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空中交通服务安全评估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ATCSafetyAssessmentSystem民航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民航安全是系统安全问题。事故、事故征候和差错是系统存在缺陷、隐患和发生运行错误的必然结果。因此从系统的观点,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民航系统安全进行客观评估,从而发现隐患,及时完善民航系统是改善民航安全的有效手段。现代民用航空系统主委由航空公司、空中交通服务和机场服务三大子系统组成。从系统的观点,子系统的任何失效和错误都会导致灾难性的事故。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1996年提出建立“民用航空安全评估系统”的构想,并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开发建立…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对民航机务系统更科学的安全分析和评价,在传统“人-机-环-管”理论基础上,通过研究大量事故报告和民航规章,结合REASON模型和SHELLO模型,构建了基于差错管理的民航机务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FAHP)计算指标权重,用模糊理论量化定性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 FCE)计算系统安全度,可以直观地看到评价结果及机务系统的薄弱环节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例和对比分析证明,提出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安全评价中存在的仅对系统安全状况进行静态评价,而评价的结果只反映系统当前运行的状况,缺少对系统安全运行态势的预测等问题,采用现有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安全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指数平滑法对空管系统安全的评价和预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本方法预测是比较可行的,同时本方法也对建立空中交通安全评估与预测体系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影响脉动生产线运行的因素和状态预测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状态预测方法。基于马尔科夫链预测理论,对脉动生产线运行状态划分,确定状态转移矩阵,建立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并对模型准确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民航消息     
"航空运输运行体系建设研究"项目通过国家验收3月21日,我国民航首个国家软科学项目"航空运输运行体系建设研究"项目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由民航特聘专家、中国民航大学都业富教授主持,中国民航大学和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合作完成。该项目首次对我国民用机场、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做出系统评价,并首次采用一体化预测方法对我国航空运输各业务量指标进行了准确预测,构建了未来15年我国运输飞机的选型及优化模型。(李)  相似文献   

6.
采用灰色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中国民航运行风险的非线性在线模型。模型以风险监测指标作为输入,以评价民航安全的综合指数作为输出。编写了模型计算软件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安全综合指数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既可以确定风险监测指标中的主要影响指标,为民航降低运行风险提出合理的建议;又可以对民航安全的综合指数进行分析,为行业的安全运行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航安全水平的周期性问题是民航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已有的民航安全波动周期界定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安全周期性现象的形成过程,提出了采用安全水平巨涨落波动模式判断宏观安全周期的新方法,比较了不同界定方法的特点,并对新界定方法安全周期滞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新方法对深化安全周期性问题的认识、促进持续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民航己建甚高频(VHF)通信系统,并针对三大区域管制中心VHF遥控通信系统的建设分析了民航VHF遥控通信系统、比选、延时、内话接入的集成方法和应用模式,分析了区域VHF覆盖的问题.对民航vHF通信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对VHF遥控台站建设和保障运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所谓和谐的民航运行体系,就是要提高民航系统的运行管理能力,建立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突出矛盾的长效解决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民用航空资源,依法对民航的运行进行调控,使民航运行系统始终保持安全、健康、高效的状态。建立并完善民航运行协调决策机制正是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建立这样的一系列制度,使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完成上述任务。一、为什么要建立民航运行协调决策机制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国家提出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针,民航业进行了相应的体制改革:航空运输企业脱离民航总局管理,大部…  相似文献   

10.
杨柯  范世东 《推进技术》2021,42(3):675-682
为了研究状态监测大数据对设备运行状态的估计和预测,提出了一种人工经验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方法(AEPCA-LSTM),利用运行过程中的监测时序数据对设备运行趋势进行预测。首先,通过基于人工经验的主要成分分析方法(AEPCA)从状态监测系统中提取与目标变量最相关的状态变量作为输入;其次,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目标变量趋势变化进行预测,并考虑运行过程中新数据样本的持续产生,对模型进行定期更新,以提高模型的动态适应性。最后,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船舶副机系统的涡轮增压器转速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PCA-LSTM和LSTM,具有更小的预测平均误差0.18037,即展现了其在时序数据趋势预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试飞运行与民航运行的不同,就如何选择试飞备降机场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对某型飞机在试飞飞行组织实施保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的总结,结合民航签派放行关于备降机场的选择方法与民机试飞运行保障特点,提出了民机试飞备降机场保障条件评估方法与试飞备降机场选择方法,为提升试飞安全性及试飞运行FOC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自愿报告系统与当前热点问题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间的关系,并为中国自愿报告系统建设及企业内部建立和运行自愿报告系统提供借鉴和指导。从自愿报告系统建立的目的和工作原则入手,概要分析了自愿报告系统的信息传递流程,讨论了中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运行概况,包括信息的收集、反馈及取得的效果,重点分析了自愿报告系统与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间的关系。其建立和成功运行对于完善航空系统、促进航空安全、改善运行环境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航空运行风险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灰色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中国民航运行风险的非线性在线模型.模型以风险监测指标作为输入,以评价民航安全的综合指数作为输出,编写了模型计算软件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安全综合指数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既可以确定风险监测指标中的主要影响指标,为民航降低运行风险提出合理的建议;又可以对民航安全的综合指数进行分析,为行业的安全运行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14.
运用管理学职能基本理论,在对民航安全体系、民航安全管理体系、ICAO定义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及ISO颁发的9001质量标准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针对民航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国际化的行业,提出建立基于ICAO倡导的SMS和贯彻ISO颁发的QMS两个体系并用的民航安全管理综合体系,是中国现阶段建立民航安全体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管制内话系统,作为民航区域管制的主要设备,对管制工作的正常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系统的广泛使用,故障的发生也在不断增加.采用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s Effect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管制内话系统进行了风险分析,弥补了传统的FMECA定量分析环节薄弱的缺陷,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信.根据最后计算得出的风险值可以确定系统中影响安全的薄弱环节,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民航维修安全质量综合评估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建立量化的民航维修安全质量综合评估系统并对关键性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的新设想,为民航维修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也为航空安全管理系统(SMS)的实施垫定了基础。从安全状况、质量状况、维修能力和维修经济性四个方面,利用模糊数学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反映民航维修总体状况的安全质量指数(SQI);同时利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评估和预测分析的结果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及时发现不良趋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航空安全。  相似文献   

17.
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凸显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总结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进程,探讨民用航空安全文化的结构及维度,进而对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陆晓华  左洪福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2):2862-2771
根据采集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热端组件系统检修信息和专家对系统退化状态的判别,在系统状态退化过程为离散半马尔可夫链过程的假设前提下,分别建立了基于专家估计数据、基于检查数据以及基于融合数据的各宏观退化状态驻留时间估计模型,并应用最大似然函数法和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得到基于不同数据源的各宏观退化状态下驻留时间估计值和状态转移系数,并以一定使用周期内的检修费用最优为目标建立状态转移概率模型,仿真得到3个典型宏观退化状态下的最优检查间隔分别为1750、350、70循环。该仿真结果与目前的民航运行生产工程实际情况非常接近,可以为民航运输企业的检修决策提供客户化的决策支持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