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飞机事故及其原因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图表的形式统计显示了美国三军飞机及世界民用飞机数10年来的灾难性事故率的演变情况。随着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与提高,飞机事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飞机事故率因飞机用途(军用或民用)、机种、所装发动机台数、飞行经历不同而异。对军用飞机事故原因分驾驶类和后勤类两类作了统计分析。统计表明,民用飞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问题,其中起飞、开始爬升、最终进场着陆阶段(约占每次飞行时间的1/17)占了事故总数的67%。应进一步加强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开展人为因素研究,以继续减少飞机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全球商用喷气机冲出跑道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10多年,在世界民航运输业不断发展、年飞行量不断增长的环境下,由于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管理方法方式的逐步改进,全球商用飞机事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尽管航空安全水平总体有所改善,但进近和着陆事故(ALAs)仍在商用喷气机事故中居首位。虽然最终进近和着陆阶段只占飞行平均时间的4%,但是1998—2007年间,超过一半的事故,和33%的致命事故、22%的死亡人数,发生在最终进近和着陆阶段。  相似文献   

3.
进近与着陆是飞行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阶段。近40年的统计表明,约30%-50%的喷气式运输机的空难事故发生在这一阶段,而其中涉及机组人为因素的事故高于65%。通常,人们将这最后的进近与着陆称为“最后2分钟”,“危险飞行期”。事实上,进近着陆是机动飞行较多的阶段,影响飞行的可变因素较多,尤其是在复杂的气象条件,终端航路要求及空管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鲁志东  张曙光  戴闰志  黄铭媛 《航空学报》2021,42(6):624132-624132
根据大型民机事故统计,进近着陆阶段事故率最高,而其中大部分事故首先表现出异常能量状态,并演变成失控、重着陆、擦尾、冲出跑道等事故类型,或者呈现复飞失败。在归纳上述五类终端事故类型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基础上,建立典型大型民机飞行数值仿真平台,使用随机模拟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能量状态参数偏离导致进近着陆风险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了由关键能量参数确定的能量状态安全边界,可建立不同风场条件及可能的复飞油门下由空速-下滑角参数构成的异常能量预警判据,对于异常能量导致的进近着陆风险预警具有准确性和非保守性。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民机进近着陆过程的风险预警以及相关飞行控制功能设计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5.
前言 “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是民航的中心任务,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飞行安全。国际民航组织及世界各国制定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章、安全条例和防范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每年仍有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发生。经统计,发生在进近着陆阶段的事故可以占到事故总数的27%以上,进近着陆阶段是事故的绝对多发阶段。在飞机到达飞行终端区向着陆跑道进近过程中,有时因为主客观的各种原因,飞机难以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6.
吴敏 《国际航空》2002,(7):58-60
飞行安全基金会(FSF)的一份报告显示,鉴于 非洲在进近着陆阶段异乎寻常的高事故率,迫切要求非洲国家和航空公司更新基础设施和设备,加强可靠安全程序的使用。 这份报告主要是根据目前在非洲召开的目的是针对不同航空公司、国家和地区编制相应减少进近着陆事故标准的一系列会议而汇编的。FSF是一个致力于改善航空飞行安全的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非精密进近的最后航段设计采用了传统的梯度下降程序,需要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以后多次调整航空器的推力、俯仰姿态和高度,这些调整增加了在飞行关键阶段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和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这也是现今航空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事故率7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减少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2013年3月,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了关于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的咨询通告(AC-121/135FS-2013-46),要求运营人实施CDFA技术或施行等效的安全裕度(落地能  相似文献   

8.
<正>复飞程序爬升梯度是飞行程序中进近阶段转复飞阶段一个重要的飞行参数。目前复飞爬升梯度确定的依据是ICAO的8168文件,根据复飞程序航段的越障要求而计算求得。该梯度的给出,决定了飞机在发生复飞情况下最低应达到的爬升梯度、对应的最大着陆重量以及在复飞全程中应满足所规定的转弯区中最大超障要求。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计算复飞爬升梯度的方法,以解决两个问题——高海拔地形复杂机场复飞阶段的越障安全和航空公司真实运行中计算求得最大着陆重量。  相似文献   

9.
刘明智 《民航科技》2004,(4):120-122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保证飞行安全是每个民航人一生的追求,安全贯穿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一直以来,民航飞行事故中,大多数事故发生于起飞、着陆过程中。根据对近几年飞行事故的分析统计,飞行各阶段事故比例为:起飞20%、巡航14%、着陆66%,由此可见,着陆过程中事故发生所占的比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飞机五边平行进近时飞行冲突,提出了一种五边平行进近飞行冲突定量分析模型。模型通过飞机在任意时刻的标称位置坐标与因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航迹偏移量之和,形成飞机任意时刻真实位置坐标,基于此推导出飞机在五边平行进近时冲突风险计算公式。在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航迹偏离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布朗运动的随机过程来描述因干扰因素导致飞机随机运动的方法。在建立模型后,使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计算了飞行冲突概率,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前,飞机由于机械、结构或设计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的飞行事故越发罕见,飞机的安全性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然而,有统计表明,虽然飞行事故率在持续下降,但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飞行事故率却始终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飞行安全是航空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世界范围内,空勤机组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一直保持在占机毁人亡严重事故的10%左右。中国民航80年代机组原因事故占严重事故的87.3%,因此,飞行安全中人的因素研究是当今世界民用航空医学研究的重点。一、飞行事故中机械因素减少,人的因素增加造成飞行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归纳为“五M”,包括人(Man)、机器(Machine)、环境(Milieu)、任务(Mission)和管理(Management)。其实飞行事故是一连串的错误所致,例如有人统计1984年民航事故,人的因素占68%,机械因素占21%,环境因…  相似文献   

13.
HowtoMakeLandingDecision在飞行中有80%的事故发生于飞机的起飞和着陆阶段,而发生在着陆阶段的事故数量又远远大于发生在起飞阶段的事故数量。为了防范飞机在着陆阶段发生事故,特别是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着陆事故,提高飞机着陆质量和运行的安全,民航有关当局、航空公司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公约附件和本国的民用航空规章及飞机运行区域、飞行运行特点都制定了各机型、各机场、各类进近的着陆标准,并且提出了稳定进近的要求,以帮助飞行机组做出正确的着陆决断。一、着陆决断的分类依据做出着陆决断的时机,着陆决断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进近管制飞行密集、潜在冲突多、调配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一种智能化的调配程序研究方法。将五边调配程序分解为基本的飞行程序,并引入航线对象的概念,结合五边进近飞行特点建立调配程序的参数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关键位置点及飞行控制参数信息,同时生成飞行路径,综合全部信息即得到完整的调配方案,能够为实际管制工作提供参考和服务。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低能量状态对飞行安全的危害及改出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民机在进近着陆阶段可能诱发飞行事故的低能量状态和驾驶员的改出操纵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近年的民机事故分析报告,结合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R4、飞行试验指南AC25-7C、军用规范及相关行业标准,较系统地提出了涉及着陆拉平、侧风着陆和可控撞地的低能量状态的定量判定准则。以某型支线客机为例,采用数字仿真计算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在进近着陆过程中低动能和低势能状态可能导致的飞行安全问题及其特点。针对低动能改出提出了增加速度并抑制爬升的方法,针对低势能改出提出了增大俯仰姿态并保持速度的方法,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两种改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低能量告警系统的设计和驾驶员的改出操纵培训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全”是一项全员参与、全方位的综合活动。而空勤组,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有他独特而又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作为飞行工作,五边的进近和着陆是整个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它集中了整个飞行中最繁多的工作、最复杂的构思、最精确而过硬操作,关系到安全与否的重要阶段。而进近又是一个好的着陆的前提,一个正  相似文献   

17.
1980—1996年世界重大进近着陆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Analysisof*theysis砌tdlAoor0ach互ng-ana·L6hdthgACCtd6htStfota1980to1996从1980年至1996年,全世界最大起飞重量57O0公斤以上的喷气式和涡轮螺旋桨运输机共发生重大死亡事故621起,其中发生在进近着陆阶段的重大死亡事故287起,占46%。287起重大进近着陆事故共造成7185人死亡,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万人。平均占机载人员的63%。从统计数字看,西方制造的飞机在进近着陆阶段发生的重大死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如果这种上升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到ZOIO年,西方制造的飞机在进近着陆阶段将发生重大死亡事故万起,死亡人数将…  相似文献   

18.
正仪表飞行程序设计中的复飞程序是指在实施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过程中,精密进近程序飞行高度达到决断高(DH)或非精密进近程序飞行高度达到最低下降高(MDH)后直至复飞点(MAPt),未能取得要求目视参考,无法完成着陆,从而由着陆状态转至爬升状态,飞行至某一高度或位置,开始另一次进近、等待航线或航线飞行的过程。不是每次进近着陆都是实施复飞,但每个仪表进近程序都要制定专门的复飞程序,它是仪表进近程序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正>非精密进近是一种导航设施只提供方位引导,不提供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方式。由于这种进近方式缺乏直接用于判断垂直轨迹的仪表指示,且方位引导也不尽精确,飞行员工作负荷大,易造成不稳定进近,易发生可控飞行撞地事故。据统计60%的可控撞地飞行事故都发生在非精密进近中,事故发生数量是精密进近的7倍。所以,非精密进近是一种高风险的进近方式。飞行员要完成一次既安全又高效的非精密进近,需要在做进近准备和简令时更细致、更全面;特别是最后进近航段,较之于精密进近,需要监控的参数更多,需要更好  相似文献   

20.
民航飞机的大量飞行事故发生在起飞和着陆阶段,而风切变等大气扰动现象又是重要的诱因之一。在飞机基本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面向民机起降阶段的飞行事故仿真建模。系统推导了含扰动风的近地面飞行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用于飞机异常接地过程仿真的起落架模型。结合某型民机的建模数据和飞行记录数据,实现了对该机重着陆和扰动风下擦地复飞的事故过程再现。与飞行记录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型能够复现实际飞行过程,对飞行安全分析和飞行事故调查具有辅助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