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行星探测最优两脉冲交会轨道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乔栋  崔祜涛  崔平远 《宇航学报》2005,26(3):362-367
小行星探测已经成为新世纪深空探测的一个新热点和未来世界航天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转移轨道的设计和探测目标可接近性的分析是小行星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现利用了任意两个非共面非共轴椭圆轨道之间的最优两脉冲转移方法,对我国提出的探测Ivar小行星的交会转移轨道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给出了全局最优两脉冲交会轨道的设计参数,并利用此方法对近地小行星的可接近性进行了分析和排序,给出了可接近性较好的40颗近地小行星的转移轨道设计参数。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的目标选择和发射机会的预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推进在深空探测主推进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观荣  康小录 《火箭推进》2012,38(4):1-8,48
随着太阳能电池阵列电功率的不断增长,高比冲电推进在深空探测主推进任务中的应用成为现实,且有明显增加趋势。在我国实施两次月球探测任务之后,深空探测将成为我国航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美国、日本和欧洲相继发射了四个由电推进执行主推进的深空探测器-深空一号探测器、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智慧一号月球探测器和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极大地提升了深空进入能力,且获得了很多科学数据。本文分析深空探测主推进对电推进的需求,对电推进在深空探测主推进任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深空探测推进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袁越 《中国航天》1997,(10):21-23
NEAR飞越马蒂尔达小行星袁越图1马蒂尔达(左)是人类从近处探测过的第三颗小行星。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往木星途中曾在1991和1993年对盖斯普拉(中)和伊季山(右)进行了成像美国航宇局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中的第一颗探测器近地小行星交会...  相似文献   

4.
在火星上探测水的存在与否,以及在彗星和小行星等小天体中寻找太阳系最早的起源信息是目前国际上深空探测的两个热点。该文分析了我国开展火星水探测和小天体探测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同时探测火星及彗星/小行星的多目标多任务深空探测器的初步设想,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我国的国力和科学探测需要,结合我国未来20年内的主要深空探测发展方向,实施多目标多任务的深空探测任务不仅可以节省发射费用,而且实施结合新技术验证的多目标深空探测活动,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深空探测的进展与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深空探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对深空探测的五个重点领域-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水星和金星探测,巨行星及其卫星探测,小行星及彗星探测的进展和探测成果分别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根据国际上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目前深空探测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入认识太阳系各类天体,探讨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深空探测的重点是月球与火星,而对巨行星的卫星,小行星与彗星侧重探测水体与生命活动信息,探讨太阳系生命的起源与变化,我国深空探测近期应以月球探测为主导,取得突破性进展,筹备火星探测的预研究,选准科学目标,水星与金星、巨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不是深空探测的主潮流,可适当参加国际合作,以期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7,(1):28-35
为减小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的系统质量,提出采用先期运送部分推进舱至小行星、可伸缩式舱体、发展核推进技术的3种技术途径。介绍了国内已有的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的系统组成及其质量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载人登陆探测近地小行星的算例,给出了采用上述3种减小质量途径的载人探测器系统质量估算结果。对3种技术途径的探测器总质量减小效果进行了对比,对各技术途径的特点和难点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3种技术途径均可有效地减小载人探测器系统的总质量,有助于提高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此刻,在遥远的星际空间,嫦娥二号正奋力向前翱翔.作为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卫星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试验验证成果,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深空探测任务新模式,系统性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准与特色的深空多目标、多任务探测器和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中国也成为国际上第三个飞入拉格朗日点、第四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完成了我国深空探测创造性的跨越,将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向了遥远的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8.
利用小行星测量信息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利用小行星图像信息的深空探测转移轨道段自主光学导航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导航敏感器获取含有恒星背景的多颗小行星的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提取出小行星和恒星中心点对应的像素;最后利用小行星和恒星中心点的像素、探测器的惯性姿态和观测时刻的小行星星历等信息,通过引入Unscented变换的批处理最小二乘滤波估计探测器的位置和速度.以"深空一号"探测器飞行轨道为例进行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导航精度优于"深空一号"应用的批处理最小二乘滤波.  相似文献   

9.
小行星是载人深空探测的重要可选目的地之一,其丰富的探测与利用价值近年来备受各国的广泛关注。分析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特点,开展了近地组装发射、日地L2点停泊、地月平动点停泊的载人小行星探测飞行模式研究。载人小行星探测任务可选目标星多、任务周期长、飞行距离远,选择具有较好适应性的飞行模式是任务实施的先决条件。文章对不同飞行模式下的速度增量、任务时间、飞行器系统规模和推进剂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最优飞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宇宙线缪子成像方法是一种对物质密度敏感的高分辨率、高精度被动源探测技术,无须原位测量,有望成为火星和小行星浅表和内部物质结构成分研究的新兴深空探测手段.鉴于气体探测器、核乳胶探测器使用条件的局限性,设计一种适用于深空探测的多通道读出的塑料闪烁体阵列式缪子探测器,可实现对多路探测器缪子信号的采集.搭建探测器测试系统,在实...  相似文献   

11.
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特点与实施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的发展现状,对目前美国基于"猎户座"飞船的载人小行星探测的概要方案进行了描述,包括探测器系统组成、运载火箭和飞行方案等内容。从速度增量、目标星引力等方面,分析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特点,并与载人火星探测、载人月球探测以及无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特点进行了比较。给出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的实施途径建议,包括目标星选择、载人飞船系统设计等。讨论了其所涉及的推进、星际飞行安全保障、小行星表面行走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开展载人深空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左永亮 《航天员》2013,(1):24-26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月球极点上冰层的存在。发现了在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的繁荣时期,采集了包括太阳风粒子(NASA“起源号”探测器)、彗星颗粒(NASA“星尘号”探测器)、小行星岩石(日本“隼乌”号探测器)等珍贵样本,世界航天事业快速地向深空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13.
于登云  潘博  马超 《宇航学报》2023,(4):633-643
在简述星球探测机器人分类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首先对人类深空探测活动发展的各型星球探测机器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以月球、火星及小行星探测为例,分析了中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发展对星球探测机器人的需求与挑战,提出了星球探测机器人未来发展所急需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为后续研究工作及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全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蓬勃发展。“天问”一号任务圆满完成科学探测任务目标;“嫦娥石”的发现让人类对月球起源与演化的理解更进一步;美国“阿尔忒弥斯” 1 (Artemis-1)任务成功发射,开启重返月球之旅;“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完成全球首次近地天体撞击防御技术试验……人类探索深空的脚步从未停止,深空探测活动的疆域在不断扩大。本文对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天文探测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等方面的任务进展与科学发现进行归纳,对国际相关政策规划开展分析,并阐述了深空探测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5.
深空自主光学导航观测小行星选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空探测转移轨道段的自主光学导航一般以小行星作为观测量来源.为了选出可观测的小行星,分析了小行星用于导航的限制因素,给出了视星等、太阳相角、视运动、三星概率、探测器与小行星距离和视线夹角等选取标准;然后,为了从多颗可观测小行星中选出最优组合,以提高导航精度,基于滤波误差协方差分析,给出了一种可量化的选取最优小行星组合的方法,该方法只与小行星到探测器距离和视线夹角有关;最后,参照"深空一号"飞行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6.
深空探测天线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我国新世纪深空探测任务的需求,文章结合国内外部分典型深空探测项目,介绍了有关探测器上天线系统的设计思路,从而了解深空探测天线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根据目前星载天线技术发展和深空探测领域测控通信系统的需求,归纳和总结了未来深空探测领域中探测器上天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深空探测天线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行星探测发展思路及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外小行星探测的发展状况,指出小行星探测正从飞越和伴飞探测向表面软着陆取样返回探测发展,从无人探测向载人探测发展,向多目标探测以及与新技术验证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我国小行星探测应分4步走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建议,并论述了小行星探测包括载人小行星探测需要解决的轨道设计、自主采样等关键技术。以上建议和研究可为我国制定小行星深空探测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钱航  李时来 《航天员》2013,(1):21-23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地面天文观测研究小行星,同时还通过对陨落到地面的小行星碎片进行研究,从而得到小行星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而当前,随着人类深空探索的深入,关于小行星的探测也日益增多。美国、欧洲和日本先后发射了多颗小行星探测器。有的甚至实现了小行星表面物质的取样返回。那么,我们是如何使用小行星探测器进行探测的?从地球飞往小行星的“星途”又有怎样的艰难呢?  相似文献   

19.
器间通信技术能够确保遥控指令可靠到达探测器,并将探测器的科学探测数据回传给地面,在深空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美国和中国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工程中器间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工程应用情况,分析总结了深空探测器间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并针对未来深空探测器间通信需求,提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技术,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工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张伟 《上海航天》2012,29(6):1-6
提出了深空探测器的总体设计要点,分析了总体设计约束,以及深空探测任务对探测器需求特点。基于技术的继承性和衔接性,提出了未来我国火星、小行星、金星以及木星等深空探测器的总体方案构想,讨论了任务目标、总体指标、构型和飞行过程等。研究对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方案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