain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is study. The SST trend and its anomalies between the years 1990 and 2021 were detected by applying 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based on LOESS (STL) method to NOAA OISST V2 data. On the other hand, spatial SST distribution was detected with Landsat-8, Sentinel-3 and NOAA OISST V2 satellite data. SST results were verified with the in-situ data within the scope of accuracy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ST time-series data perform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had anomalies mostly during the spring months in the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20.
几种大平面平面度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几种大平面平面度的测量方法,分析了间接测量法、激光双光束扫描法、激光准直扫射法、衍射平面基准法、液面法等几种方法的特点及其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