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次北固山下》一诗是盛唐时期诗人王湾的传世佳作,该诗历久弥新,在国内的传颂程度令人惊叹.唐代郑谷曾用"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来抒发各路诗人对王湾的艳羡之意.的确,在历史的长河中,郑谷那句"万古传"得到了验证.目前,该诗的知名英译本共四个,分别是许渊冲、维特·宾纳(Witter Bynner)和江亢虎、托尼·...  相似文献   

2.
茂智  无极 《西南航空》2011,(5):46-47
你不知道新津,没关系,让我们背一首诗:城厥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里最有名的句子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我要强调的是"烽烟望五津",五津就是现在新津的县城所在地。  相似文献   

3.
王丰 《今日民航》2009,(5):102-105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蒋介石脸上肌肉突然略微抽搐了一两次,他说,这首诗写得好,你多念几遍。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诗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在这风云突变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在推动新诗特别是自由体诗歌发展的诸多诗人中,牛汉是一位具有独特气质和贡献的诗人。牛汉诗歌前后两个时期的创作中展现出来的主体转变和诗艺特点,对当代的诗歌创作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牛汉诗歌创作的路径证明了诗歌核心力量在于诗就是"生命"。  相似文献   

5.
董明 《今日民航》2011,(4):68-75
素有"一代才女"之称的文学家、建筑学家林徽因曾写过一首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确,这个最美的季节值得让诗人满怀热情地去赞美。在人间的四月天,有草的鹅黄,芽的嫩绿,莲的洁白,有一树一树的繁华绽放,有一双一双的春燕呢喃,有一丝一丝的细雨洒落在花瓣。谁说四月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  相似文献   

6.
海子的《九月》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的创作时间前后整整相差了1290年。相隔如此之久的两首诗在情感体验和表达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不足怪,因为后人借鉴前人甚至抄袭前人并不少见。但这两首诗貌似神离,相似之中绝无雷同,都表现出天才诗人的艺术独创性。两首诗的作者都站在时间绵延的一个点上体悟生命,都通过空间的无涯际来表达自我的渺小及由此产生的浓重的孤独感。但两人的孤独感在深层的内涵上是不同的,陈子昂的孤独感源于人生的追求,而海子的孤独感则源于对生命的绝望。两首诗都采用意象化的表达方法,但一个意象单一,一个意象繁复。  相似文献   

7.
提起羌笛,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小时候学这首诗时,并不知羌笛是什么形状,教我们语文课的老师是汉人,自然也不知道,书上也没有插图。但这并没有妨碍羌笛在我心中留下根深蒂固的“怨声”,并暗生诸多揣摩和向往。  相似文献   

8.
刘九阳 《今日民航》2020,(1):86-105
宋代朱熹有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描写春天的诗,用来描述如今焕然一新的全球公务航空市场也十分应景。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公务机市场的逐年扩大,公务航空制造商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断研制出更加先进、舒适、高效的出行工具,无论是超音速飞机、环球洲际旅行还是区域性的城市穿梭,新飞机带来新气象,这里的每一款"时间机器"都只为持续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而生。  相似文献   

9.
秋天     
丁跃 《今日民航》2009,(12):70-71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是一首王勃的思乡诗,配在一片飘在柏林的黄叶上,一腔跨越千年的乡愁,也许能叫醒某个习惯了漂泊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0.
翟永明 《西南航空》2006,(1):114-114
“我们本来就是腰间挂着诗篇的豪猪”!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莽汉代表诗人李亚伟的豪言壮诗,它影响了整整一代豪杰(猪),腰间挂着的那些诗篇曾经是豪猪手中的剑,嘴边的情话,心中的欢乐,这些豪气干云的东西经过快二十年的发酵,集中到一本桃红色的集子中,《豪猪的诗篇》让我们感觉到莽汉诗、酒、色都随着时代变化升级为豪华版了。  相似文献   

11.
《西南航空》2010,147(5):62-62
记得有“一代才女”之称的文学家和建筑学家林徽因写过一首著名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相似文献   

12.
薛海鹏 《今日民航》2012,(3):103-105,102
"早春"的题眼,诗人最擅之,杜牧有:"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白居易也有:"晴黛榆荚黑,春染柳梢黄。"韩愈的早春诗更是家喻户晓:"春节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我们虽知诗画相通,但能真正画出"早春"意趣的却并不容易。郭熙的《早春图》可谓中国画之经典,之后鲜有更胜者。  相似文献   

13.
古人对于红叶的欣赏是十分钟情的,一位有名的诗人曾在诗中吟道。“霜叶红于一月花”,他的诗没有一点的夸张  相似文献   

14.
《西南航空》2004,(2):24-28
当五百多个山头、七万余亩的青青翠竹随山峦起伏,如浩瀚烟波迤逦呈现在你眼前时,不知道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反正,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当年虽然也一大把年纪了见识了不少名山大川,在此就硬是没能把持得住,以致乡人来献酒时,竟说出了"秀色已使我醉了!"这样的痴语,更在石壁上题下他的千金墨宝"万岭箐".这片让大诗人为之倾倒的竹海,就是今天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蜀南竹海.  相似文献   

15.
辛桐 《西南航空》2005,94(11):62-63
“都云作痴,谁解其中味”这是中国四大名《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中的一首夫子自道的诗。《石头记》从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开篇讲起,一部煌煌巨的源起就是一块补天遗漏的顽石,奇矣。  相似文献   

16.
吴忻  王山戈 《西南航空》2008,122(3):90-93
”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这首七绝诗出自著名戏剧作家田汉之手.这是他在离别龙潭镇时深情吟诵的诗篇。  相似文献   

17.
柏舟  吕仕友 《西南航空》2010,147(6):56-57
“洞深十丈锁云烟,谢监栖迟二五年。采木使臣归未得,山中开青已成田。”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的这首诗是关于最早发现赤水十丈洞大瀑布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8.
《西南航空》2001,61(5):55-56
交丝结龙凤,镂彩绢云霞. 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 这是北周诗人虞信描述编结的诗句,为我们展示了距今1400多年前我国古代编结制品的精美画面.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个性     
刘世能 《今日民航》2012,(8):122-122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高楼大厦到处耸立,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一首《一样的月光》唱出了都市人对巨变中的城市的困惑与疑问。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有不同的个性。黑格尔在谈哲学时发明了"这一个"的概念。"这一个"就是个性,就是特色,就是生命力。每一座城市也都应该是"这一个"。  相似文献   

20.
周涛 《今日民航》2012,(12):119
诗人说,冬天可以置人于死地。诗人还说,这不是因为风雪,风是那样悠长的一种音乐,雪是那样飘逸的一种花朵。亏是由于有了这两样东西,人才可以活下去,置人于死地的,是冷酷和死寂。一个没有活力的白茫茫的世界,使人绝望乃至来生。人其实就是这么死的,没有别的什么原因。人们总以为是衰老使人寿终,这才是糊涂呢!那么是什么使人衰老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