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5,(5):113-118
为解决航天器批量测试、高密度发射、多地并行测试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航天器综合测试的远程测试方案,即通过建立前后方高可靠的通信链路,配合前端设备和远程测试支持设备,将主要测试队伍和测试设备置于后方,有效精简前方设备和人员。文章分析了影响航天器远程测试的设计约束,设计了远程测试系统架构与部署,给出了航天器远程测试的工作模式,并通过航天器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星座的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提出一种适合多星并行测试的应答机设计方法,通过地面测试设备和星上测控应答机复用星上的遥控RS422接口、遥测RS422接口的方式,突破了多星并行测试的瓶颈。新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某卫星星座的并行测试,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缩短了星座的测试周期。  相似文献   

3.
星载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测试平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化测试可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的准确性,尤其对于大规模软件的增量测试和回归测试。自动软件测试则作为一个重要的控制机制,确保软件每次重构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文章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实践构建了适用于星载计算机软件的自动化测试平台,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提高了软件的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5,(4):124-129
从卫星转发器分系统测试项目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种新型转发器测试系统,首次将变频矢量校准、系统级测试夹具及去嵌入方法运用在卫星转发器测试中,旨在解决传统转发器测试系统测试准备效率和测试效率低下且无法进行相位特性测试等问题。此转发器测试系统在卫星转发器测试中进行了实际验证,实测结果表明:该转发器系统测试效率比传统测试系统平均提高了3倍以上,测试精度也优于传统转发器测试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了卫星装配、总装和测试(AIT)的研制进度。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磁阀特性测试现状和不足,提出了电磁阀特性智能测试的技术方案、测试原理、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利用所研制的电磁阀智能测试系统对某典型电磁阀特性进行了测试验证,表明该系统具有自动控制、智能判读和测试精度高等特点,并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间大型机械臂地面测试验证面临的覆盖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等难题,对空间大型机械臂测试验证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半物理仿真与物理验证相结合的测试验证系统,解决了单一测试验证不完全的问题。该方案根据不同测试验证目的和策略,设计了半物理仿真测试、桌面软连接测试、2维气浮台测试和3维悬挂台7自由度测试4个测试验证阶段,具有验证模式全、动态验证充分的特点。对空间站大型机械臂的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方案的有效性和验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5,(5):137-143
分析了星载数据总线测试的层次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级处理的数据总线综合测试方法,并设计了专用测试设备。该设备以定制的智能PCI板卡为核心,依托工控机平台,实现了星载数据总线的综合测试,并成功应用在某航天器测试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实现综合测试的同时很好地化解数据总线测试的实时性难题,其时序控制精度达到亚微秒级,全面提高了测试精度和测试效率,可为其它航天器数据总线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局域网的小卫星远程智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化小卫星系统测试技术,根据小卫星的特点及现状,结合实际测试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局域网的小卫星远程智能测试系统,该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试操作的准确性和测试效率。本文简述了该系统及其对今后深入开展测试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测试理论在紧缩场天线测试中的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紧缩场测试系统的组成和特点为例,分析介绍了紧缩场测试误差的来源、测试设备必要的升级改造和测试软件的更新应用。通过将测试理论知识应用于测试工程实际,可有效去除由于测试场非理想因素引入的各类测试误差,获得更接近天线实际性能的测试结果;同时有效分析处理测试数据,简化实际测试工作,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0.
肖川  李立 《航天器工程》2009,18(6):110-117
并行测试具有优化测试流程,降低测试成本的优势.文章说明了并行测试技术背景;介绍了实现并行测试的几种拓扑结构;针对环境减灾-1A、1B卫星双星并举的技术特点,对卫星的并行测试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为后续型号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结构化高发射率辐射表面广泛应用于红外定标、超低温冷源和吸波热沉等,发射率为其核心指标。结构化高发射率表面的设计首先是确定其表面结构单元的尺寸参数,如尖锥的高度、结构角等,然后设置高发射率涂层。为准确获取所设计结构化高发射率表面的发射率,文章依据经典的传热学公式推导给出一种分析计算方法,并采用仿真分析、样件测试等形式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此方法适用于方锥、尖劈和蜂窝等形式高发射率表面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卫星红外载荷高精度定标试验需求,研制高发射率水浴黑体腔。基于Gouffe理论设计黑体腔结构参数,对比两种腔体内表面处理方法,选择喷涂高发射率涂层的工艺;采取分体式圆锥嵌合结构解决传统构型锥尖加工困难、涂层堆积的问题;并通过理论计算、光线追迹仿真和实验测量评价黑体腔的有效发射率。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黑体腔有效发射率达0.997,满足高精度红外载荷定标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建立了热屏等温型热流计的简化仿真模型,对此模型进行稳态和瞬态模拟标定,并与近似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计算了敏感片背面发射率不同时的静态灵敏度和温度瞬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敏感片背面发射率高时,瞬态响应速度快,静态灵敏度低;在选择敏感片背面发射率时,要综合考虑静态灵敏度和瞬态响应速度。文章建立的热流计仿真模型可以提供热流计分析平台,为设计和优化热流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红外诱饵等空间特定目标是对抗红外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双色制导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灵敏度不断提升,目标识别能力不断增强,这对空间特定目标表面的双波段红外辐射的逼真性提出了要求。通过改变空间特定目标表面发射率控制其红外辐射强度的大小,使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提出了对空间特定目标表面红外辐射特性的调控方法。此外根据所确定的表面发射率、可见光吸收及红外发射比例以及内热源功率,选择合适的表面材料以及热功率施加方法,在保证空间特定目标表面机械性能的同时,使空间特定目标满足光照及阴影区的双波段红外辐射特性要求,并进行模型的制作以及热真空实验,证明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低温点源黑体关键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了低温点源黑体设备研制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3种常见发射腔腔形的特点,腔体发射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热管,恒温浴和液氮电加热3种恒温方式的原理和技术特性;比较了国内外典型低温黑体设备、产品的性能指标;并简述低温点源黑体设备在红外定标试验中的原理和应用.最后总结出现阶段低温点源黑体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舱外航天服红外笼标定试验及其修正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舱外航天服的红外笼标定试验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根据试验数据对试验模型进行了修正计算,得到了红外笼的相关计算参数,同时给出了标定试验与计算模型的偏差,利用标定试验数据对试验模型进行了修正计算,并对修正计算后的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了比对,比对结果表明,计算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偏差较小,修正后的计算模型可以用于舱外航天服热平衡试验施加外热流功率的计算,并为舱外航天服的热平衡试验中外热流的施加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7.
A review of the last results of UV observations in the interplanetary space of neutral hydrogen and neutral helium in resonance lines HI λ1215.7 Å and HeI λ584 Å is presented. The history of discovery of the interstellar wind effect is expounded in the review, and interaction of the solar wind with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is briefly described. Models of the inner-heliospheric distribution of emissivity in the lines HI λ1215.7 Å and HeI λ584 Å are discussed, and possibilities of getting the solar wind parameters from UV observations in the L α line are considered. Currently accepted parameters of the local interstellar medium are presented. The parameters obtained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derived from non-optic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卫星光学遥感器辐射定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期气候变化等观测新需求和高分辨对地观测等新手段的发展,空间光学仪器面临进一步提高辐射定标精度的要求。文章从空间光学仪器定标精度的制约因素和全过程定标的实现等方面,分析了国际相关领域的技术进展,并就新型定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空间 CCD 相机对均匀景物响应的不一致在图像中表现为条带现象,相对辐射校正可以减弱或消除条带效应。相对辐射校正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但效果不同。文章选取了某空间 CCD 相机的实验室辐射定标数据,采用基准的归一化系数法和最小二乘法,分别计算该相机的3组相对辐射校正系数,并对实验室原始辐射定标数据进行相对辐射校正,验证3种算法的校正效果。通过相对辐射校正后的图像和3种算法的辐射校正残余误差分析,认为以所有辐亮度DN(digital number)均值为基准的归一化系数法的校正效果在多数辐亮度级下好于最小二乘法。最后分析了相机像元响应线性度和算法辐射校正残余误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Chirov  A. A. 《Cosmic Research》2003,41(6):584-592
A new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absorptivity and emissivity of surfaces with the use of a radiation flux of variable intensity is described. It is expedient to use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variations of integral optical coefficients of temperature-controlling coatings in the course of a long-term spacecraft flight. The method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solving the inverse problem for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rmal balance for a thin metal pl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of processing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s is analyzed for various levels of random errors. Some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he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in the laboratory and space conditions are given. The method suggested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in comparison with methods used before, especially if it is used in space conditions. The main advantage is the possibility of varying the radiation flux incident on the surface of a specimen under study from an external source according to any smooth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